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邊關(guān)情報,阿魯臺帶領(lǐng)大部隊準備犯邊。朱棣命令居庸關(guān),寧夏等處戒備,并開始調(diào)兵遣將,調(diào)集糧草。
朱棣命令夏原吉、方賓、呂震、吳中商議親征之事,朝廷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沒有錢,糧食儲備也不充分,畢竟每年二十萬人在工地里,吃喝拉撒,那消耗不比軍隊小。
夏原吉當然是極力反對的,這是一種政治上的敏感,出兵時機不對,所以大家一致認定不能出兵。
就在這個時候朱瞻垠去世,這還沒有進冬月呢,這么大一個人怎么說去世就去世呢?朱瞻垠是太子李妃所生,也為太子生了三子一女。
朱瞻基正在惶恐之際,就聽到夏原吉被抓的消息,這還了得,趕緊打聽是怎么回事,原來朱棣先是問了方賓,他說興兵的費用不足。
又召來夏原吉詢問,夏原吉回答說:“連年出師無功,軍馬貯蓄十喪八九,天災(zāi)不斷,內(nèi)外俱疲。況且陛下你本來就生病了,尚且需要調(diào)理,還是派遣大將出征,不需要勞動大駕。”
朱棣聽了大怒命令夏原吉到開平衛(wèi)檢查糧食儲備情況。
再召來吳中,吳中也說糧食不足,國窮民疲,不適合出征。朱棣惱怒成羞,于是下令把夏原吉召回,關(guān)進內(nèi)官監(jiān),同時把大理寺丞鄒師顏也關(guān)了起來,因為他曾經(jīng)代理過戶部事務(wù)。
方賓聽說后,嚇得上吊自殺,朱棣心想你是以死來抗命嗎?命令錦衣衛(wèi)去鞭尸,還把夏原吉的家給抄了,除了原先賜下的鈔幣外,其他的全部沒收,只剩下些破爛。
朱瞻基去見朱棣的時候,他還在生悶氣呢!
“皇上,你真是個老糊涂!”朱棣聽了倒沒有說什么,但是心火復(fù)燃,旁邊伺候的太監(jiān)黃儼驚得都哆嗦了一下。
“爺爺,你即使把阿魯臺連根鏟除了又能怎么樣呢,等到太子登基了,他還不得聽他們的話,何況我看你就未必能夠制服得了阿魯臺那個老狐貍?!?p> “那你說怎么辦?”朱瞻基站在那里不說話,朱棣揮手打發(fā)了黃儼。
“爺爺,你真是的,你是身在局中不知局,連我都明白了,你肯定是驢脾氣又犯了?!?p> “怎么就身在局中不知局,你不給我說明白,看我不收拾你?!?p> “爺爺,我以前不是跟你講過嗎,知自知彼,百戰(zhàn)不殆。阿魯臺狡猾多端,
他當然懂得這個道理,正因為如此,他才以弱勝強,打敗了瓦剌,成了一家獨大之勢。這個人野心不小呢,這次他就是故意的引來朝廷征討他,勝了他就可以統(tǒng)治整個草原,敗是不可能的,他可會跑路呢,想抓到他可是沒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我聽說有人會訓(xùn)鷹,哪里有人馬,老鷹往天上飛一圈就知道了?,F(xiàn)在你在朝廷這樣鬧得大張旗鼓,恐怕連周邊的國家都知道我們疲軟無力了吧,到時候壓力會更大,你這不是把自己得弱點都暴露給別人了嗎?估計阿魯臺現(xiàn)在都開始笑了,我不跟你打,拖也可以把你拖垮,隋煬帝不就是這樣的嗎?”
“放肆!”朱瞻基回了他一個白眼。
“如何才能破阿魯臺?”朱棣無奈地說道,他站起身來,走了走。
朱瞻基搖搖頭,想當年抗美援朝的時候,國家百廢待興,人們肚子還沒有填飽呢,就敢跟武裝到牙齒的美國軍隊干仗,目前這點事算得了什么呢?
朱棣看著他的樣子,真的被惹惱了,恨不得打他兩耳光。
“爺爺,我也覺得你的想法是對的,夏老也沒有錯,錯在老天,你看看秦始皇,一生求長生而不得,還沒有活到五十歲就去世了,爺爺,你覺得你能比得了秦始皇?”
“我哪里比不了秦始皇了?”
“秦始皇在位的時候,六國的那些舊臣遺民們沒有幾個敢出來造反的,等他一死烽煙四起,國家很快就滅亡了。連敵人就感到無力的人你想想他有多可怕,殺戮并不能代表別人就怕你,能夠掌控人心,讓所有人都服服帖帖的那才叫可怕!”
“爺爺,你就別想那么多了,該怎么干就怎么干,以后我也會幫你守好大明的江山的?!?p> “嘴上無毛,辦事不牢。”朱棣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爺爺人身上最硬的是牙齒,最軟的是舌頭,最先損壞反而是牙齒。跟韃靼爭斗,還是要靠腦袋?!敝扉β犃怂@一句話之后,好險沒有被嗆一口。
“宋朝的時候神臂弓,火炮這些不也是蠻厲害的嘛,現(xiàn)在我們有火槍,有火箭,才不怕和韃靼硬碰硬。但是論耍計謀,比智商,那些韃靼能玩得過漢人嗎?所以說,爺爺你應(yīng)該無所顧忌才對,以你的威望,本來這些人都是連舔腳指頭都算不上?!?p> 朱棣今天可算是記恨上了,打又打不得,罵又罵不得,心想我還治不了你嗎?他狠狠地盯著朱瞻基。
“裝病,引蛇出洞,騎兵拖住,再合圍,派精銳之士暗殺,除掉首腦。同時用間,晝伏夜出,狐貍終究是狐貍,它最終還是逃不過獵人的手掌心的?!?p> 經(jīng)過一個上午加一個下午的討論,朱瞻基力所能及的將他肚子里面的貨全部淘出來了,包括怎么鼓動人心,安撫朝臣,激勵將士,運用策略,糧草準備,模擬作戰(zhàn)等等毫無保留都講了。
朱棣徹底消除了煩惱了,心里也很欣慰,朱瞻基的進取心比太子強多了,后顧無憂咦。當天就把夏原吉給放了。
第二天朝會,那個自信滿滿意氣風發(fā)的皇帝又回來了。
夏原吉依舊打理戶部,任命李慶為兵部尚書。
“阿魯臺挑梁小丑爾,悔不該當初,像這種反復(fù)無常,屢犯我朝,無視我朝之人必須要得到懲罰。我們寧可少穿一件衣服,一天少吃一頓飯,也要將前元余孽消滅掉。我決議調(diào)集天下之兵,全國之糧親征韃靼。”
接下來的日子里,軍隊不斷匯聚北京和宣府,糧食也是不斷運往北方,連皇莊的糧食也被拿出來了,干糧和牛肉干也被大量制作出來,軍衣,軍鞋,棉甲,帽子,武器彈藥等等也在籌備當中,糧食開始往宣府運送。大家再沒有怨言,積極應(yīng)戰(zhàn)。
朱瞻基也要參與其中,他寧可拼死也要讓韃靼們好瞧,他覺得明軍普遍缺乏一種氣勢,總想著避其鋒芒,歸根到底還是缺少騎兵,好的戰(zhàn)馬容易消耗,而補充跟不上消耗,騎兵也缺乏歷練。
他打算用上3萬拼韃靼5萬,包括2萬騎兵,五千余火槍兵,五千精銳重步兵,再來五千步兵護衛(wèi),全部騎馬,帶上四萬馬匹。宰殺一萬頭牛,全部用來做牛肉干,行軍中,馬匹備用少量豆子喂食。好在他打算于邊界地區(qū)作戰(zhàn),不怕找不到位置。
朱瞻基講計劃講給朱棣聽,一開始他并不認同這種方案,但是也沒有別的辦法好想,主要擔心朱瞻基能不能駕馭好軍隊,怕萬一有個閃失。朱瞻基說打仗哪有萬勝的道理,總會死人的,很正常。只要準備工作做好,懷著必勝的信念,舍命和敵人拼殺,即使是不勝也能夠打擊到敵人。朱棣見他態(tài)度堅決,只要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