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張獻忠傳奇

第一百六十八章 形勢突變

張獻忠傳奇 山澗的彩虹 3565 2020-08-17 07:46:03

  等待已久的左良玉,聽罷兩人已經(jīng)回到府邸,連忙走到大廳門外,迎接張長貴馬士秀。

  黑暗中,張長貴馬士秀的身影,越來越近,越來越近,左良玉的心,竟然“咚咚咚”,跳個不?!保屯M快知道城外情形。

  “稟報左將軍,南關外的大軍,果然不出將軍之所料,確是流寇所扮無疑?!?p>  張長貴走到左良玉身旁,氣喘吁吁擦著臉上的汗水。

  “兩位將軍辛苦了,快快進屋里去,將情形細細告訴良玉吧!”

  左良玉看著歸來的張長貴馬士秀,心里頓時一陣狂喜。

  “末將與馬將軍一道,從東門繞了一個大圈,方才慢慢向南門方向走去。剛剛走到南門城墻附近,就碰上了巡邏的流寇,被流寇仔細盤問了一番。末將與馬將軍審時度勢,機警騙過流寇盤問,以致那些流寇,信了末將所說的話?!?p>  張長貴見左良玉急不可耐,來不及脫下身上的破衣爛衫,連忙滔滔不絕口若懸河。

  “難道那些流寇,沒有看出一點破綻?”

  左良玉看了看張長貴,又轉頭看著馬士秀。

  其實,左良玉所擔心的,是張長貴馬士秀的行蹤,是否已經(jīng)被流寇所察覺。

  “末將與張將軍在途中,已經(jīng)謀劃了相應的對策,騙過了巡邏的流寇。張將軍還認識流寇的將領呢!”

  馬士秀抬眼看著左良玉,臉上露出狡黠的笑容。

  “張將軍,難道還真有此事不成?”

  左良玉轉頭看著張長貴,兩眼投去探詢的目光。

  左良玉歷來行事嚴謹,如此巧合的事,豈有輕易相信之理?

  “將軍,馬將軍說得沒錯,還真有此事呢!俗話說,無巧不成書??磥?,此事還真巧得很呢!”

  張長貴放下手里的茶杯,洋洋得意地看著左良玉。

  “如此很好!良玉沒有想到,竟然有如此蹊巧之事。張將軍居然在千里之外的南陽,遇見了將軍的故鄉(xiāng)人??磥恚骺芤呀?jīng)被兩位將軍,蒙在鼓里了吧?”

  左良玉慢慢站起身來,捋了捋顎下的胡須,看著窗外朦朧的夜色,在大廳里踱來踱去。

  “那是當然!那是當然!流寇的將軍,不知道末將的底細,竟然渾渾噩噩,與末將攀談許久。那情那景,讓末將真是難忘?。 ?p>  張長貴喜笑顏開,看著停下腳步的左良玉,依然眉飛色舞,嘮嘮叨叨。

  馬士秀見張長貴在左良玉面前,顯示自個兒的能耐,連忙狠狠瞪了張長貴一眼。

  張長貴見馬士秀不悅,只得連忙打住話頭,悻悻然看了看左良玉。

  大廳里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左良玉等三人一邊喝茶,一邊談論與流寇相遇的趣事,竟然忘了城外還有張獻忠的一萬多人馬。

  畢竟馬士秀履歷豐富,盡管張長貴嘮嘮叨叨,卻未曾多說幾句話,靜靜等待左良玉拿出見解,以免讓左良玉少了興致。

  左良玉聽罷張長貴馬士秀稟報,方才知道南關駐扎的大軍,是張獻忠的義軍所扮。

  “良玉終于弄明白,南關的大軍隊伍,原來是八大王張獻忠的詭計!待良玉周密謀劃之后,必將流寇一網(wǎng)打盡,方解良玉心頭之恨!”

  左良玉一邊說話,一邊走到茶幾旁,將一杯淡茶,喝得干干凈凈。

  “將軍英明!末將悉聽將軍吩咐?!?p>  張長貴馬士秀見左良玉勝券在握,連忙急急地站起身來,齊聲恭維著左良玉一句。

  “兩位將軍冒險前往南關,終于探得流寇虛實,真是勞苦功高??!良玉鑒于將軍不辭辛勞,特意獎勵張將軍兩千銀兩,獎勵馬將軍一千銀兩!”

  左良玉抬眼看了看窗外,又連忙回頭笑了笑。

  “末將謝過將軍賞賜!”

  張長貴馬士秀聽罷,頓時受寵若驚,連忙齊齊抱拳同聲稱謝。

  竟然在須臾之間,得到左良玉的賞識,對于張長貴而言,頓時感覺喜出望外。

  張長貴接過衛(wèi)士手里的銀兩,樂呵呵地看了看馬士秀,連忙將銀兩放在茶幾上,靜聽左良玉吩咐。

  “張將軍年輕有為,真是可塑之才啊!左玉素來愛才心切,將軍就留在良玉身邊吧!從今天起,將軍任良玉的近侍侍衛(wèi),軍階連升三級,至良玉副將之職?!?p>  左良玉站起身來,拍了拍張長貴的臂膀。

  “末將謝過將軍厚愛。末將此生,當隨將軍左右,為將軍力效犬馬之勞!”

  張長貴沒有想到,今晚竟然是飛黃騰達,榮華富貴的開始,連忙看著左良玉,“噗通”一聲跪在地上。

  張獻忠假扮官軍,來到南關扎營,已近黃昏時分。

  夕陽西下,南門城樓的輪廓,漸漸模糊。

  城門前,來來往往的行人,站崗巡邏的兵士,隱隱約約。

  張獻忠翻身下馬,巡視著陸續(xù)從眼前走過,裝扮成官軍模樣的義軍將士,滿意地點了點頭。

  “大王,去城里的探子,已經(jīng)從西門混進城,明天清晨,就可以回報打探的消息!”

  李繼偉策馬來到張獻忠身旁,稟報探子潛入南陽城的情形。

  “大王,巡邏警戒的諸多事項,末將已經(jīng)安排妥當。但凡接近南關的各色人等,都要嚴加盤查,確保萬無一失?!?p>  袁明清走到張獻忠身旁,也將警戒事項,一一稟報。

  將萬余人的義軍將士,裝扮朝廷的官軍,堂而皇之打著帥旗,浩浩蕩蕩來到南陽,駐扎在南陽城的南關。

  對于足智多謀,善于用兵的張獻忠而言,卻是有生以來第一次。

  張獻忠知道,如此這般的操作,要冒極大的風險,稍有不慎,將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雖然眼前的情形,沒有絲毫的異樣,張獻忠依然忐忑不安,心里恐懼的思緒,竟然比前幾天,又多了幾分。

  張獻忠反復思索,左良玉遠在安陽。熊文燦催促左良玉前去安慶,而左良玉礙于熊文燦的情面,也不得不前去敷衍一番。

  南陽雖然是左良玉老巢,此時實力空虛,如果假扮官軍偷襲南陽,在千里之外的左良玉,一定鞭長莫及。

  看著朦朧的南陽城樓,張獻忠仿佛感覺,眼前的南陽城,是一盤快要進嘴的美味佳肴,不覺已經(jīng)垂涎三尺。

  想到這里,張獻忠忐忑的心情,又慢慢地平靜下來。

  大戰(zhàn)之前的寧靜,是暫時的,也是可怕的。

  今晚過去之后,明天又將是何種狀況,張獻忠確是不得而知。

  躺在床上的張獻忠,設想著明天的情景,打心里期望,明天的戰(zhàn)況,仍然在預料之中。

  看著案幾上搖曳的燭光,張獻忠的雙眼,漸漸模糊起來。

  困頓難耐的張獻忠,已經(jīng)兩天兩夜,沒有合上過眼。呼呼睡去的張獻忠,一覺睡到拂曉之前。

  “大王快醒醒!大王快醒醒!派進城里的探子,已經(jīng)從城里趕回來了!”

  李繼偉掀開營帳的一角,見張獻忠還在熟睡之中,連忙輕輕上前,俯在張獻忠耳邊。

  “李將軍,情況究竟如何?何以慌里慌張的?城里的情況,弄清楚了嗎?”

  張獻忠還在夢境之中,突然被李繼偉的喊聲所驚醒,連忙驚愕地睜開雙眼。

  “大王,末將已經(jīng)弄清楚啦!城里的官軍似乎很多,調動仿佛也很頻繁??茨悄?,四個城門都增加了人馬,對出入城門的行人,盤問得十分仔細,好像有何大事,將要發(fā)生似的?!?p>  李繼偉抬眼看著張獻忠,故作神秘地接過話頭。

  李繼偉知道事關重大,不敢有半點懈怠,盡力將城里情況,說得更清楚一些,生怕有所遺漏。

  “還有何異常狀況?如果有的話,就一并道來吧!”

  張獻忠看了看李繼偉,心里頓時有著隱隱的不安。

  “大王,末將不知道有的話,當講不當講?”

  李繼偉聽罷張獻忠的話,看了看身旁的袁明清劉威。

  李繼偉前腳走進張獻忠大營,劉威袁明清跟在身后,不覺已經(jīng)接踵而至。

  “眼前已經(jīng)箭在弦上,李將軍何以吞吞吐吐的?將軍想說何話,那就快快道來吧!欲言又止,可不是將軍的性格?!?p>  張獻忠看了看眼前的李繼偉,突然站起身來提高了嗓門。

  張獻忠說完話,氣咻咻地披衣下床,將茶幾上的一杯涼茶,“咕嘟咕嘟”喝得一干二凈。

  張獻忠見李繼偉欲說還休,感覺李繼偉那話里,似乎傳遞著某種隱隱的暗示,突然有種不祥的預感,慢慢涌上心頭。

  “大王,據(jù)探子回報,昨天午后,左良玉已經(jīng)從安陽,悄悄回到南陽,在府邸調兵遣將呢!”

  李繼偉跟隨張獻忠多年,第一次見張獻忠如此沉不住氣,就感覺此事關系重大,更是不敢稍有怠慢。

  李繼偉終于鼓起勇氣,將左良玉返回南陽的情形,悉數(shù)告訴了張獻忠,希望張獻忠有所準備。

  “李將軍究竟在說何話?左良玉已經(jīng)回到南陽啦?會不會探子的情報有誤???”

  張獻忠聽罷李繼偉的稟報,頓時驚得說不出話來。

  左良玉不是從安陽,去了安慶了嗎?

  何以鬼使神差,又回到南陽了呢?

  眼前突然變故的情形,完全出乎張獻忠意料。

  “看來,天不遂人愿??!如此周密的謀劃,卻在左良玉的突然歸來,成了一場夢囈。哎!意圖南陽之事,怕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張獻忠低頭思量著突變的情形,頓時不覺不覺悵然若失。

  “回稟大王,探子用重金,賄賂了左良玉身邊仆人。那位仆人,是探子的故鄉(xiāng)人。在老家時,探子與仆人十分熟悉,知根知底。仆人告知探子,左良玉昨天午后,帶著幾位愛將隨從,從安陽回到南陽。”

  李繼偉看了看驚詫的張獻忠,連忙講起消息來源。

  那位回營稟報的探子,又是李繼偉最信任的人,帶回來的消息,一定是可靠的。

  李繼偉知道,左良玉從安陽回到南陽,此事非同小可,絕不能隱瞞不報。

  聽罷李繼偉的稟報,讓張獻忠跌坐在茶幾旁,在一聲嘆息之后,就不再說一句話。

  良久之后,張獻忠站起身來,走到窗戶旁,看著窗外朦朧的暮色,依然默不作聲。

  東方的天際,有了些許的亮光。

  滿天的星星,正在慢慢隱去。

  城門已經(jīng)打開。

  路上的行人,開始多了起來。

  張獻忠看了看窗外的夜色,依然靜靜地沉思著。

  “大王,末將以為,此事十分蹊蹺。如果沒有取勝的把握,不如趁早撤了吧!”

  劉威看了看李繼偉袁明清,連忙走到張獻忠身旁。

  在劉威看來,眼前的情形,已經(jīng)不具備偷襲南陽的條件。

  如果強行發(fā)起攻擊,就會置義軍于被動的境地。

  不如在左良玉,還沒有發(fā)現(xiàn)義軍意圖之前,迅速離開南陽城,方才是萬無一失的良策。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