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終章
半年之后,臺灣通商艦隊,北至朝日,南至南洋,東南亞一代,更有遠洋艦隊前往歐洲進行貿易,在海貿的巨大利潤之下,臺灣的經濟迅速繁榮起來。
在這半年之內,王蕭在臺灣建立了十余家火炮槍械制造廠,比大明的火炮廠還要多,以及可達到月產一萬支鳥銃,三百門大炮了,其子彈火藥不計其數(shù)。
臺灣造船業(yè)也相當發(fā)達,在王蕭大力振興經濟的這半年時間內,王蕭新建了許多造船廠,當中大部分是臺灣百姓民營經濟發(fā)展起來后,建立的私人船廠,在公私建廠的情況下,臺灣的船只迅速增加到了數(shù)萬只,其中有八千船只都歸屬于王蕭的東華水師。
由于臺灣造船業(yè)十分發(fā)達,大明有壯大水師的企圖,紛紛向臺灣商人購買船只,王蕭對此并不反對,反而鼓勵私人船廠將船只賣給大明,賺取大明的大量白銀。
崇禎在將王蕭的產業(yè)國有化后,發(fā)現(xiàn)根本玩不走,王蕭的所謂天下第一樓需要味精供應,否則是競爭不過一般的酒樓的,而這味精配方只有王蕭知道,目前只有臺灣才能生產出味精,如果沒有足夠的味精供應的話,很快南直隸的天下第一樓將全部倒閉。
為此大明不得不向臺灣進口味精,以維持天下第一樓的正常運營。
可是王蕭哪肯這么便宜崇禎這個強盜,當即抬高了數(shù)十倍的價格賣給大明,大明對此也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僅僅對大明進行味精這一場交易便賺取了九百萬兩白銀,這些錢全部用來投入軍事和臺灣的經濟建設,以及向東南亞進購大量糧食了。
聽聞臺灣糧食堆積如山,泉州等沿海地區(qū)正在鬧饑荒的百姓,紛紛坐船來投王蕭,臺灣人口因此不斷上升,以及達到了兩百萬之巨了,其中還有不斷從南洋等地移居過來的人。
王蕭最終建立了近代化軍隊,以十萬水師攻占了大明東南沿海,崇禎大怒,派兵圍剿,卻被王蕭的十萬火槍擊退,很快整個南方淪陷了,大明不得不向王蕭臣服,王蕭迅速出兵消滅了李自成,張獻忠,最終挾天子而令諸侯,北威朝日,南震南洋,大結局。本書收藏跟不上,已切主攻另外一本書了,萬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