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父親的孤

第九章 初拾記憶與初見父親

父親的孤 易辰大師 2378 2020-11-01 18:03:27

  每個人都有最初的記憶點,有了記憶,才算是與世界建立了聯(lián)系,才能真切感受到生命的真實。

  那個時刻便是我出生后初拾記憶。

  我第一次的記憶點,是在一個三叉路口,旁邊是河道與莊稼田,我站在那里,第一次有了感知,有種在沉睡中突然覺醒一般的感覺。

  我的前面站了一個人,他彎下腰,雙手伸開,正對著我,口里說道:“走,走,慢點,乖,真棒!”這儼然是在教我學(xué)走路的場景。

  他是我見到的第一個大人,不過,他并不是我的父親,而是我的姑爺,即父親的姑父。

  這跟大多數(shù)孩子不一樣的是,孩提時期陪伴我的不是父母,而是姑爺家的人。

  這要從計劃生育開始說起了,那個年代,計劃生育很嚴格,一對夫婦只能生一個孩子。

  村里靠近路邊房子的墻壁上用白石灰泥印刷的有關(guān)計劃生育的標語:人增地減,生存危險,少生優(yōu)生,幸福一生;計劃生育,利國利民。

  在那時,村里人思想覺悟并沒有那么高,雖說只能生一個孩子,但受傳統(tǒng)多子多孫、兒孫滿堂思想影響,幾乎家家戶戶至少兩個孩子,生出來后,交罰款就行了。而且都是農(nóng)民,也沒什么工作,只要躲避計劃生育,順利生下孩子就行。

  父親跟他們不一樣,他有工作,供銷社的工作。一旦超生,可不止罰款那么簡單,工作也很難保住,而且聲名盡毀。

  但命運就是如此難測,此時母親又懷孕了。

  家中因為已經(jīng)有了哥哥,所以再生就是超生了。父親開始是反對母親生下來的,但母親不肯打掉,舍不得,每天都哭著求著不要打掉孩子,那是一條生命啊!父親說要響應(yīng)國家政策,不能違反。母親還是不肯。僵持之際,老阮來了!

  因為當時請了土大夫,大夫通過望聞問切,又根據(jù)酸兒辣女等說法,以及母親懷孕期間若干習(xí)慣,判斷孩子為女孩。老阮說他喜歡女兒,孩子生下來過繼給他。

  父親還是覺得不行,但母親仍舊哭鬧,時間一長,父親便也心軟了下來!經(jīng)過思想斗爭,最后下了決定,說那就生吧,生下來先給老阮,如果有什么不好的變化,我愿意為此承擔(dān)所有責(zé)任。

  母親便同其他家庭孕婦一樣,開始幾個月的躲計劃生育生活......

  十月懷胎,母親生下了我。

  很顯然,土大夫判斷錯誤,生的并不是女兒。

  老阮一看,生的是兒子,當時就傻眼了,跑去把土大夫罵了一頓,砸了土大夫的招牌。回來后很不好意思的跟父親說,孩子他不能要了!

  父親也沒有怪老阮,畢竟老阮已經(jīng)有了三個兒子了!已經(jīng)被罰成了窮光蛋。盡管這樣,他還是想要個女兒,所以才會勸父親當初留下母親肚子里的孩子。

  父親理解老阮,因為如果再把我過繼給老阮,老阮家本就困難的日子更會雪上加霜。而且父親良心也過意不去。

  父親做好了承擔(dān)一切后果的準備!

  當然,我也不能留在家里,于是剛出生二十八天的我,就被送到了姑爺家,從會爬,會站,會走,到有了意識,學(xué)會說話,有了記憶......

  父親后來受了很嚴重的處罰,除了念有軍功,留職降薪外,其它方面一切從嚴從重。父親因此低落了幾年。

  被送到姑爺家后,我便斷了奶,開始喝奶粉。奶粉由父親定期送,直到能吃正常食物,不再喝奶粉為止。

  ......

  初拾記憶后,我對身邊這個老爺爺印象越來越深,對這里生活的場景也愈來愈熟悉。

  我姑爺是一個木匠,同時也是個賣米酒的酒家。他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也就是我的姑姑。姑姑嫁到了離姑爺家只有二百米的一個村子,叫蔡莊,但所有的人都姓賈。

  姑姑家有四個孩子,一個大兒子和三個女兒,大兒子名叫大崗,從我記事起,他看起來就是個大人,比我得大二十幾歲。但不幸的是,他智力有些問題,整天咬著一條毛巾,嘴里流著哈喇子。

  姑姑可能正是因為她大兒子的原因,才一口氣又生了三個,只不過全是閨女,沒遂了她的愿。但其實也很好,三個閨女多幸福呀!我小時候就跟著她們一起玩耍。

  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姑爺給我做了一個嬰兒車,是木質(zhì)的,連輪子都是木頭的,不像現(xiàn)在的嬰兒車推的那么順暢,但姑爺在我沒學(xué)會走路之前,整天推著那個木質(zhì)的嬰兒車,帶我去兜風(fēng)。

  有時姑爺和姑奶也吵架。按血緣關(guān)系上看,姑奶是我爸爸的親姑姑,但姑奶常也發(fā)牢騷,說帶我累,有時會提上幾句要把我送回去,那時一兩歲的我并不知道姑奶所說的送,到底是送哪里去。

  每次姑奶說這事,姑爺就和姑奶吵上一架,不愿意送我回去,姑爺已經(jīng)把我看成了他的親孫子了。那時的我可能彌補了他沒有兒子的遺憾,以一個孫子身份來給予他慰藉。

  慢慢地我長大了一些,可以吃零食了。姑爺都是拿著最好的東西給我吃,花啦彈子(發(fā)酵糯米做成的球狀甜食)、姜米棍(用玉米糖精炸出的棍狀甜食)、麻糖棍(麻糖)、爆米花子、流蘇糖、老包肉(杏核外包裹的黑色果肉,引申為老包肉,包是包拯,因為包拯黑,故而得名)等都是我喜歡吃的。每次他從外面回來,都會帶給我吃的,所以那個時候,我每天都會期盼姑爺回家,姑爺也樂此不疲。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我一點點長大。大約在我兩歲多的時候,我的童年開始發(fā)生了變化。

  有一天,姑爺家里來了一個大約三十多歲的男子,他是騎自行車來的。他穿的很正式,好像是中山裝,也就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大多數(shù)中國人穿的,身前有四個兜,胸前兩個,腰部兩側(cè)各有一個,灰色的,屬于半正式中山裝吧大概。

  他與姑爺聊了很長時間,我就在旁玩耍。期間,我看到他期盼的眼神與姑爺無奈的表情,而我并不知道他們在談?wù)撌裁?。后來他并沒有留下吃飯,而是起身告辭。

  走前,他叫了我的名字,我看著他,一臉茫然,不知他是誰,姑爺讓我叫他爸爸。我不知“爸爸”一詞是何意,我印象中沒有聽過這個詞,也沒有概念。但我是極聽姑爺?shù)脑挼?,所以就隨口叫道:“爸爸”。

  只見那人滿臉笑容答道:“哎!”

  然后他就騎著自行車走了,而我在不經(jīng)意間看到了他眼角的淚水。

  因為我總愛哭,所以我知道那是眼淚。我當時很好奇,就問姑爺他怎么哭了,姑爺看著他遠去的背影,很慈祥地對我說:“因為他喜歡孩子啊,那是高興”。

  我一向非常信任和依賴姑爺,甚至一步都離不開他,就像現(xiàn)在孩子誰帶就跟誰親一樣,所以姑爺說什么我都認為是真的。

  所以那次,姑爺說他喜歡孩子,而我就是孩子,因而對他印象不錯。

  ......

  這是我有了思想意識之后,第一次見父親。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