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武俠

歸去盡白衣

第01回 竹林驚變(中)

歸去盡白衣 璽為 10173 2020-06-19 23:38:25

  這一夜,尉繚驚魂未定,轉輾難眠,太多的疑惑在他眼前晃,怎么辦?直接去問問師兄還是將此事告知師尊?聽師兄說等事情了結便要下山,不知道師兄所說何事?下山又要去往何處?想來師兄在山上這些年,一直都是對師尊是言聽計從,與眾師兄弟也是相處甚洽,加上師兄天性聰明,勤奮好學,也是頗得師尊歡心,常常在眾師兄弟面前大加贊賞與他,可今夜之事,又該如何解釋,倘若自己貿然將此事告知師尊,師尊會如何對待師兄?又或者師尊不相信自己說的話,指責他挑唆師兄弟關系,那又該當如何?私下找?guī)熜终務劊瑤熜謺粫姓J?倘若因為此事破壞了師兄弟關系,自己日后又如何面對師兄?如此反復思索,不覺天已微微明,窗外的雨不知何時早已停了......

  翌日,太陽升起,陽光普照,經過昨夜大雨,山中的空氣十分清新,云霧繚繞,美不勝收。尉繚輕輕推開房門,見院子里幾個童子已經在打掃庭院,其他師兄弟也相繼推門出來,整理整理衣衫,準備茶點早飯,然后該侍奉師尊做早課了。尉繚一夜未眠,也沒什么胃口,隨即信步往大殿走去。入得殿來,眼見師兄海通天正跟其他幾位師兄弟閑聊,海通天見尉繚來到,便稽首道:“尉師弟早啊!”

  尉繚還禮道:“師兄早!”

  海通天又道:“昨夜大雨,師弟也不忘修習,你看這眼睛都熬得通紅??!”

  “讓師兄見笑了,昨夜雷聲驚人,半夜被雷聲吵醒,竟兀自不能成眠,故而如此!”尉繚答道。

  “怎么,師弟聽見雷聲了?”

  “是的,好大一聲巨響,真嚇煞人也!怎么師兄沒聽到嗎?”

  海通天遲疑了一下回到道。“哦,哦,原來如此,我昨晚睡得早,又睡得沉,竟沒注意到,哈哈!”

  “想是師兄白日里太過用功,勞累的緣故吧......”

  正說話間,珠簾后一童子高聲道:“師尊到!”

  眾弟子隨即自覺站成兩列,拱手作揖道:“恭迎師尊!”

  鬼谷先生自珠簾后緩緩走出,一襲青袍,腰系絲絳,白發(fā)飄然,手持一卷竹簡,身后兩個童子,一左一右,手中分別持有丹爐、清水,竹簡,拂塵之物。眾弟子齊聲喝道“參見師尊!”,先生擺了擺手,飄然盤膝坐定,左邊一童子高聲喊道:“眾弟子入座!”眾人這才左右散開,各自盤膝坐定,凝神等候師尊授課。

  鬼谷先生坐于高壇,緩緩說道:“自盤古開天,伏羲畫卦,五帝更替,夏商于周,諸侯分崩,天下離析,五國爭霸,七雄并列,殺伐無休無止矣!今我門下,三千弟子,承上天之德,與民請命,止戰(zhàn)休戈,日星象緯,占往察來,六韜三略,布陣行兵,言學修身,不可不自知矣!今有關中秦人,開函谷以拒萬敵,舉世皆驚,吾觀之天下大事,非秦不可為也!今欲遣弟子出山,助其以役其力,不戰(zhàn)而屈敵之兵,止殺伐于天下,救水火于萬民,誠如是,不枉汝等之所學也!”

  師尊話音剛落,就見師兄海通天起身拱手作揖道:“師尊在上,弟子雖不才,也得師尊教誨有加,今日有如此機緣,弟子愿往!”

  師尊鬼谷先生沉吟良久,方才開口道:“汝雖深得我學,然汝性格剛毅,好勝心切,若尋大將之材,汝足可勝任,只是此番下山,在智不在力,在謀而不再勇,汝慎思之!”

  “秉師尊,弟子誠以為,天下紛爭不止,諸侯戰(zhàn)亂不堪,究其根本,乃在于人心治亂,利益不均,縱觀各諸侯,勢力旗鼓相當,以此長期拉鋸,昔日本門弟子變法圖強、合縱連橫,何等努力,然紛爭不減,為今之計,當以一英勇之士,率我門下弟子,聯(lián)合天下義士,各路豪強,以戰(zhàn)止戰(zhàn),方能戡平戰(zhàn)亂,平息紛爭,想我門下弟子眾多,天賦異稟數不勝數,弟子雖不才,原為前鋒,兵鋒所指,天下誠服,彼時師尊登高而坐,再行分封,眾師兄弟亦可一展抱負,大慰平生,豈不快哉!”

  尉繚聽得這話不覺驚出一身冷汗,師兄今日是怎么了,當著師尊的面竟敢說出此等話來!眾師兄們也是面面相覷,無一人敢言。再看講壇上鬼谷先生早已氣得渾身顫抖,怒眉劍豎,將手中竹簡“啪”的一聲擲下壇來。

  “師尊息怒,弟子自知德薄才淺,學藝不精,然師尊教誨,始終不敢妄,倘若師尊將天極陣圖傳于弟子,弟子定能不負眾望,光大本門,萬望師尊成全?!?p>  師尊氣得胡子都抖起來了,尉繚從沒見師尊生這么大氣,心想師兄這回闖下大禍了,但一時又不知該如何勸慰師尊,便只好垂頭不語。

  鬼谷先生注視著海通天,沉默了許久,待情緒稍稍平復,這才緩緩開口道:“想我門下三千弟子,歷來以匡扶道義,平息爭執(zhí),以蒼生為念,不肯枉加刀兵,今汝何敢悖我門規(guī),自恃才高,以欺天下?”

  “師尊息怒,弟子何敢?”說著海通天慌忙跪倒在地。

  “罷了,既如此,汝自去吧!有生之年,再不可踏入我門中半步!”鬼谷先生說完,自拂袖而去!

  眾師兄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面面相覷,唯有海通天還長跪在地。尉繚走過去扶起海通天說:“師兄,師尊已經走了!”

  海通天面色難堪,憤憤地說:“師弟,為兄今日確實話過頭了,但這也是心里話啊,想你我同門,蒙師尊教導,既有經天緯地之才,就該施展抱負,青史留名,以安天下!今日師尊逐我出門,我亦無悔矣。”

  “師兄切莫說氣話,師尊也正在氣頭上,待師尊氣消,我自去請求師尊收回成命,師兄放寬心好了!”尉繚勸慰好通天道。

  “師弟厚道,為兄心領了,既如此,我當自去,切不可再讓師尊動怒,我心難安!”海通天說罷,又倒身跪地,望著講壇拜了三拜,這才起身跟尉繚出了大殿。

  尉繚心中不忍,不覺掉下淚來,對海通天道:“師兄此去,前途艱險,萬望小心!”

  海通天不覺苦笑了笑道:“師弟大可放心,為兄前番下山,早已結識了一批江湖異世,皆是能人,對為兄也是禮敬有加,承蒙其信賴,推舉為一幫之主,此番下山,正好有所作為。師弟何不就此隨為兄而去,亦可大顯身手,豈不美哉!”

  “師兄抬舉小弟了,小弟自知修為淺薄,天資魯鈍,怎堪大任?”

  “如此也罷,為兄也不難為你,只是天極陣圖之事,師尊十有八九將托付于師弟,師弟生性醇厚,為人正直,日后若肯助為兄一臂之力,何愁天下不寧!”海通天拍著尉繚的肩膀說道。

  尉繚慌忙回到:“師兄哪里話,這天極陣圖乃師尊畢生心血,小弟無論修為、學識皆不能與眾師兄弟看齊,師尊又豈會將這等大事交付于小弟?”

  “師弟過謙了,日后自知!為兄去了,師弟無需相送,日后自有相見之日!”

  尉繚望著海通天一步步走下山去,最后慢慢消失在竹林翠柏叢中,心中一陣悵然,默默佇立了許久,這才轉身回去。

  夜幕時分,尉繚的房門被輕輕敲了三下,尉繚打開門,認得是鬼谷先生身邊的童子,那童子道:“師兄,師尊傳喚,說有要事交你去辦!”

  “師尊召我何事?”尉繚忙問道。

  “不知!師尊只是叫我喚你過去,其他沒說!”

  “哦哦,我這便前去,有勞了!”

  那童子傳話完畢兀自去了,尉繚整了整衣衫,帶上門便朝鬼谷先生房中而去。先生的房間位于大殿之后,正中位置,尉繚三步兩步便已來到師尊門前,輕輕扣了兩下房門,聽的鬼谷先生在里面說道:“進來吧!”這才輕輕推門進去。屋內并無旁人,只先生一人在蒲團打坐,尉繚走上前去躬身施禮到:“弟子參見師尊!”

  鬼谷先生微微抬起雙眼,“罷了,近前說話!”

  尉繚緩步上前,輕聲問道:“師尊召喚弟子,不知何事吩咐?,還請師尊示下!”

  鬼谷先生輕輕嘆了口氣這才緩緩說道:“今日海通天之事,你如何看?”

  “回稟師尊,師兄他志向遠大,天賦甚高,加之師尊諄諄教導,兵法、武學皆為眾師兄弟楷模,此番下山,定能乘師尊之所愿,平息干戈,以安天下也!”

  先生呵呵一笑道:“汝生性醇厚,與人為善,但怎知人心險惡,又豈能事事如愿?吾觀海通天此人,權欲私心太盛,陽剛有余而不懂懷柔,因而時常勸其修習仁治之術、修身養(yǎng)性之法,只可惜其視作不見,醉心于兵法武學,此人早已心生異心,吾豈有不知,今日借故逐其下山,此番前去,必生出許多事端,為師今有大事托付于汝,汝須切記!”

  “師尊吩咐,弟子焉有不從!”

  “如此甚好!吾欲將天極陣圖交付于汝,此乃為師畢生心血所成,分為陰陽五行、推面相命、奇門八卦、天相星斗、合縱連橫、兵法武略以及天極陣圖共七篇,七篇中以最后一篇天極陣圖最為重要,為師將十面埋伏心法藏于其中,得之可安天下,汝亦可自參,只是汝修為尚淺,且不可強行修煉,日后若遇有緣之人,汝可傳之,亦不負吾一片心血!”

  “弟子何德何能,怎堪如此大任,恐辜負了師尊厚望!”尉繚慌忙跪倒道。

  “吾既托付于汝,自當慎思,汝切莫自輕于人!”

  “弟子惶恐,定當不負師尊重托!”

  “如此便好!汝即刻收拾行裝,明早下山,此去為師有三件事囑咐于汝,這第一件,命汝下山輔佐明君,以安天下,止兵休戈,還政于民;這第二件,汝師兄海通天此人,日后定然禍亂武林,趁天下未定之際,興風作浪,禍及本門,汝此去定要制止其為非作歹,不可使其有可乘之機,汝須謹記;這第三件,乃為師的忠告,功成之日,即刻隱退,切莫貪戀功名富貴,以免身首異處,不得善終!”

  “師尊教誨,弟子自當謹記,絕不負師尊重托!”

  “如此甚好,此處有一陣圖,乃是為師從天極陣圖中衍生變化而來,汝下山后,按此陣圖,布陣于山下入口處,勝于十萬雄兵,不得我陣法之玄妙者,萬難入內,如此亦可保我門下眾弟子以萬全,切記切記!”說著將一卷竹簡遞給尉繚。

  “弟子自當遵從師尊吩咐,然如此,有生之年何年何月才能再見師尊?!蔽究澱f著不住淚流滿面。

  “世間之事,一切隨緣,該見時自當想見,不該見時見也無益!”說完閉上了眼睛。

  尉繚跪在地上,向著師尊拜了三拜,眼中含淚,將竹簡藏于袖中依依不舍地推門出去。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