今天總算交了第一輪作業(yè)。感覺作業(yè)反饋還不錯,也不枉費我這幾日廢寢忘食的辛苦。趕了幾天工,有些感想,就加更吧。
感覺集中精力工作起來效率還是很高的。奈何以前沒有deadline的時候老是拖著,不大認真對待,俗話說的拖延癥吧。話說拖延癥的起因,想來一則因為過度自信,盲目忽視危機感,一則是不想面對可能出現(xiàn)的失敗和不理想的結(jié)果。然而事情其實是越拖所能利用的時間越少,到最后越難以做到完美,而失敗的幾率早努力和晚努力還是一樣的。早點遇到失敗還有更長的轉(zhuǎn)圜時間和余地。但是,人嘛,難免會被感性/感覺/直覺蒙住眼睛,而不是追尋理性的聲音。因此,有拖延癥的人不在少數(shù)。正像有人說過,沒有deadline就沒有效率,沒有效率就沒有成果。雖說聽起來很被動,又像是打趣,但是事實上對于很多人來說確實是如此的。人有的時候是需要被逼一把,趕鴨子上架。用流行的話說,‘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優(yōu)秀’。優(yōu)秀本人是談不上的??梢哉f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能有多拼命。
話說deadline,其實可以是外界/別人給自己定的deadline,也可以是自己給自己定的deadline。
大多數(shù)情況下,deadline都是別人給的,外界的壓力,所以才有了上文打趣的一幕。這樣趕外部deadline確實是一種提高效率,達到進步和出成果的方式。所謂的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壓力可以轉(zhuǎn)化為動力,把外部壓力轉(zhuǎn)化為內(nèi)部動機,如此等等。這種方式固然有其效果,真的集中精力干某事有時真的會忘食。然而,伴之左右的同時還有可能巨大的心理壓力和有的時候不得不打亂自己的作息,不得不廢寢的后果。所以我覺得,‘廢寢忘食’其實形容的是努力工作過程中的兩種相伴的狀態(tài)。‘忘食’是說人(主動)精力集中,沉浸在手頭的工作和思考中,甚至忘記了吃飯?!畯U寢’到不見得是主動沉浸,如刷劇,讀小說,舍不得睡這一種情況。還有一種情況是被動廢寢,時間少,任務(wù)重,腦子里面一堆事情等著做呢,不得不分秒必爭犧牲睡覺的時間。這也是廢寢。靠著外部deadline提高效率最大的后果可能就是sleep deprivation了。sleep deprivation 短期還好,可以挺過去。長期下來可就傷害身心健康了。
因此,個人認為最理想的狀態(tài)其實是自己給自己定deadline。自己跟自己約定,到了時間就一定要完成某事,達到某個目標。然后一直積極的去為這個目標和deadline努力。這樣內(nèi)心會有主動前進和努力的動力,又不至于承受過于巨大的心理壓力。
而個人跟自己定deadline和約定,比如新年resolution,往往是很容易違約,難以實現(xiàn)的。究其原因,感覺其實在于對于‘誠’和‘慎獨’的理解和切實執(zhí)行。
一直以來的教育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守信,答應(yīng)別人的一定要做到,此乃‘誠信’。所以,我們對于和外界及他人的約定多半是很重視的,因為重視自身的信譽,也因為對于外界違約所帶來的各種危害和后果。這些,通過我們的生活經(jīng)歷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這一標準。
而自個兒跟自己的約定沒有外部的壓力和監(jiān)督,并且多半是沒有什么短期內(nèi)肉眼可見的嚴重后果的,所以自個兒跟自個兒的約定,違約易守約難。其實,自個兒跟個兒違約也是有后果的,只是這后果往往是日積月累,滴水穿石的效果。人往往容易得近視眼,所以,著長期后果往往會被忽略。奈何,‘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鰜砘炜偸且€的。所以,沒有外界監(jiān)督的情況下,‘慎獨’便變得很重要?!鳘殹鞘裁匆馑寄??就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要謹慎,行事要像有人會看到一樣,始終如一,表里一致,人前人后一個樣。
為什么說‘誠’跟自己和自己的約定的實行有關(guān)呢?最近讀了《大學》和《中庸》。兩本書主要講的是‘誠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前半部分,也就是個人修養(yǎng)部分。其中‘誠意’就是基石?!\’是什么意思呢?個人理解是首先要自己對自己誠實。比如,你說,我很努力,我一直在奮斗,那問題是,你是真的努力了還是只是形式上的努力,是做給自己以求心安的,還是做給別人看的?你說,我很認真,那你是真的認真投入,仔細審察,還是在假裝認真?你真的覺得自己做的夠盡心盡力了么?你一天盯著電腦12個小時就是認真工作了么?真的有在動腦筋思考么?如此等等。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有作秀的心理在里面的。認真刻苦也好,悲春傷秋也好。有多少成分是為了自己的心噠?問問自己這些問題,便會發(fā)現(xiàn),其實人很多時候不是對別人不誠,而是在自欺欺人。對于自己誠是核心,對別人‘誠’是道德的外化。
所謂知行合一,懂得而不去做,其實是沒有懂得。‘誠’是一種態(tài)度,也同時是一種行為方式。《中庸》里面說的很好‘誠之者,擇善而固執(zhí)之者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戳诉@句話,我覺得,我其實很多時候是沒有做到誠的。博學,審問,慎思,篤行,我哪里做到了?怕是連萬分之一都沒有做到呢。
回想一下,過去這幾天加班加點的日子算是真的做到盡心盡力了。而人生中的大部分時候,我基本上都是悠然而過,不做全身心的努力的。仿佛,逼自己一把這種事,自己很少做的來。不知各位讀者如何?
今天寫的有些多啦。暫時就寢,補眠去了。我的sleep deprivation還是需要補償一下噠。今天可以睡個好覺了。
今日寄語:《中庸》是本好書,堪稱個人修養(yǎng)(為人,為學,做事)的的實踐指南??戳酥髸l(fā)現(xiàn),一直以來道聽途說,模糊認知的所謂‘誠’,所謂‘君子’與他們在經(jīng)典原文中的意思相去甚遠的?!\’和‘君子’在儒家思想中真不只是現(xiàn)代所謂‘道德意義’上的范疇,而是做人與做事的核心。
2020年5月5日
穎兒之夢-‘誠’與‘慎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