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班又經(jīng)過一天的艱苦學習后,等到了晚自習的時候,他拿著錯題本兒像老潘的辦公室走去。
到了辦公室,老潘看見夏凡,問道“有事嗎夏凡”。
“是的,老師我有幾道題不會做,想向您請教一下”。
“什么題?是今天上課講的題嗎”?
“不是,是我做卷子的題”。
“你怎么現(xiàn)在就做卷子了”?
“我想提前復(fù)習一下,因為我感覺這學期復(fù)習的話,到了下學期肯定會輕松一點兒”。
你說的也對,然后老潘開始給夏凡講題了,老潘就像那種其貌不揚的劍客一樣,一出手就是殺招,在自己看來很難的題,它不僅解決了,而且還用了不止一種方式。
然后老潘問了一下夏凡是否還有什么問題,要是以后有什么文體,可以拿來問他,他隨時有時間。
其實對任何一個老師來說,學生來問自己題,說明學生是愛好學習的,而且他也肯定有不會的問題。
如果學生,沒人來問老師,老師只是坐在那,值班的時候毫無事情可干。
沒有學生來問自己,老師一方面覺得挺成功,另一方面覺得自己挺失敗,如果全部都學會了,不來問自己還好說,要是學沒學會,不來問自己。
那么他這些知識肯定沒有掌握,以后越積越多,越積越多,成績自然就會上不去,慢慢就把學習拖垮了。
剛回到教室,朱鵬就問夏凡,剛才你干什么去了?怎么出去了?
我有幾道題不會,問了一下老潘。
然后夏凡開始復(fù)習語文,其實語文這門學科,夏凡認為應(yīng)該多讀多寫,語文這門學科做題的方式方法其實很少,主要就是你的閱讀量夠大,理解能力夠強,然后寫作能力也比較好的話,應(yīng)該能夠考到一個比較高的分數(shù)。
然后夏凡決定到最后一節(jié)晚自習的時候,自己應(yīng)該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然后他自己給自己的作文起了一個題目,《我該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許多人有時候會想,我的未來會是怎樣,我該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是手執(zhí)一支粉筆奉獻自己青春的教師,還是叱詫風云的大亨,還是成為一位勤政愛民的官員亦或是成為一個這個社會最底層的人。
我看過這樣一段話是這樣寫的,我努力讀書,寒窗十幾載考上大學,把許多人擠下獨木橋,自己走了過去,最后卻成為了一個平凡人,難道這么難道十幾年的努力,最后只是為了成為一個平凡人。
其實這個社會就是二八原則組成的,20%的精英人士,剩下80%都是普通人,如果每個大學生能成為精英,那么碩士生博士以及更高級的學者,還有那些父母成功自己成為二代的人,他們成了20%,剩下的則就成了80%。
這個社會有時候看起來不公平,其實有時候是很公平的,優(yōu)勝劣汰,能者上,庸者下,這個規(guī)則其實基本都是公平的,可能有時候會出現(xiàn)一些不公平,但那畢竟只是個例,不會成為常態(tài)。
憑借夏凡所掌握的后世的那些信息,他肯定能夠成為那20%的人,那么他應(yīng)該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夏凡希望自己以后不再為經(jīng)濟而擔憂,他喜歡收藏古董,其實他并不懂,但是他感覺那些經(jīng)過歷史沉淀的物品能夠給他的心靈帶來安靜,他覺得把錢掙到了一定的時候自己就退休。
然后帶著自己喜歡的人去環(huán)游世界,去看看自己以前沒有看過的東西,去看看NBA比賽,看看世界杯,看看金字塔等等。
還有夏凡希望自己能夠多做公益,能夠更多的去引導(dǎo)年輕人,能夠讓他們尋找到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消費觀以及正確的倫理觀。
他不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滿身充滿銅臭的人,他希望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儒商,成為一個對社會對國家對名族有用的人,這是他對自己最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