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仙俠

雪上情緣

第十九話 三賢約二事,四五分七九

雪上情緣 舊時筆墨 5518 2020-10-04 20:24:49

  天上乘“紅顏”急奔三、兩日,終到璧江,下馬后,拿出那副畫,望畫道:“朱姑娘,到了。”

  紅顏駿馬頃刻消失,朱姑娘出來,伸了伸懶腰,四顧一番,此時五月黃昏,正見璧江好景!一鑒碧波,送風習習,江山重疊,水天一色。九嵩山倒影璧江,如一副畫軸展開鋪向天際。九嵩山下,千樹垂綠鬢,萬花照紅顏,遠波粼粼,郁郁依依青青;璧江水上,彩霞掛流虹,碧川望河漢,長煙沉沉,悠悠浩浩遠遠。遠天高山長流水,共彰九牧好河山!

  辛夷道:“還真是璧江呢?!泵ΡС鎏煜?,讓他也觀望欣賞一番,而后玉手一揮,一排竹筏落在璧江上,率先躍上,與天相并排坐于前端,道:“順流而下,足夠時間給你講了?!?p>  天上躍上,立于竹筏后端,望著漸漸后退的一座大城,問:“那就是良穆都嘛?”

  “就算沒看到城名,難道還沒看到城門上呈現(xiàn)一個‘山’字嗎?”說到這,辛夷嘆了一聲:“其實,前人真的很團結,不然也不可能取得上古之戰(zhàn)的勝利,就拿伊水、璧江來說吧。伊水、璧江本不存在,是良穆都的先賢用山巒之力在九嵩山修筑了河道,才使九嵩山的千萬條涓流匯集而來。前天我已說過,伊水過原睦邑、荊木邦,璧江過永牧州、雨幕府,加上良穆都本身,兩條河流的確滋養(yǎng)了半個九牧。可做這事的先賢沒有以此居功,眼下的良穆都卻自稱‘舊時二水發(fā)源地,從來山巒地相都’,真是不肖子孫?!?p>  “前半句倒好理解,可這后半句?”

  “說的是地相道,俗稱‘山巒之力’。你可理解成境界更高的土之力。”

  “你已幾番提起土之力,那是什么?”

  “九牧共有九種道法,土之力便是其中之一。要說這九種道法的來歷,我先問你,這兩天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不同尋常的地方嗎?”

  “在來璧江的路上,我沿路也經(jīng)過幾個城鎮(zhèn),可它們彼此間的距離都在百里以上?!?p>  “和你看到的一樣,九牧九城都下轄十幾個郡。每一城所轄的十幾郡之所以都分得很開,是因為早先時人們的食物主要是野果和野獸,若離得太近,就不能養(yǎng)活城民了,則容易發(fā)生沖突,就和許多年前一樣。許多年前,正是因為爭奪匱乏的食物,九牧大地上的人們,開始了互相征伐,而且這種征伐的腳步看不出休止的跡象,最終使無數(shù)魔煞、兇獸問世。那時,九牧的人獸不通道法,幾年時間,九牧就改天換日,人獸成為階下囚,被魔煞和兇獸任意欺凌。暗無天日的生活持續(xù)了幾百年,在此期間,魔煞、兇獸中出現(xiàn)了一個實力高絕的大魔王,他施行唯我獨尊的策略,要將人變作魔煞,獸變作兇獸?!?p>  “那后來如何?”

  “九牧九大家族聽過嗎?”

  “沒有?!?p>  “當時的人與獸沒人敢于反抗,也沒有資本反抗,就這樣準備接受將成為魔煞、兇獸的事實??蛇€是有極少的人不愿向大魔王屈服,具體來說是九個人,來自天南地北的九個人一起去了九嵩山,用自己的死發(fā)出了反抗的呼聲。他們死得悲壯,死得慘烈,死得毫無價值,可正是這心甘情愿的死,喚醒了沉睡中的天地之道。那一夜,九嵩山上日月同天,三種植物應氣而生,化身成人,便是后人稱之為三賢的松、竹、梅。三賢歷經(jīng)多年,教會世人與天地共鳴,使得九個人的后代各自領悟了一種道法,極沐寒的寒氏一族領悟了召喚道,冰目原的冷氏一族領悟了咒語道,海慕濱海氏一族是契約道,永牧州雍氏一族是陣法道,荊木邦荊氏一族是金之力,原睦邑的原氏一族是木之力,雨幕府郁氏一族是水之力,駐暮城祝氏一族是火之力,良穆都梁氏一族是土之力。這便是九牧的九大家族和九種道法?!?p>  “聽說圣獸個個修為不凡,那他們的道法是什么呢?”

  “也可以認為是九牧九道?!毙烈脑俳忧把缘溃骸皶r間來到三十二年前,九牧迎來了與大魔王的生死之戰(zhàn)。當年大決戰(zhàn),去者共有人七十二,圣獸三十六,可歸來者十不足一。犧牲的修道者,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九牧帶來了清平。可正因為此,使人們認為,修道是一條不歸之路,從那以后,世人懼怕修道,無人愿修道。有傳唱歌謠為證:

  “修道好,要修道,連篇累牘載豐功,罄竹難書青史名。追功名,立功名,一家老小渾不顧,走他不歸路。

  “追功名,熱血盡,熱血盡,意不盡:昨晚幽魂渡黃泉,夜半音容越陰山,九夏芙蓉托遺孤,三春楊柳拄佝僂。

  “立功名,尸骨寒,尸骨寒,心掛牽:明朝此身膏荒野,他年墳前逐流螢,累累黃土長寸草,蒼蒼松柏奉椿萱。

  “永世負恩情,換得大功名。莫說萬古傳,且看三兩年,偉烈豐功誰問津?落一個,斷碣殘碑枕清霜,大好河山付燕鶯!”

  天上道:“只有忘憂,才能安樂。當年慘烈,人們不愿回首,修道路遠不歸,人們不愿再涉足,也在情理之中。可是否清平不是是否修道決定,而是修道之心。只有不忘憂,才懂得珍惜,摒棄九牧九道絕非上策,想來三賢不會?!?p>  “嗯。從前人們不通道法,還不是互相征伐了幾百年之久?如今九牧天地之道蘇醒,就算好人不去修道,可惡人不一定。三賢自然不會也不能讓九牧九道就此失傳?!?p>  “三賢是用什么方法改變那樣的現(xiàn)狀?”

  “北地冰雪門知道吧。它在大決戰(zhàn)十年前就成立了。三賢不忍九牧九道失傳,于是讓九牧與北地一樣,成立門派。三賢先囑托荊棘真人在荊木邦成立荊棘門、大賢者夫婦在海慕濱成立林川門,后又欽點東方昭四人在永牧州創(chuàng)立四玄門傳道??删驮谀遣痪煤?,你可知道,大街小巷上,男女老幼都在說些什么?”

  “難道還會是厭道、棄道的事?”

  “不,人們都在夸贊三賢,贊曰:‘仁者不逐其名,仁貴焉;明者不戀其位,明棄焉;勇者不爭其鋒,勇斂焉?!@便是三賢之名的由來?!?p>  “仁者不逐其名,仁貴焉;明者不戀其位,明棄焉;勇者不爭其鋒,勇斂焉?!碧焐嫌眯闹貜鸵槐椋嫉溃骸斑@三句話看似夸贊,可似乎其中另有深意,必有人在暗處推波助瀾。”

  “我也是從兩位恩人那里得知的,這三句話正是告訴三賢要不逐其名、不戀其位、不爭其鋒。正是這三賢之名,讓三賢選擇了隱退??扇t實在放心不下九牧當時的情況,于是在隱退前,與九大家族約定了兩件事?!?p>  “哪兩件?”

  “一是‘欲要修道,先修其身,以正其心’,最好的方法是‘以才修身’,比如讀書明理、學習琴棋書畫,以養(yǎng)寬而栗、柔而立、愿而共、治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實、強而義九種品性。

  “二是‘凡生靈皆平等,不可互相而食’。這個提出的前提是,九牧一直傳言吃了圣獸的肉,可以百毒不侵,喝了圣獸的血,可以提高修為。而且,世人都知道,這是得到驗證了的?!?p>  “世人都知?”

  “大決戰(zhàn)前,圣獸白額虎大人為了增加此去勝算,悄將自己的血肉分給前去決戰(zhàn)的眾人,未戰(zhàn)先死。約此二事之后,本就心灰意冷的三賢隱退,圣獸重歸山林。”

  天上問:“那這之后的事呢?”

  “三賢、圣獸隱退后,九牧將那年記為賢歷元年。過了三兩年后,九牧已有五個門派,分別是極沐寒的凌霜門、冰目原的傲雪門,永牧州的四玄門,海慕濱的林川門,以及荊木邦的荊棘門。凌霜門、傲雪門是冰雪門分裂而來,算得上成立已久,四玄門是三賢欽點成立,林川門有大賢者夫婦坐鎮(zhèn),荊棘門有荊棘真人坐鎮(zhèn),另外四大家族認為,擁有修道天賦的人本就稀少,這可能會使得有修道天賦且愿意修道的人都涌去這五個門派,造成其他地方修道者少之又少,他們不愿眼看著己城的修道者流失,他城的實力坐大,于是在賢歷五年,九大家族在永牧州聚齊,最終采取了冰雪門的辦法,九牧仍稱九牧,可實際分為兩方勢力,一方是有門派的五城,極沐寒、冰目原、永牧州、荊木邦、海慕濱,一方是還未設有門派的四城,良穆都、原睦邑、雨幕府、駐暮城,兩方勢力各自培養(yǎng)弟子,每過三年,兩方互相切磋道藝,這便是‘四五之分’。

  “可在第一次比試后,‘四城’又有異議。他們說,‘五門’畢竟有五城,‘四城’卻只有四城,這樣下去,九牧遲早成為‘五牧’,為免發(fā)生許多年前九牧九城互相蠶食、進而引發(fā)整個九牧動蕩的悲劇,最終決定,‘五門’的每一個門派最多有七個入室弟子,‘四城’的每個城最多有九個嫡傳弟子,對于非入室或者嫡傳的弟子,只能修行基礎功法,這樣下來,五門、四城的實力才能互相制衡,這便是‘七九之約’。

  “這樣的勾心斗角,終于讓荊棘真人難以忍受,真人說‘九牧本是一體,‘四五之分’已是自毀城墻,門派的初衷本就是為了傳道,‘七九之約’不是與此背道而馳嘛?’于是將荊棘門搬出了荊木邦,以讓這樣的爭斗停止,可事與愿違,‘五門’、‘四城’仍在,只是荊木邦與駐暮城互換了身份罷了?!?p>  天上取出地圖看了看,道:“這樣一來,良穆都、原睦邑、荊木邦、雨幕府這四城,從地勢來說,的確更利于互通有無?!?p>  “駐暮城孤懸于九嵩山以東,對‘四城’來說,的確可有可無?!某恰讶〉乩?,‘五門’便取人和,五門雖遠,可關系更為親近。”

  天上想起當日寒泉冽說的話,心道:“難怪北地弟子能去荊棘門探討道義?!卑蛋迭c頭后,問:“是不是因為凌霜門、傲雪門對外稱冰雪門,所以二門的入室弟子總共不能超過七個?”

  辛夷撥弄著竹筏下的江水,聳了聳肩:“反正‘四城’是這么說的?!闭f罷,久久望向天上的背影,靜靜等待。

  天上察覺出不對,回頭問:“怎么了?”

  “你說怎么了?我說了這么久,你呢?該你說了,你是來自哪一城呢?修行的又是哪一道?”

  天上道:“我并不是九牧之人?!?p>  一聽此言,辛夷猛地起身:“你不是九牧之人?”將天上細細觀望一番,而后緩緩坐下。

  “你不相信?”

  “我相信。剛才我所說大多都是兩位恩人說的,可我的親人也曾給我說過一件事?!?p>  “什么事?”

  “這個我也不知道怎么說,等我們到了南方的一個地方,我再告訴你?!?p>  天上點頭:“好?!?p>  “天上大哥?!毙烈暮鋈挥煤堋蟾攀亲鹁吹恼Z氣喊了一聲。

  “怎么了?”

  “如果欠人恩情,不能回還,該怎么辦?”

  “你說的是你和你那兩位恩人的事嗎?”

  辛夷遲疑了一下,才道:“嗯?!?p>  天上知她重重心事,顯然并非因此一件,但不論如何,都不影響他的答案,“人們幫助別人,不一定是為了讓別人幫助自己?!?p>  “那是為了什么?”

  天上仰頭望向晴霄星海,道:“是為了別人也去幫助別人?!?p>  辛夷抱緊天相,陷入沉思。此時入夜,大好江風,催送扁舟凌波去……

舊時筆墨

響聲為何?辛夷又要如何救醒天上?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