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京畿發(fā)生巨變時,被長江水暴漲,阻擋在萬縣的張獻忠,卻無法溯江而上,繼續(xù)向四川進軍。
及至四月初,江水方才慢慢退去。等待已久的張獻忠,見長江水終于退了下去,分兵往梁平忠州掩殺而去。
四月初,向忠州進擊的義軍,在張獻忠?guī)ьI下,逆水行進約十天之后,抵達忠州地界。
忠州,位于長江上游重慶東部,地處長江三峽腹心地帶,東鄰萬縣,南接石柱,西界豐都和墊江,北與梁平接壤。
因忠州,原為臨江郡,唐貞觀八年,太宗李世民賜名“忠州”,意為“忠信”之意。
“大王快看,前面長江北岸的,就是忠州縣城呢!”汪兆麟迎著江風,站在船頭,指著遠處的長江北岸。
張獻忠見忠州縣城,瀕臨長江,依山傍水,想起當年上私塾時,先生講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忠州做刺史的故事,問起身旁的汪兆麟:“汪將軍可是知道,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忠州做刺史的情形嗎?”
汪兆麟沒有想到,張獻忠會問起白居易,在忠州任刺史的情形:“大王對兒時的事項,居然記得這么清楚,讓末將佩服得五體投地。據末將所知,唐代詩人白居易,是是在忠州,做過刺史!如果大王有興致,待拿下忠州城后,末將陪大王去白公祠,拜祭大詩人白老先生吧!”
張獻忠看了看身旁的汪兆麟,捋著顎下的花白胡須,看著順流而下的一葉扁舟,仿佛白公祠就在眼前,想著即將祭拜白居易的情形。
當義軍還在萬縣休整時,張獻忠?guī)ьI義軍從,湖廣經夔州,進擊四川的消息,已經傳到忠州地界。
待義軍抵達忠州時,朝廷守軍以及官吏豪強,早已經逃之夭夭,義軍不費吹灰之力,占領忠州縣城。
就在張獻忠,進忠州的當天下午,另一路義軍,也在黃昏時分,進了萬縣以西,約一百五十里地的梁平。
“大王,先去縣衙歇歇腳吧!末將乘了幾天船,感覺筋疲力盡,頭也暈乎乎的!”袁明清跟在張獻忠身后,氣喘吁吁輕聲嘟噥。
袁明清畢竟比張獻忠,大十多歲。多年的南征北戰(zhàn),風餐露宿,原本體格強健的袁明清,已經老態(tài)龍鐘,即走一段上坡路,也感到十分吃力。
張獻忠回頭看了看袁明清,連忙放慢了腳步:“袁將軍年紀也大了,不比獻忠等年輕人,走起路來,像風一樣輕快。不知道獻忠老了之后,會是什么樣的情形!”
張獻忠難得有機會,與袁明清說說心里話,趁一道走路,就慢慢聊了起來。
袁明清看了看張獻忠,笑著輕輕搖了搖頭:“大王即使將來老了,走起路來,依然會風風火火的。哪會像末將,衰弱得不成模樣!”
晴朗的天空,飄著薄薄的云層。透過云層的陽光,灑在彎彎曲曲的小路上。雨霽之后的小路旁,綠草青青,野花爛漫。圍著野花飛舞的蜜蜂,“嗡嗡嗡”,飛來飛去。
張獻忠和袁明清,一邊欣賞沿途的春色美景,一邊沿著小路拾級而上,向不遠處的忠州縣衙,慢慢走去。
忠州縣衙,位于一塊平坦坡地上。站在縣衙前的臺階上,可見長江之水,從坡下緩緩流過。坡上,縣城的一草一木,盡收眼底。
張獻忠站在縣衙前,看了看大門左右的楹聯(lián),連忙輕輕念出聲來:“天聽民聽天視民視,人溺己溺人饑己饑。”
汪兆麟站在張獻忠身旁,頓時若有所思:“大王可是知道,這幅楹聯(lián),是什么人所寫?”汪兆麟見張獻忠,興致頗高,破天荒,第一次問身旁的張獻忠。
張獻忠看了一眼汪兆麟,突然狡黠地笑了笑:“這幅楹聯(lián),是覃道珍老先生所寫。汪將軍為什么問起撰聯(lián)人?”
“末將只是隨意問問。大王學富五車,末將佩服得五體投地。”看上去不拘言笑的汪兆麟,既是性格爽朗的人,也是樂于夸獎別人的人。見張獻忠說出這幅楹聯(lián),是覃道珍所撰寫,連忙恭維張獻忠一句。
“覃道珍在任九年,修縣署,辦義學,定八景,纂縣志,為忠州做了很多好事!其實,覃道珍寫這副楹聯(lián),在于表明心跡,既然做了百姓的父母官,就要關心百姓疾苦?!睆埆I忠一邊欣賞楹聯(lián),一邊解釋覃道珍的用意。
“大王說得對!覃老先生正是以楹聯(lián),明志呢!”汪兆麟連忙笑了起來,迎合張獻忠剛才那句話。張獻忠依然看著楹聯(lián),低頭肯定汪兆麟的話,打心里對覃道珍,贊許不已。
“大大!大大!健生和姑姑剛才還說,大大去了哪里呢!已經過了半個時辰,大大為什么,還沒有到縣衙呢?”健生攜手崔婉,剛剛走出縣衙,見張獻忠汪兆麟,站在衙門前欣賞楹聯(lián),急急地嚷了起來。
自那日張獻忠,與婉兒新婚之后,崔婉就有了身孕。
得知崔婉有了身孕,張獻忠吩咐劉燕,好生伺候崔婉,以免有所閃失,釀成大錯。
劉燕心細如絲,對崔婉體貼入微,讓初次懷孕的崔婉,得以渡過懷孕初期的煎熬。
張獻忠看了一眼健生,目光連忙移向崔婉。
崔婉身穿寬大的紅色薄衫,隱約可見微微隆起的小腹,越發(fā)豐滿圓潤的胸部,活脫脫一位妖嬈豐逸的少婦。
“大大不是到縣衙了嗎?健生可是知道,剛才大大在縣衙,與汪伯伯說話呢!”張獻忠將目光,從崔婉身上收了回來,拍了拍健生的后腦勺。
健生看著身旁的崔婉,與崔婉論起輸贏來:“健生已經說過,大大就會來縣衙的,姑姑竟然不相信!姑姑打的賭,已經輸了吧?”
崔婉看了看張獻忠,轉頭看著身旁的健生,不覺已經笑了起來:“健生乖,姑姑輸了,還不成嗎?”
健生見崔婉已經認輸,連忙知趣地點了點頭,拉了拉崔婉的手,將目光投向張獻忠。
“姑姑是說著玩呢!健生還是小孩子,怎么這么說話呢?對姑姑,應該有禮貌。如果健生沒有禮貌,健生就不是好孩子!”張獻忠瞪了健生一眼,拉著健生的手,向縣衙里走去。
站在一旁的崔婉,看著張獻忠牽著健生的手,說笑著走進縣衙,想著將來有了自己的孩子,與張獻忠享受天倫之樂的情景,不覺掩面會心地笑了起來,心里頓時感覺甜甜的。
不知不覺,新的一天,已經來臨。
天剛蒙蒙亮,張獻忠?guī)е鴦⒀啵尥窦敖∩?,與汪兆麟威等將領,風塵仆仆,趕往十里外的白公祠,拜祭唐代大詩人白居易。
太陽出來了,陽光灑在山間小路上。遠處的山坡,在陽光下,依然薄霧繚繞,朦朦朧朧。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山西太原府人,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白居易因秉性剛直,被朝中大臣排擠,曾于唐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還京。
白公祠,是為紀念白居易任忠州刺史,而建的祠廟。
汪兆麟那天在長江邊許諾,改天陪張獻忠去白公祠,拜祭大詩人白居易。今天清晨,汪兆麟早早起床,與劉威等伴著張獻忠,來到向往已久的白公祠。
白公祠,位于忠州城西長江北岸,始建于崇禎三年。
時至今日,已經破爛不堪。白公祠,分為兩級臺地,臨江依山而建,氣勢恢弘。門前,一坡兩丈有余的大石梯。左側,是參天大樹。右側,為高聳的棧樓。
登梯完畢,就是白公祠大門。
大門為三樓四柱三間牌樓,匾額橫書“白公祠”三個黑底金色大字。
兩邊是“遺澤被山川萬民長憶賢刺史,宏篇映日月百世同仰大詩人”的門聯(lián)。
左右一對鎏金雄獅,為大門,平添幾分的威嚴。
門前,兩顆蒼勁的松樹,郁郁蔥蔥,枝葉繁茂,不懼嚴寒酷暑,頑強生長著,意欲白大詩人的浩然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