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從穿越開始接管天道

第七十三章 闡述大道

從穿越開始接管天道 暮入如晝 2127 2020-11-30 15:59:02

  諸葛永順右腳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勢,上體前傾,雙手撐地,頭微抬起,目注前下方。

  這一幕使得侯華寧忍俊不禁,諸葛永順此時看起來真逗。

  吸氣時,同時兩臂伸直,上體抬高并盡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氣時,同時屈肘,胸部下落,上體后收,重心后移,蓄勢待發(fā)。

  如此反復(fù)十次,隨呼吸而兩臂屈伸,上體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撲食。

  “易筋經(jīng)十二式,第十一勢打躬勢”

  “兩手齊持腦,垂腰至膝間;頭惟探胯下,口更齒牙關(guān);掩耳聰教塞,調(diào)元氣自閑;舌尖還抵腭,力在肘雙彎?!?p>  諸葛永順兩腳開立,腳尖內(nèi)扣,雙手仰掌緩緩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頭后部,手指彈敲小腦后片刻。

  配合呼吸做屈體動作,吸氣時,身體挺直,目向前視,頭如頂物,呼氣時,直膝俯身彎腰,兩手用力使頭探于膝間作打躬狀,腳跟不離地。

  “易筋十二式,第十二勢掉尾勢?!?p>  “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頭,凝神一志;起而頓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為志;更作坐功,盤膝垂眥;口注于心,息調(diào)于鼻;定靜乃起,厥功維備?!?p>  諸葛永順兩腿開立,雙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舉至頭頂,目視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

  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彎,目上視,然后上體前屈,雙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

  呼氣時,屈體下彎,腳跟稍微離地,吸氣時,上身立起,腳跟著地;如此反復(fù)二十一次,收功時直立,兩臂左右側(cè)舉,屈伸七次。

  “初基有二,一曰清虛,一曰脫換,能清虛則無障,能脫換則無礙?!?p>  “無礙無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則進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虛者,洗髓是也;脫換者,易筋是也。”

  此時諸葛永順只覺得思如泉涌,種種感悟不停于腦海中出現(xiàn)。

  “易筋者,欲堅其外。如果能內(nèi)清靜、外堅固,登壽域在反掌之間耳,何患無成?!?p>  “且云易筋者,謂人身之筋骨由胎稟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攣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縮者、筋壯者,筋舒者、筋勁者、筋和者,種種不一,悉由胎稟。”

  “如筋弛則病、筋攣則瘦,筋靡則痿,筋弱則懈,筋縮則亡,筋壯則強,筋舒則長,筋勁則剛,筋和則康?!?p>  “若其人內(nèi)無清虛而有障,外無堅固而有礙,豈許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堅其體,壯內(nèi)以助其外,否則道亦難期?!?p>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為言大矣哉?!?p>  “易者,乃陰陽之道也,易即變化之易也,易之變化,雖存乎陰陽,而陰陽之變化,實存乎人?!?p>  “弄壺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陰陽,故二豎系之在人,無不可易。”

  “所以為虛、為實者易之,為剛、為柔者易之,為靜、為動者易之。”

  “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緩急,順逆者易其往來,危者易之安?!?p>  “亂者易之治,禍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氣數(shù)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豈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經(jīng)絡(luò)也,骨節(jié)之外,肌肉之內(nèi),四肢百骸,無處非筋,無經(jīng)非絡(luò),聯(lián)絡(luò)周身,通行血脈,而為精神之外輔?!?p>  “如人肩之能負,手之能攝,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潑靈動者,皆筋之挺然者也?!?p>  “豈可容其弛、攣、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寧許其入道乎?!?p>  “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攣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強,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縮者易之以長,筋靡者易之以壯?!?p>  “即綿泥之身,可以立成鐵石,何莫非易之功也,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p>  “故陰陽為人握也,而陰陽不得自為陰陽,人各成其人,而人勿為陰陽所羅?!?p>  “以血氣之驅(qū),而易為金石之體。內(nèi)無障,外無礙,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來?!?p>  “然此著功夫,亦非細故也,而功有漸次,法有內(nèi)外,氣有運用,行有起止,至藥物器制,節(jié)候歲月,飲食起居,始終各有征驗。”

  “入斯門者,宜先辦信心,次立虔心,奮勇堅往,精進如法,行持而不懈,自無不立躋圣域矣?!?p>  諸葛永順周身莫名出現(xiàn)地涌金蓮,天花亂墜等異象,靈氣更是異?;钴S,紛紛聚集過來。

  “夫人之一身,內(nèi)而五臟六腑,外而四肢百??;內(nèi)而精氣與神,外而筋骨與肉,共成其一身也?!?p>  “如臟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內(nèi),血脈主之?!?p>  “周身上下動搖活潑者,此又主之于氣也,是故修煉之功,全在培養(yǎng)血氣者為大要也?!?p>  “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隨陰陽之所至,而百物生焉,況于人生乎,又況于修煉乎?!?p>  “且夫精氣神為無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p>  “此法必先煉有形者,為無形之佐;培無形者,為有形之輔,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若專培無形而棄有形,則不可;專煉有形而棄無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無形之氣,相倚而不相違,乃成不壞之體?!?p>  “設(shè)相違而不相倚,則有形者亦化而無形矣。是故煉筋,必須煉膜,煉膜必須煉氣。”

  “然而煉筋易而煉膜難,煉膜難而煉氣更難也?!?p>  “先從極難,極亂處立定腳根,后向不動、不搖處認斯真法?!?p>  “務(wù)培其元氣,守其中氣,保其正氣。護其腎氣,養(yǎng)其肝氣,調(diào)其肺氣,理其脾氣,升其清氣,降其濁氣,閉其邪惡不正之氣?!?p>  “勿傷于氣,勿逆于氣,勿憂思悲怒以損其氣,使氣清而平,平而和,和而暢達,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靈動,無處不行,無處不到。”

  “氣至則膜起,氣行則膜張,能起能張,則膜與筋齊堅齊固矣?!?p>  “如煉筋不煉膜,而膜無所主,煉膜不煉筋,而膜無所依。”

  “煉筋、煉膜而不煉氣,而筋膜泥而不起;煉氣而不煉筋膜,而氣痿而不能宣達流串于筋絡(luò)。氣不能流串,則筋不能堅固,此所謂參互其用,錯綜其道也?!?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