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章 寧可無言,也別話多
做人,不是多說話,而是要會說話;不懂時,不說,懂時,少說。
與小人爭辯,辨不出道理;與家人爭辯,傷的是和氣;與朋友爭辯,傷的是感情。
守嘴是福,不多吵,不多說,不多問,嘴上不多說,心里明白就行。為人處世,不會說的,就不要說;不該說的,就不必說。
不要不懂裝懂,夸夸其談,少說幾句,沒有人會把你當(dāng)啞巴,話多了,容易得罪人,也會給自己帶來禍害,守好一張嘴,把好是非關(guān),生活才會心安。
自古,樹大招風(fēng),言多必失。禍從口出的道理要牢記。
有些話,只適合藏著,不適合說;有些事,只適合看破,不可以說。心里明白,嘴上不要說出來,這樣才不會傷到自己,招惹別人。
人生路上,要學(xué)會沉默,該明白的要明白,該看透的就要看透,不該說的就不要說。
經(jīng)歷了歲月,才能明白人生的苦痛,經(jīng)歷了磨練才能懂得生活的艱辛,要明白,學(xué)會說話,說好話,是人的一生中必修的功課。
說話,讓著別人,不去爭,不去吵,與人和善;凡事看透不說透,凡事看破不說破,與人留余地,與自己留后路。
學(xué)著糊涂一點,學(xué)會愚笨一點,這樣才安靜,才從容。沉默是最好的自救,尤其是在情緒不穩(wěn)定的情況下,一定要學(xué)會閉嘴。
人在極度憤怒的時候,最容易出口傷人。大悲的時候,容易悲觀,在大喜的時候,容易興奮過度,這個時候,人往往容易失態(tài)。
說話,是每個正常人最簡單的能力,往往我們說一句話,毫不費力,卻因為多說一句話,而招惹是非;做人,不能太過自我,要考慮到所處的說話環(huán)境,顧及他人的感受,有所把握,然后才能好好說話,好好生活。
但丁曾說過:
語言作為工具,對于我們之重要,正如駿馬對騎士的重要。最好的駿馬適合于最好的騎士,最好的語言適合于最好的思想。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語言是最直接的溝通橋梁。
我們總是通過語言表達(dá)自己的情感,但卻忘記了言為心聲,并不是所有的一切都要全部吐露出來的。
說出去的話,就如同潑出去的水,往往覆水難收。有時候,僅僅只是一小句話,就會給自己、給別人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
所以,無論何時我們都要學(xué)會謹(jǐn)言慎行,該說的慎說,不該說的就別說。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1
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則故事:
早年,楊修投奔于曹操麾下后,曹操也對他器重有加。但是,楊修一再過度放肆,曹操心中又對他很是嫉恨。
有一次,曹操出兵漢中準(zhǔn)備進(jìn)攻劉備,在斜谷界口被困住了,想要突出重圍,又忌憚敵軍,想要班師回朝,又擔(dān)心被敵軍嘲笑。
進(jìn)退兩難的時候,曹操看見碗中的雞肋,不禁有所感觸。恰逢夏侯惇向其奏請軍中口令,便隨口答道:“雞肋,雞肋?!?p> 夏侯惇將口令傳下去后,楊修接到此消息,思考片刻便讓士兵們收拾行囊,準(zhǔn)備歸程。
知道此事的夏侯惇大驚失色,恐違背軍令,立刻將楊修請至帳中:“你為何讓大家收拾行囊回家呢?”
楊修說道:
“雞骨頭吃起來沒有肉,丟了又可惜。就像我們的處境一樣,進(jìn)兵不能取勝,退兵恐被人嘲笑,待在這毫無意義,倒不如早點回去。我敢斷言,不日,魏王便會退兵。我讓將士們早點收拾,免得到時手忙腳亂。”
夏侯惇道:“還是你魏王的心思呀!”說完,便也開始著手整理行囊了。
曹操聽聞全軍都在收拾行裝準(zhǔn)備退軍,又得知是楊修在蠱惑軍心,再也遏制不住內(nèi)心的憤怒,怒斥道:“將這個造謠生事、動搖軍心之人拖出去斬了,并將其首級掛于轅門外以儆效尤?!?p> 人人都能說話,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會說話”。
為人處世,我們要明白,有些話不得不說,而有些話寧可不說。
少說幾句,沒有人把你當(dāng)啞巴;話說多了,就容易失言,容易招惹禍端,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看透一些事情,看清一些人,沒必要說破戳破,自己心里明白就好,不要嘴上說出來,這樣才不會傷人又害己。
因此,在說話之前,一定要好好思考,謹(jǐn)慎自己的言語,寧可沉默,也切勿話多。
2
古人說:“多言為處世第一病,動不如靜,語不如默?!?p> 做人,既要學(xué)會說話,也要學(xué)會沉默,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說無意義的話。
有一次,蘇格拉底的一位門生急匆匆地跑來找蘇格拉底,說:“老師,我和你說一件事情,你絕對想不到……”
“等等!”蘇格拉底毫不留情地打斷了他:“你告訴我的事情,有用三個篩子篩過了嗎?”
門生被問懵了,搖搖頭不解的問:“什么是三個篩子?哪三個篩子呀?”
“告訴別人事情的時候,至少要用三個篩子篩一遍,才可以告訴別人?!?p> “第一個篩子是真實,你告訴我的事情是真實的嗎?”
“我是從別人那邊聽說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門生答道。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第二個篩子,就算你告訴我的消息不是真實的,至少也是善意的吧?”
門生羞愧地?fù)u搖頭:“不,正好相反?!?p> 蘇格拉底接著說:“我們再用第三個篩子檢查看看,你這么急切想要告訴我的事情,很重要嗎?”
“并不是那么重要……”
蘇格拉底語重心長地說道:
“既然你告訴我的事情,既不真實,也不是出于善意,又不是太重要的,那就請你別說了,說了只會徒增你我的困擾?!?p> 經(jīng)歷了歲月,我們會漸漸發(fā)現(xiàn),其實生活中很多話都沒必要說出口,說了沒有任何意義、沒有任何改變,只會給周圍的人帶來煩惱。
人們總說:我們花了一年的時間學(xué)會了說話,卻用一生的時間學(xué)會了閉嘴。
人活著學(xué)會說話并不是難事,學(xué)會閉嘴、學(xué)會沉默卻是一件相當(dāng)困難的事情,甚至有人學(xué)了幾十年仍舊控制不住自己的嘴。
說話是天性,沉默是修行。
說得太多,未必就是好事,學(xué)會沉默,反而是一種聰明的選擇。
我們都應(yīng)該守住自己的底線,管住自己的嘴,要分清楚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必說。
開口說話時,請先想想有沒有說的必要,是不是比沉默更有價值。如果不是,那就請你繼續(xù)保持沉默。
3
《荀子·非十二子》中說:言而當(dāng),知也;默而當(dāng),亦知也。
有時候,寧可無言,也別話多,寧可沉默,也不多說。
說話最容易,卻也是最難的。
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和任何人說話,都必須保持分寸感,要懂得謹(jǐn)言慎行,話多無益。
你嘴里的話,就是你的人生路,學(xué)會好好說話,人生才會走得更遠(yuǎn)。
余生很貴,愿我們都能好好說話,好好與人相處,被世界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