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一時興起之三國風(fēng)云

第七十八章、諸侯會盟

  董卓此時笑的床榻都在顫“哈哈哈,小兒不過如此,文優(yōu)此戰(zhàn)當首功!”

  “主公,屬下無能,未能將那呂布斬殺當場。”

  “哎,文優(yōu)何須在意,只要殺殺高佑小兒的銳氣也好!”

  李儒表情凝重并未答話,

  “照此趨勢,這高佑小兒定不出半月就要被本相趕出洛陽,文優(yōu),我命你準備下一步進攻事宜!務(wù)必趕盡殺絕!除了這心頭大患”

  隨后董卓心情大好,宴設(shè)眾將。

  高佑站在城樓上觀望著熱鬧的北城,看到洛陽西門至東門的兩道城墻,不由得覺得有些滑稽,當初與董卓定下條約之時,二人不約而同的在城中間各自筑起了城墻,并設(shè)了些許城門,這行為也就只有董胖子和高佑這樣的天外來客能干出來了吧。

  “主公是想從內(nèi)墻突破北城嗎?!贝藿B緊了緊身上的毛皮大衣。

  “算了吧,城內(nèi)行軍困難,容易中伏,況且皇宮還在北城,若是傷了陛下得不償失,想必董胖子也是這么想的吧。”

  “只是,局勢亂成這樣,是我沒想到的?!?p>  “主公,是曹操將軍的來信!”典韋護送曹操到了陳留之后,曹操盛情款待了一番,強留典韋半月有余,可典韋軟硬不吃,曹操只好放走了典韋,并寫了一封信交于高佑。

  “???”高佑看完信件滿臉震驚愣在了原地。

  “主公,信中說了什么?”崔紹見高佑表情,也大感不妙。

  “你自己看吧,”高佑此時陷入了思索之中。

  崔紹喃喃地念了起來“銘玨賢弟,前日,渤海太守袁紹,與操商于亭中,吾本言賢弟乃大漢忠臣,何不拉攏一同討伐董賊,本初不聽吾言,乃曰董卓霍亂朝綱,佑與其同流合污,二人皆虎狼之輩,乃是一丘之貉,欲起各地諸侯之兵討伐董高二人,各地諸侯已紛紛響應(yīng),愚兄勸止不成,只得從之,愿賢弟早作打算,或撤離洛陽,乃上策,愚兄孟德書?!?p>  話音剛落,崔紹的表情也凝結(jié)當場“袁紹這番不僅給主公扣上不忠不義的帽子,還要至主公于死地啊?!?p>  典韋一聽也滿臉怒色“他奶奶的袁紹,這不是瞎胡說,主公與董卓對峙多時,怎能如此誣賴主公!早知道先前就弄死這個狗日的小賊。”

  “袁本初啊袁本初,可真有你的,這下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袁家勢大,這袁紹振臂一呼怕是群雄無不深信其言,紛紛來攻?!备哂忧闳f算也沒有算到袁紹會弄這么一手,本想與各地諸侯里應(yīng)外合,打開關(guān)隘便可一舉擊破董卓,如今被袁紹全都打亂了。

  高佑嘆了口氣“此事明日再議?!?p>  次日清晨,眾將紛紛立于帳中商議對策。

  突然一聲通報,打斷了眾將的爭吵聲。

  “報!!”

  賬外傳令兵的高亢聲音猶如一柄巨錘,直擊高佑的內(nèi)心,讓高佑心中感受到了一絲不詳。

  “何事?”高佑緊皺眉頭看著氣喘吁吁地傳令兵。

  “主公!袁紹發(fā)起討董高檄文!全國各地諸侯紛紛起兵,會盟陳留酸棗!直逼汜水!”

  “什么?”“怎么會這樣”一時間帳內(nèi)眾將議論紛紛。

  高佑接過傳令兵手中檄文念了起來“紹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高佑視而不見,同流合污,與賊無異,實為當誅!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董高。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

  高佑深吸了一口氣,這他媽的就是袁紹私自改了曹操的討董檄文,將自己加到了討伐對象里面。

  “放他娘的狗臭屁!”眾將脾氣火爆,聽了檄文紛紛罵罵咧咧不停地問候袁紹。

  高佑一抬手“眾將安靜,聽我一言”

  “各位兄弟,若是就此撤離洛陽,也免不了袁紹及各諸侯的攻伐,不如與那董卓結(jié)成聯(lián)盟,抗擊各地諸侯!唯此可求得一線生機?!?p>  呂布一副釋得前嫌的樣子,一拍案臺應(yīng)道“主公英明!這幫狗雜碎瞎了狗眼,主公忠君愛國,被說成董卓之流,某非要揪下他們的腦子當夜壺泄憤!”

  呂布一句話帶動了諸多將領(lǐng)的情緒,紛紛不再敵對董卓,仇恨轉(zhuǎn)到了袁紹的身上,都嚷嚷著要先殺上這些諸侯一陣。

  但高佑眉頭緊鎖,心知這條路即是生路又是死路,與董卓聯(lián)盟抗擊天下諸侯,簡直是個餿主意,卻也沒其他辦法,就算名聲大降也認了,而董胖子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燈,高佑不禁有些頭大。

  崔紹觀察到高佑的神情寬慰道“主公勿憂,諸侯聯(lián)盟不成氣候,邵認為此不會長久矣。而董卓也需要主公的援助,定然會交好主公,自然不必憂慮。”

  高佑點了點頭,崔紹說的不錯,前世十八路諸侯便是攻打董卓紛紛不愿出力,窩里斗勤得很,董卓撤離洛陽之后便明目張膽的起內(nèi)訌。

  “只是本將軍擔(dān)憂,與董卓聯(lián)盟雖是一時之策,但對于本將軍的名聲影響甚大?!?p>  “主公一樣不必多慮,主公行事磊落,忠君愛民,天下人的眼睛總會看得清的”崔紹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讓高佑內(nèi)心寬慰了許多。

  “來人啊,傳我命令,石韜、成廉等人守好并州,張燕馬騰見機行事。若是敵人來犯則互相支援。”隨后高佑拿出任命信物交給傳令親兵。

  “還有,待我書信一封交給那董卓?!?p>  卻說袁紹檄文遍布天下后,各鎮(zhèn)諸侯皆起兵響應(yīng):第一鎮(zhèn),后將軍南陽太守袁術(shù)。第二鎮(zhèn),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zhèn),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zhèn),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zhèn),河?xùn)|太守王匡。第六鎮(zhèn),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zhèn),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zhèn),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zhèn),濟北相鮑信。第十鎮(zhèn),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zhèn),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zhèn),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zhèn),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四鎮(zhèn),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zhèn),濮陽太守張揚。第十六鎮(zhèn),濟南相曹操,各路諸侯領(lǐng)兵均萬人有余,陸續(xù)合兵一處,會盟酸棗,連營二百余里。

  各路諸侯接踵而至,曹操袁紹宰牛殺羊大犒全軍。

  算上袁紹自身,共十七路諸侯坐在帳中,這時座下鮑信率先出列言道“今眾多天下人杰會盟于此,秉承大義討伐董高二賊,自然需要擁一英明神武的盟主,下令進兵,指揮討賊?!?p>  “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又是漢朝名相之后,操愿推舉其為盟主”眾人望去,正是濟南相曹操。

  “就是啊,袁公當擔(dān)此任”“是啊,孟德所言極是?!?p>  一時間帳中異口同聲紛紛同意擁立袁紹為盟主,只有一人表情異樣,眼神陰霾,正是袁家嫡子袁術(shù),自己才是真正的袁家繼承人,卻被這個庶出的哥哥搶盡了風(fēng)頭,讓袁術(shù)十分的不爽。

  袁紹意氣風(fēng)發(fā)的笑容也有些收不住,但嘴上卻推辭道“紹何德何能,恐讓眾位失望,孟德文韜武略,為名相之后,何不推舉孟德為盟主。”

  曹操見此立刻煽動眾人依舊推舉袁紹為盟主,袁紹一再推辭不成,便言道“紹雖不才,愿為大義擔(dān)此任,帶領(lǐng)諸位奉詔討賊!”

  次日便筑的高臺,清晨,各路諸侯聚集于此,正式舉行歃血為盟的儀式,袁紹頂著清晨紅日走上了高臺,率先焚香拜道“漢室不幸,董高二賊,亂我朝綱,其罪當誅.....凡我同盟,齊心戮力,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隨后眾人一同歃血,飲酒結(jié)盟,眾人無不慷慨激昂,一副勢必拿下董高二賊的模樣。

  隨后袁紹說到“既然眾位已經(jīng)立我為盟主,眾位定當聽從調(diào)遣,一同匡扶國家大義,早日除得董高賊人!”

  “是!盟主!”眾人異口同聲,團結(jié)一心。

  袁紹見大事已定,便吩咐眾人一同回到大營,商議進攻事宜。

  袁紹意氣風(fēng)發(fā)的坐在主位之上,捋著長須言道“今命后將軍袁術(shù)總督全軍糧草,眾人聽從物資調(diào)遣,不得有誤?!?p>  袁術(shù)眼睛頓時一亮,看來這個哥哥還是向著自己,管糧草聽起來一般,但實際上可是一個肥差,袁術(shù)笑滋滋的說到“術(shù)領(lǐng)命”先前的怨言全無。

  袁紹眼神中泛出一絲不易被發(fā)現(xiàn)的笑意。

  隨后說到“現(xiàn)需一先鋒,率先拿下那汜水關(guān),為全軍開路,誰人愿往?”

  “堅愿為先鋒!”坐下一人虎背熊腰,率先出列,不是他人,正是長沙太守孫堅!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