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沈兵就被許應拉去制漚肥。
說實話沈兵不怎么愿意去折騰這東西,因為那味道實在不敢恭維。
只不過許應這家伙卻事先在王翦那打過招呼,這一來就是不想去也不行了。
漚肥又稱簡易堆肥,原因是它簡單易制。
沈兵教的是半坑式漚肥。
先在平地挖個坑,大概三尺深、六尺長、寬。
接著在溝上架兩根交叉的木棍,然后就使勁往坑里堆垃圾和糞便。
主要是麥桿、野草、樹葉等,最好先切碎。
再加入各種糞便。
適量灑一些水糞尿再加些水使其潮濕……不潮濕不易腐爛。
堆得高高的就像隆起一個小山包后就在外面糊上一層兩寸厚度的粘土……這么做是為了保持堆內(nèi)溫度加速腐爛及殺死蛆蟲。
最后再抽出之前架上的木棍作為通氣孔就完了。
其簡單程度以至于許應看著都有些難以置信。
“如此便可?”
沈兵回答:
“不若還能怎樣?漚肥而已!”
許應帶著些懷疑問:
“可如此這般,這肥又從何而生?”
這真要說還要從微生物開始說起……
還是算了。
沈兵回答:
“屬下也不是很明白?!?p> “不過這么做似乎能將為數(shù)不多的糞便制出更多肥料,且肥力更強?!?p> “總之試試便知是否有效。”
許應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他已經(jīng)準備好了幾塊實驗田,事實上不是幾塊而是很多塊。
這方面許應還是相當專業(yè)的,畢竟是農(nóng)家。
許應的安排就是將肥力相同的一片田分成面積相同的幾塊。
一塊不使用任何肥料做為參照。
然后又分為兩類六塊田。
一類是使用普通農(nóng)家肥,分別施以小量、中量、大量肥。
另一類是使用漚肥,同樣也是施以小量、中量、大量肥。
這樣明年收成時參照就可以對比出漚肥的肥性。
另外,為了避免出現(xiàn)偶發(fā)性狀況比如澇災、風災、蝗災等使實驗失敗。
許應又在其它地方以同樣的方式開辟了幾塊實驗田,甚至在三郡乃至秦國各郡都有。
這倒不是純粹為應對偶發(fā)狀況,而是許應想知道這漚肥在不同地區(qū)、不同氣候是否有區(qū)別。
沈兵暗道這農(nóng)家的影響的確非同一般,一做起實驗來就不同凡響。
不過這似乎也正常。
這實驗一個周期就是一年,如果有什么數(shù)據(jù)想知道難道還要再等一年?
所以第一年就應將各方面考慮清楚一次做完。
屯田就這樣按部就班進行,隨著水車和翻車大量投入,各方面都進行得十分順利。
然而,在農(nóng)期將近時糧種卻出了困難。
這并非是嬴政調(diào)配不周。
事實上嬴政調(diào)配很合理,他采用了分段調(diào)配法節(jié)省時間。
所謂的分段調(diào)配,就是將調(diào)配距離分成兩段甚至幾段進行調(diào)配。
比如咸陽至HD有1500里,這距離如果將糧種直接調(diào)過來少說也要一個月,怎么都來不及。
但若是將其分為兩段調(diào)配……咸陽至平陽,再從平陽至HD。
這兩段派糧隊同時出發(fā)。
也就是將糧種從咸陽運至平陽,同時平陽也將糧種運至HD。
如此一來,平陽的糧種一點沒少,便相當于咸陽糧食運到HD。
而運送時間上卻減半。
這種調(diào)配法在交通不便的古時十分常用,尤其在作戰(zhàn)前線急需糧草時。
問題卻是出在調(diào)配的路上……
趙國新滅人心不穩(wěn),且受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影響,許多百姓都選擇落草為寇。
他們在野外與被打散的趙軍聯(lián)合,竟在三郡之地形成戰(zhàn)力不低的大小流匪。
這些流匪想要生存自然要劫糧。
而此時糧隊卻又一隊隊在路上……
于是今天一小隊,明天一小隊,時不時就有糧隊被流匪在半路攔截。
甚至還出現(xiàn)橋梁被惡意破壞的情況。
這通常是小規(guī)模流匪干的,他們無法與護糧隊硬捍,只能破壞橋梁將運糧隊阻在河前過夜,于是就可以混水摸魚前去偷糧。
若只是偷糧也就罷了。
或許是出于對秦軍的恨意,他們偷完糧后往往還會放上一把火將帶不走的糧食燒了。
于是運往三郡的糧食一時十分緊張。
這些倒不關沈兵一行人的事,他們是不戴甲的砲師,剿匪護糧都輪不到他們。
只不過……
大批的兵士被調(diào)出城外要么護糧要么剿匪,而HD又有屯要田有城要守,王翦制下十余萬軍隊居然出現(xiàn)兵員緊缺的情況。
然后終于有一天,沈兵就收到命令:
“砲師自今日起負責城防。”
“同時修葺城墻?!?p> ……
這沒毛病。
此時基本不會有人來攻城。
讓工匠負責城防,守城的同時還可以修城,那是一點勞力都不浪費。
沈兵一行人負責的是北門。
這有些諷刺,當時沈兵等人攻的就是北門,現(xiàn)在那些被他們用投石機砸出的缺口又要由他們負責補上。
但沈兵也無法抱怨什么,因為這相比起屯田來說已經(jīng)好多了,至少不需受蚊蟲、水蛭之苦。
在沈兵等人在三郡忙碌時,燕國那邊卻有人敏銳的察覺到了危險。
“報……”一名探子將一份情報送到燕國太子姬丹手中。
姬丹將情報展開一看,當即就倒抽了一口涼氣:
“王翦當真將趙國所有耕地都屯了?”
“他們?nèi)绾文芡瓦@許多田?”
探子拱手回答:
“千真萬確。”
“他們制出了水車、翻車治旱,據(jù)說是個叫沈兵的工師所制。”
“這些水車、翻車可將大量河水引入溝渠用于灌溉。”
“是以趙國三郡的旱情已不足為慮?!?p> 姬丹再吃一驚,心下就開始思量:
大事不妙?。?p> 秦滅趙后就與燕接壤。
他原本還道趙國大旱秦軍無法進攻。
如今趙國大旱得治而王翦又將耕地盡數(shù)屯了……
這分明就是為了明年北征。
其實姬丹這么想有所誤解。
秦軍再怎么也會先滅魏國。
這一方面是魏國被包圍更容易滅。
另一方面則是魏國在秦的后方,若是不滅就有如芒刺在背。
但姬丹當局者迷,想當然的以為下一個就是燕國。
那么為今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