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問志,哂子路,嘆冉友,惜公西華,唯獨與點也。與,贊也,我也贊同點。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陽春三月,新脫冬裝,體態(tài)輕盈,約三五好友,踏春而游,賞青山,戲綠水,在美好的大自然中盡情放松,呼吸著自由清新的空氣,尋片刻寧靜,愛一點悠閑。
閑,可指心閑,也指身閑。宋朝無門慧開禪師曾有詩云,“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此閑為心閑。心閑,方見萬物可愛,心閑,方可春賞百花秋賞月。同時代的黃庭堅也有詩云,“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此為身閑。公家事已畢,登閣賞晚景,“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是忙碌一天后,自然美景給予的舒暢!唯身閑,心方可閑!
心若要閑,需得自律。自律,顧名思義,即自我約束。清晨,泡一杯清茶,定一日計劃。做一項,劃一項,事畢,身心皆輕松,此閑為身閑心閑。
心若要閑,需無愧良心。人之一生,何其短也?相親之人,何其少也?一時做錯,終身難安,周樸園狠心拋棄魯侍萍,數(shù)十年來心懷愧疚,保留著她當(dāng)初的生活習(xí)慣;丹麥國王因殺兄奪嫂,在面對侄兒哈姆雷特時,不得不時刻警惕,時時試探,怕丑事被揭!可見,好事可常做,壞事卻是一點兒也不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