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十二月。
此時已經(jīng)接近除夕,但新野城沒了之前一般的喜慶,幾乎整個城里的人都面露難色。
在城主府的議事廳上,幾乎所有的文臣武將都齊聚一堂,身為騎都尉的陳泰,自然也在其中。
此時的陳泰面色凝重,這次所有人集中在一起,顯然是有著了不得的事情。
曹操南下的意圖,幾乎已成事實(shí),新野與宛城相近,若曹軍南下荊州,那新野城將會成為抵抗曹軍的第一站。
但這正就是陳泰等人擔(dān)憂的原因,統(tǒng)一北方的曹操,手下兵馬無數(shù),據(jù)諸葛亮粗略估計(jì),曹軍能戰(zhàn)之兵將會有十萬之多,這對于劉備軍來說,幾乎是個天文數(shù)字。
近七年的韜光養(yǎng)晦,劉備軍此時的士兵已達(dá)一萬五千多人,然而比起曹操軍,仍然只是個零頭。
小小新野城,城墻不高、余糧不足,在曹操大軍的攻擊之下,絕對不可能守得住,此次眾人齊聚一堂,也是為了解決即將到來的威脅。
劉備率先開口說道:“曹操如今勢大,若是南下,首取必定是荊州,到時候新野城便是開戰(zhàn)之地,然而,我軍兵馬多是新兵,與曹操的百戰(zhàn)之兵相比仍有差距,且新野城不是堅(jiān)守之地,孔明對此可有打算?”
諸葛亮難得面露凝重之色,他指著眾人中間的地圖說道:“新野城易攻難守,我軍必不可能長留,如今曹操整頓兵馬,想來南下的時間應(yīng)該不遠(yuǎn),如今不動,只是在等待一個契機(jī)而已?”
“什么契機(jī)?”張飛口直心快,當(dāng)即問道。
諸葛亮繼續(xù)說道:“他在等待荊州有所動亂的契機(jī)……”
諸葛亮停了下來,看了一眼劉備后,再說道:“曹操在等,病重的劉表什么時候死去。”
諸葛亮這話一出,眾人臉色不由地一變,陳泰自然也是如此,要知道他們名義上還是劉表的臣下,諸葛亮不僅對劉表直呼名諱,還說出這些不太尊重人的話,這讓陳泰不禁看向劉備。
劉備此時臉色帶些怒意,但始終沒說什么。
諸葛亮見劉備如此,便說道:“如今劉荊州病重,蔡、蒯兩家把持政務(wù),劉琦大公子連見其父親一面的機(jī)會都無,明眼人亦可知道,蔡、蒯兩家想逼迫劉荊州立年紀(jì)小易控制的劉琮為繼承人,這樣,荊州之地,便盡落兩家手中?!?p> “若劉琮繼位,那劉琦大公子必定不愿意,到時候荊州不就分作兩派了嗎?”趙云說道。
諸葛亮剛想說話,站在外圍的陳泰突然說道:“恐怕不止兩派,如今荊州幾乎處于分裂狀態(tài),若劉琮繼位,那蔡、蒯兩家與劉琦大公子必定對立,然而,荊州南部的零陵、長沙等郡的太守在劉荊州病重這幾年,都紛紛擁兵自重,到時候的荊州將不僅僅是兩派之爭,而是會分裂成數(shù)塊。”
陳泰一說完,抬頭卻發(fā)現(xiàn)眾人都不說話,而是都看向他,這不由地令他心里一緊,生怕自己剛才說錯了什么。
然而,徐庶和諸葛亮都用贊賞的眼光看向陳泰,他們兩人清楚,如今的劉備并不缺戰(zhàn)術(shù)人才,而是缺少戰(zhàn)略人才,顯然,陳泰有這么個苗頭。
“陳都尉說的沒錯”,諸葛亮及時打斷沉默,“如今的荊州幾乎處于分裂狀態(tài),即便劉琮將荊州拿到手,也不過是襄陽和江陵兩地,荊州變成一盤散沙的時候,便是曹操南下的時機(jī),而這個時機(jī),怕是不遠(yuǎn)了?!?p> “與曹軍正面對抗,無異于死路一條”,關(guān)羽沉吟道,“這新野城,是時候該舍去了?!?p> 說完開頭便一直沉默不語的劉備,此刻才說道:“舍去新野城,倒也沒什么,只是,我軍欲想南下,那必須要一個理由,不然興兵前往別的地方,恐怕引起他人猜測?!?p> “主公不用擔(dān)憂此事”,諸葛亮輕搖羽扇,“曹操給予我們的壓力,江陵那邊一樣感受的到,相信不久后,就會有書信要求主公帶兵前往樊城駐守了。比起新野,樊城城可是一座大城,是真正意義上的易守難攻,況且還是南下江陵的咽喉,主公這一塊盾牌,他們可不愿意浪費(fèi)啊。”
諸葛亮說的如此明白,關(guān)羽、張飛等人當(dāng)然也清楚,劉表軍一直將他們當(dāng)做抵御曹操軍的盾牌來使用,若是放在新野,倒是有些浪費(fèi),放在樊城,便能徹底發(fā)揮作用了。
想到這里,眾人臉上都面露慍色,自己被他人當(dāng)做工具,正常人都不會覺得開心的。
就連劉備,臉色也不怎么好,他輕聲說道:“既然如此,那各位便收拾行裝,隨時準(zhǔn)備南下吧。”
“領(lǐng)命!”眾人齊聲說道。
離開議事廳后,陳泰跟隨趙云回到軍營之中,準(zhǔn)備調(diào)動士兵,隨時準(zhǔn)備離開新野城。
其他各路兵馬皆是如此,新野城的平民看到軍隊(duì)的動作,不禁有些人心惶惶,在得知劉備有可能離去時,很多人臉上都露出了不舍的神情。
新野城在劉備的治理下有什么變化,身為平民的他們最為清楚,所謂公道自在人心,新野城的百姓人人心向劉備,不是沒有原因。
在聽說曹操可能要帶大軍南下時,新野城的百姓更是惶惶不可終日,在這些普通平民的眼中,曹操軍就像是收割生命的死神,徐州大屠殺的事情才過了沒幾年,他們自然也聽說了血染江河的殘酷景象。
臨近除夕的新野城,此刻卻全無往年的喜慶氣氛,一股沉重壓抑的氛圍彌漫在所有人的周圍。
這股壓抑,陳泰是感同身受的。
如今的他早已不再是當(dāng)年十多歲的毛頭小子,多年的歷練與徐庶的教導(dǎo),他已經(jīng)能夠敏銳地感知到接下來即將到來的腥風(fēng)血雨。
回到自己中時,陳泰看著與兒子陳昂玩耍的糜玲,心中擔(dān)憂之情多了幾分,好不容易得到家人的他,是絕對不想在失去的。
在凝重的氣氛之中,陳泰迎來了新的一年,建安十三年。
這一年,是注定名流千古的一年,在這一年中,無數(shù)的將星在閃耀,而最閃耀的幾顆之中,陳泰將是其中之一。
只不過,開年后不久亮起的將星,還不是陳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