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家人,小兮覺得較難的是把握距離,就像刺猬在天冷時靠攏取暖,距離合適便是彼此溫暖,距離不合適便是互相傷害。
小兮在面對家庭關系時,也難免因愛而傷。
婆婆告訴小兮:“我年輕時候帶娃,沒有人能給搭把手。我去上班,娃就寄養(yǎng)出去。等我晚上十點下班回去,娃拉、尿在褲子上,褲子又濕又冷冰冰,我真是眼淚水泡著心把娃拉扯大”,婆婆話鋒一轉(zhuǎn):“所以,你們年輕人現(xiàn)在有老人搭手幫忙帶娃,真的是比我們那時候幸福太多倍了,人要懂得感恩,人要惜福,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
做父母的總是這樣,自己曾經(jīng)吃過的苦頭,都不愿意讓兒女再吃一遍??墒敲恳淮硕加忻恳淮嗽摮缘目囝^,誰又能避免呢!
公婆毫無保留的付出,毫無違和感的打點家里、孩子的一切,偷走了小兮的歸屬感。小兮覺得家不是自己的家,那是公婆的家。老公不是自己的老公,他只是公婆懷抱里沒有長大的孩子。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那是公婆的幺兒子、幺女子。
小兮喜歡的家具、擺設,公婆覺得不好看便給收了起來。小兮晾衣服,公婆覺得小兮晾的不好,便重新再晾過一遍。小兮洗碗,公婆覺得洗的不干凈再洗一遍。小兮讓老公換家里壞掉的燈泡,公婆說他們來換。小兮讓老公拖地,公婆嫌棄老公拖地不干凈,拿走了老公手中的拖把。小兮想讓孩子出去散步,婆婆要求孩子在家練鋼琴。小兮覺得孩子說吃飽了那就不吃了,公公說:“不行,吃那點怎么夠呢!”兩個孩子都曾經(jīng)對公婆說過同樣的話:“為什么所有的事情都要滿足你們的要求呢?都要按你們說的來做呢?”
孩子們的話,也是小兮想說的話。公婆沒有界限的付出,成了小兮最大的負擔。父母不想讓子女吃無人幫忙的苦頭,但他們的付出,卻成了兒女的新式苦頭。
教育孩子,兩代人有不同的育兒觀。公婆看重精養(yǎng),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絲一毫、細枝末節(jié),都要替孩子們準備的妥妥貼貼。
而小兮覺得,公婆這樣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以孩子是個弱智、白癡為前提的。孩子喝水,公婆總會把水溫調(diào)到合適,生怕一不小心燙著孩子,小兮反駁道:“就是剛生下的孩子,你給他喂口燙開水,他也會哇哇大哭著吐出來”。
孩子每天穿什么衣服,公婆都會提前擺在床頭,而小兮則會帶著孩子們,讓他們自己在衣柜里選擇喜歡的衣服。小兮告訴孩子們:“天冷穿厚點,天熱穿薄點。熱時穿清爽色的衣服,冷時穿暖色調(diào)的衣服??鞓返膱龊洗┗ㄉ诘囊路?,莊重的場合穿端莊的衣服......”比起公婆的大包大攬,小兮更喜歡諄諄善誘。
孩子們吃飯,公婆會說:“想吃你們就多吃點,不想吃就算了”,然后問孩子“要不要再吃塊西蘭花?多吃綠色菜好!”孩子搖頭說“不吃了”,公婆會強勢地夾一塊西蘭花放進孩子的碗里:“必須吃了”。小兮覺得公婆就是打著愛的名義,假民主、真專制。
相較于公婆的精養(yǎng),小兮更贊成散養(yǎng),一字之差,背道而馳,激起家庭多少摩擦!
夫妻之間,小兮聽過最大的笑話便是:“我負責掙錢養(yǎng)家,你負責貌美如花”。
剛和王康確認戀愛關系時,小兮一如既往地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王康總是批評小兮:“要個男人當擺設?。∧悴辉偈亲约阂粋€人,你有我可以依靠,我來做就好了?!蓖蹩蹬囵B(yǎng)著小兮一點點學會依靠。
等到婚后,兩個孩子,家里的瑣事多了,工作上也走上獨當一面的角色,王康卻總是批評小兮:“這么點事情,你自己不就做了嘛!”王康開始一點點嫌棄起小兮的依靠。
學會依靠的小兮,又開始慢慢學習獨立,好在獨立和依靠,都不是太難的事。
家人之間相處,最怕沒有界限、不知節(jié)制、不懂尊重的愛的裹挾。家人之間,不是親密無間,而是親密有間,疏久密之,密久疏之。
父母與孩子之間,最好的距離是“一碗湯”的距離,“從家里端一碗湯,到牽掛的人那里,湯的溫度,剛剛好?!庇嘘P心的溫度,卻無殘羹冷炙的冰冷。大家能抱團取暖,卻又不會彼此傷害。
父母教育孩子時,最好的距離便是:孩子的成長,是父母一次又一次的放手。忍住自己的擔心,只為孩子翱翔的更加廣闊。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慣子如殺子。
夫妻之間,最好的距離恰如《簡愛》中所說:“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惜?!遍T當戶對從內(nèi)容上講,不僅是物質(zhì)的,更是精神的。從時間上講,不僅是擇偶時,更是相伴時。
任何時候,與家人相處,都是一門值得細品的藝術,2020年,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