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李察封王的事,讓李世民心情大好,他也沒想到自己之前頭痛不已的事情,這么輕松就解決了,早知道這么簡單何必開始的時候玩心眼,自找尷尬啊。
“對了,三弟,二哥再和你說個事情,就是剛才你講那種故事,講給兕子聽就行了,不要講給雉奴聽了。那種謙讓的故事只適合平民百姓家,不適合皇家,甚至連大家族家的子弟都不適合?!?p> “他們不爭不搶,相互謙讓,朕怎么知道誰更優(yōu)秀,更適合坐上皇位?朕的孩子都很優(yōu)秀,但這皇位只有一個,別看承乾是太子,這個皇位以后誰來做還不一定呢,最近承乾的表現(xiàn)太讓朕失望了。也不知道他的老師給他優(yōu)秀的評語是怎么來的?!?p> 李世民突然想起李察剛才講的故事,對李察說道。
“不是,觀音婢,你別哭啊,你放心,朕不會廢除太子的,雖然承乾的最近做的事讓朕失望,但承乾這孝道還是值得稱贊的,就憑這一點,朕也不會輕易廢除太子的。別哭了,好不好?”
李世民一提到太子李承乾,長孫皇后就在那抹眼淚了,李世民一下就急了。
太子李承乾的孝道,李世民全部看在眼里,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他都會到立政殿探望長孫皇后。
哪怕是李世民給他安排再繁忙的任務,只要還在長安城內(nèi),他都不會間斷。
最令人震驚的是去年寒冬,長孫皇后重病,李承乾也感染嚴重的風寒,可是卻堅持到立政殿探望生病的長孫皇后,剛走到立政殿就昏倒了。
李世民對太子失望,是因為他對太子李承乾的期望太高,他不希望自己的兒子也向他們兄弟一樣自相殘殺,所以平日里他對太子相當?shù)膰栏瘛?p> 教他如何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儲君,成為一個合格的君王。
“陛下,臣妾沒事,就是擔心承乾,陛下給承乾旳擔子太重了,相對于對待青雀,對他太嚴格了,他今年也才年僅十七歲而已。臣妾怕他承受不住啊。”
李承乾和李泰都是長孫皇后所生,手心手背都是肉,只是李世民對于李承乾和李泰的態(tài)度,讓長孫皇后替李承乾擔心。
“唉,承乾是太子,朕不對他嚴格點,他以后怎么做一個合格的君王啊。對青雀好一點,也是對他無緣皇位的補償,觀音婢你怎么就不理解啊。”
李世民還是對太子抱有很大的希望的,他從沒想過其他兒子當皇帝的事。
“是臣妾小心眼了,不懂得陛下的苦心,臣妾知錯了?!遍L孫皇后抹干眼淚說道。
這就體現(xiàn)出長孫皇后的英明之處了,她從不與李世民頂嘴,既然李世民說了,那么她再擔心,也只會放在心里,不會再說出來。
“呵呵,你不是要打下所有你知道的地方要你所有的兒子都去當皇帝嗎?怎么現(xiàn)在皇位就只有一個了?”李察想起了李世民當初試探他時候說的話,對著李世民說道。
“呵呵,那不是三弟變化太大,朕心里不太相信,想試探一下三弟嗎?這也不能怪朕啊,誰讓你變化那么大的。除了長相,跟朕的三弟完全不是一個人。”李世民訕笑道。
“你說承乾讓你失望了,你真正關心過他嗎?他做對的時候沒有表揚,都是應該的。他稍微有點過錯,你就嚴厲的指責。這就是你的教育方式?再加上你對李泰的態(tài)度,和他完全相反。這讓一個十八歲的孩子會怎么想?”
“承乾得到的全是你的不滿,李泰得到的全是你的贊揚,就是因為你對他們不同的態(tài)度,現(xiàn)在這兩個孩子心里,一個擔心太子之位被廢,一個幻想著登上太子的寶座。你想過這些嗎?”李察對李世民指責道。
“怎么會,朕雖然嘴上說對太子不滿,但朕對承乾的能力還是相當滿意的。朕從來沒有想過廢除太子,也沒有給青雀任何希望,怎么會出現(xiàn)你說的那種情況?”李世民答道。
“呵呵,是嗎?你是這么想的,孩子們真的是這么想的嗎?”李察看著李世民說道。
“三弟,你別用這種眼神看著我,上次說道皇位的事,你就是用這種眼神看我的。朕從你的眼神里看到了憐憫和悲涼?!?p> 李世民被李察的眼神看的心里發(fā)毛。
“二哥,我給你講個故事吧。故事是方外的歷史上真實記錄的。和我們大唐的情況很像。我希望你能引以為戒?!?p> 李察收回了自己的眼神,語氣沉重的說道。
方外的歷史是這樣記載的:
有這樣一位帝王,生長在一個戰(zhàn)亂不斷的時代。就像我們前朝的隋末一樣,內(nèi)有戰(zhàn)亂不斷,外有外族入侵,百姓生靈涂炭,朝不保夕。
這位帝王,見不得人間疾苦,舉起了反旗,想要盡快結束戰(zhàn)亂,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這位帝王的才能舉世罕見,他很快就平定了戰(zhàn)亂,趕走了外族入侵者。
開創(chuàng)了一個偉大的朝代。這位帝王立志要做千古一帝,要開創(chuàng)一個能夠流芳百世的朝代。所以他對自己繼承人的選擇格外的慎重。
他有個非常優(yōu)秀的太子,他對這個太子抱有很大的希望,所以他對這個太子十分的嚴格,不允許他出現(xiàn)一點錯誤,一丁點的錯誤都會引來一頓指責。
然而,這個優(yōu)秀的太子把事情做的再完美,也沒有得到過表揚,做對了是應該的。
所以,在太子心里,全是父王對他的不滿,感覺自己與皇位無緣了,做事慢慢的開始怠慢起來。
而且這個帝王還有另外的幾個兒子同樣的出類拔萃,為了刺激做事怠慢的太子,這個帝王又做出了另一個決定。
他給了幾個其他優(yōu)秀兒子可以爭奪太子之位的信號,讓他們背地里拉攏朝臣,你爭我奪。只要不出現(xiàn)流血事件,都在這位帝王的接受范圍之內(nèi)。
這位帝王的本意是好的,他沒想過要廢除太子,他只想給太子足夠的壓力,和鍛煉他處事的能力。
直到有一天,有一件事徹底改變了這一切。
有一年這位太子換了足疾,沒有徹底治愈,走路開始跛足。但就算他有腳疾,帝王都沒有想過廢掉他的太子之位。
反而還一直在大臣請求重立太子之時維護,堅決表示自己想要太子繼位之心。
但太子不這么想,之前自己的父皇就對自己各種不滿,已經(jīng)允許自己的弟弟爭奪太子之位了?,F(xiàn)在自己腿瘸了,登上帝位會影響帝王形象,所以就更加與皇位無緣了。
于是太子的心態(tài)徹底崩了,做事更加荒唐起來。
而對于其他皇子來說,太子的腿瘸了,那自己就更有機會繼承皇位了。
背后的爭奪更加炙熱化了。
最后這位太子在種種壓力下,聽從了別人的慫恿,勾結軍中大將,起兵造反了。
因事情敗露被帝王剝奪了太子之位,貶為庶人,死在了流亡之地。
這件事情對帝王的打擊很大,很大。
直到太子造反之前,他都沒有想過要廢掉太子,而是一心想要太子繼承他的皇位。
可是他卻一直給太子釋放著錯誤的信號,硬生生的把自己最看重的繼承人逼到了起兵造反的地步。
這位帝王這時才幡然醒悟,皇位之爭必定是會帶血的。自從他給了其他優(yōu)秀的兒子能夠繼承皇位的信息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錯了。
現(xiàn)在太子被廢了,其他幾個優(yōu)秀的兒子,不管誰上位,那么之前的明爭暗奪都將成為他們?nèi)蘸蟮臍⑸碇湣?p> 新上位的皇帝,是不允許有威脅他們帝位的人存在的。所以這個帝王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所有才能出眾的皇子都沒當上太子。反而將自己最小的嫡立為了太子。
最后,帝王的嫡長子被廢太子之位,貶為庶人,死在了流亡之地。
最受疼愛的嫡二子,被趕出了皇城,在自己的封地郁郁而終。
最優(yōu)秀的庶子,因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被誣陷謀反冤死于獄中。
其他的幾個優(yōu)秀的兒子不是被賜死,流放,就是被人揭發(fā)謀反而嚇得自殺身亡。
而被帝王立為太子的那個最幼的嫡子,親眼看到了自己幾個哥哥的下場,性格變得十分的懦弱,最終登基后被朝臣所把控。將大權拱手讓給了外人。
最后這位英明的帝王在歸天之前,自己優(yōu)秀的兒子基本都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最后只能念著:“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p> 在孤獨中死去。也因為這位帝王對孩子們錯誤的教育,使一個偉大的王朝晚興起了幾十年。
其實真實歷史記載中李世民的兒子在他還在世的時候并沒有死幾個,都是在李世民逝世后才出現(xiàn)的各種悲慘下場。李察這么說也只是加重一下故事的分量,想讓李世民徹底警覺起來。
李察的故事講完了,李世民陷入沉思中,而長孫皇后卻早已淚流滿面。
李察的話音一落,就聽到了一道及其悲涼的聲音傳來。
“二郎啊......”長孫皇后淚流滿面,原本就蒼白臉色更加蒼白了。聲音充滿了悲涼。
“觀音婢,不用說了,你不要激動,朕知道怎么做的。”李世民急忙說道。
李察也急了:“二嫂,沒事的,這只是方外的一個故事。沒事的,你可不能有大的情緒波動。你的身體受不了的?!?p> 李察暗想,自己真該死,只顧著教訓李世民,忘了二嫂還在這里了。
二嫂這身體可經(jīng)歷不起大的情緒波動了。并且自己心里下了決定,絕對不能允許李承乾出現(xiàn)跛足的情況了,不管是騎馬摔得,還是得病導致的,都不允許。
“二嫂沒事,就是沉浸在三弟講的故事里了。想到了自己的五個孩子。故事里的帝王真的太慘了?!?p> 長孫皇后先是對著李察解釋道,隨后又趁著李世民為自己心急的機會撒嬌道:
“二郎,我不允許咱們的孩子出現(xiàn)這種情況,太嚇人了。你的教育方式要改改了,以后不要那么對承乾了,好嗎?”
“嗯,三弟的故事給我的啟發(fā)很大,我以后知道怎么做了,對于承乾,做對了事要表揚,做錯了事要鼓勵,而不是一味的指責。朕差點走上一條錯誤的道路啊。三弟,二哥謝謝你了?!?p> “聽進去了就好,我走了,你好好照顧二嫂。我?guī)熓逡部靵砹?,這段時間,二嫂的身體可不能再出什么狀況了。還有,上次跟你要的人你早點給我送去。二嫂,三弟就不打擾你休息了,告辭了。”
說完,李察就頭也不回的走出了立政殿,將時間留給了李世民和長孫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