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李廣難封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李廣抗擊匈奴那么有名,被稱為“飛將軍”,其名字讓匈奴聞之膽寒。連他的兒子李敢,一個基本上沒什么名氣的人,都在李廣之前被封為關內(nèi)侯。李廣難道連他的兒子都不如嗎?
李廣為何一生未封侯呢?我覺得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第一,李廣在最好的年齡沒有遇到最好的時機。
李廣最好的年齡應該在漢文帝、漢景帝時期。不過那時候,因為漢朝的實力不濟,對匈奴主要是以招撫為主,和匈奴之間的戰(zhàn)爭,只有小規(guī)模的沖突,很少有大規(guī)模的兵團作戰(zhàn)。因此,李廣在那時候,無法立下封侯的戰(zhàn)功。連漢文帝自己都感嘆說:“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第二,李廣在歷史上有污點,讓皇帝對他不信任。
這個歷史污點,主要是李廣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私自接受梁王交給他的將軍印。梁王是漢景帝的兄弟,漢景帝對他非常好,還曾在喝酒喝高了的時候,說過將來要把皇位傳給他的話。但實際上,漢景帝這樣的話,主要是安慰他母親竇太后的,他其實一直比較提防梁王。因此,更不允許大將與梁王交接。李廣雖然平定“七國之亂”立下大功,但是最后卻沒得到封賞,就是漢景帝覺得李廣背叛了自己。這一政治污點,對李廣一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不但漢景帝不信任他,包括后來的漢武帝,也不信任他。
第三,漢武帝認為李廣沒有帶領大兵團作戰(zhàn)的能力。
在漢武帝之前,李廣雖然打了不少仗,打出了非常大的名氣,但因為沒遇到好機會,一直沒有帶過大兵團作戰(zhàn)。而他那些名氣,主要是靠他精湛的射箭技能,經(jīng)常冒險出擊深入敵營,最后又能靠著他的智謀和運氣奇跡般回來這樣一些事跡打出來的。漢武帝不認為這樣的打仗方式可以帶領大兵團作戰(zhàn)。因此,每次安排工作,都不會把最重要的工作交給他。
比如漢武帝讓衛(wèi)青率軍抗擊匈奴時,就曾對衛(wèi)青特別交代過。因此衛(wèi)青安排李廣從東路走。但是李廣卻認為他應該打前鋒,結(jié)果衛(wèi)青遵守漢武帝的交代,沒同意。最后李廣在東路又迷了路,無功而返。這樣不好的運氣,反而坐實了漢武帝對李廣的小看,所以李廣最后憤而自殺。
第四,李廣受到士卒的一致?lián)泶?,受到大臣們的尊重,讓皇帝對他有猜忌?p> 李廣由于打仗經(jīng)常身先士卒,又有奇謀,并且對士兵非常好,受到的封賞都散給士兵們,因此深受士兵喜愛。士兵們都很擁護他,都愿意到他手下當兵,到處頌揚他,讓他的名氣變得很大。這不得不引起皇帝的猜忌。
負責外交事務的典屬國公孫昆邪就曾哭著對漢景帝說,讓漢景帝重用李廣??蓾h景帝僅僅把李廣從一個郡的太守,調(diào)去當另一個郡的太守,依然不重用。
第五,李廣非常自負,不知道討好皇帝。
其實漢武帝是給過李廣機會的。他上臺后,把李廣從邊關調(diào)到中央,任未央宮禁衛(wèi)軍長官,也就是皇帝的貼身護衛(wèi)長官。其實,這正是李廣升遷的好機會。只要多說一些漢武帝的好話,漢武帝把軍隊交給他,安排他去打一場仗,封個侯,是太容易的事。但是,李廣從不討好漢武帝,以至于漢武帝派衛(wèi)青去打仗的時候,特別交代衛(wèi)青不可重用他。
衛(wèi)青、霍去病不一樣,人家又是皇帝的親戚,又懂得討好漢武帝,所以他們小小年紀,就受到漢武帝重用。就連貳師將軍李廣利這種,經(jīng)常打敗仗的,也憑借妹妹是漢武帝的寵妃,又經(jīng)常討好漢武帝,從而撈到不少好處。李廣非常自負,非常清高,從來不那樣做。
李廣其實至死都沒有明白他為什么難以封侯。他曾問算命先生,是不是命里不能封侯?算命先生問他做過什么惡事沒有?他說曾殺過一些投降了的羌人。李廣自己也認為是這個原因。顯然,他最終是沒搞清楚的。
不過,李廣雖然沒有封侯,但是他的戰(zhàn)功、謀略與人格,在后世獲得了廣泛的認同。唐德宗把他評為史上六十四名將之一,讓他配享武成王廟。宋徽宗追封他為懷柔伯,把他列入古今七十二名將之一,配享武廟。他的事跡在民間,更是廣為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