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這沒名沒分的日子我不過了

第55章 引子

這沒名沒分的日子我不過了 莞邇 2050 2021-01-02 06:00:00

  在這場爭斗之中,太子占了名正言順的優(yōu)勢,一眾老臣都上了折子,太子既是儲君,為先帝分憂處理國事本就是理所應當之事,因而最后被先帝派去湖北賑災的,是太子。

  太子前往湖北沒多久,就寫了一封折子讓人快馬加鞭送到了先帝手上。

  這封折子,又揭開了另一件足以震驚朝野的貪腐案。

  先帝先前下了令著人從浙西調集糧草送往湖北賑災,可太子到了湖北之后才發(fā)現(xiàn),被送往湖北的糧草了了無幾,因為糧食太少,湖北的災民甚至被餓死了不少,太子大怒之下徹查,卻是查出了一樁大案。

  戶部侍郎郭恒勾結直省官員循私舞弊,不僅私吞鎮(zhèn)江等府的賦稅,還盜賣官糧!

  當時正值秋收,浙西秋糧收獲之后還沒來得及上繳,也正是因為如此,先帝才會下令從浙西征調糧草賑災。

  浙西秋糧本該有四百五十萬石,留在糧倉里的卻只得一百多萬石,這一百多萬石還被人用新糧換成了陳糧,精糧換成了糙糧,真正運往湖北賑災的更是了了無幾。

  在這樣的情況下,災民會被餓死,著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郭恒只是個戶部侍郎而已,他哪里來的膽子做下這樣的大事,他就不怕被發(fā)現(xiàn)了之后被夷九族嗎?

  而郭恒等人盜賣官糧,私吞稅賦,那么多的銀子,又去了哪里?

  最重要的是,郭恒,以及與他勾結在一起犯下此大案的人,都是端王一黨。

  太子既然查明了此事,自然不可能按下不提,在送了折子進宮之后,京城就有不少朝臣知道了這件事,一時之間,舉朝皆驚。

  端王黨這樣瘋狂的斂財,為的是什么?

  這是再顯而易見不過的事。

  因為這個案子牽連太廣,就算先帝有意為端王遮掩,也不可能壓得下來,而當時又正值天災,正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災民知道他們之所以餓肚子,不是因為朝廷不作為,而是因為端王一黨盜賣了官糧,自然憤怒非常,若不是太子及時安撫,又緊急從另一處糧倉撥了糧食過來,只怕就要引起民變了。

  等到賑災結束,太子自然立下了極大的功勞。

  而端王則正好相反,因為郭恒一案罪證確鑿,無可辯駁,便是工部貪腐案,最后也被查出與端王有牽連,先帝大怒之下命人將端王禁于端王府之中。

  這般大的案子,端王最后只是被禁足于端王府,由此也可以看出來,先帝到底有多疼愛端王了。

  那之后的一段時間,端王黨老實了下來。

  在許多人眼里,端王犯下了這樣的大錯,必定與皇位無緣了。

  但端王還有皇貴妃華氏這個生母,竟是只用了不到兩個月的功夫,就又差點翻盤了。

  自從兩件貪腐案之后,也不知是不是怒極攻心,先帝便一病不起,太醫(yī)天天在御前,湯藥喝了一碗又一碗,病情卻始終不見起色。

  便在此時,皇貴妃華氏不知道在哪里打聽到了一個民間偏方,道是以親生子的心頭血做藥引,可以讓先帝快些好起來,隨后便傳來消息,被禁于端王府的端王自知罪孽深重,但他對先帝的一片孝心卻是天地可表,愿用自己的心頭血來給先帝做藥引。

  服用了用端王的心頭血做藥引的湯藥之后,也不知是不是這個偏方真有奇效,久病不愈的先帝竟然真的極快的好轉起來。

  若說先帝之前對端王確實是極為惱怒,那么,在這件事之后,感念端王的純孝,再加上有皇貴妃華氏在旁邊哭訴,先帝到底還是心軟了,解除了對端王的禁令。

  按說,端王好不容易才總算是磨得先帝心軟了,應該就此好好表現(xiàn)一番再圖別的才是,但端王才一能出府,立即就進宮見了先帝,抱著先帝的腿就是一通哭訴,道是自己是被人冤枉的,實則是太子想要打壓自己,才特意偽造了證據(jù)。

  不僅如此,端王還指出,如今太子已經(jīng)得了太多朝臣的擁護,隱隱有太子甚至會威脅到先帝的意思在里面。

  也不知是帝王的多疑,還是對最疼愛的兒子的信任,先帝竟然由此再次動了易儲之心。

  易儲,不管在哪朝都是大事,若非儲君確實荒誕無道,絕不可輕易而為,先帝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才會在某次召了內閣朝臣議事之時,隱晦的透了些口風。

  太子無過,甚至還在賑災以及貪腐案之事上有功,不見先帝有多少嘉獎,反道是端王,犯下了那樣的大錯,卻被輕易的原諒,這樣的對比實在太過明顯。

  若只是先帝的家事,那做臣子的自然插手不得,但易儲卻是國事。

  當時季太傅已是內閣首輔,以季太傅為首的眾臣齊齊懇請先帝三思,先帝便是再不愿,最終也只得打消了念頭。

  而這件事……

  其實就已經(jīng)為季家后來遭遇的禍事埋下了引子。

  這之后不久,先帝突然拿出了幾樣“證據(jù)”,那些“證據(jù)”直指季太傅,道是工部和戶部的貪腐案都是季太傅在背后操縱,之所以嫁禍給端王,是為了激發(fā)太子與端王之間的爭斗,挑撥皇室成員之間的關系,以此達到把持朝政的目的。

  也不知先帝是認定了那些“證據(jù)”是無可辯駁的鐵證,還是先帝知曉這些所謂的“證據(jù)”其實經(jīng)不起推敲,涉及太子太傅、內閣首輔的這樣一樁大案,竟然未經(jīng)三法司,直接就在先帝那里被定了罪,不過短短一日的功夫,季太傅及兩子三孫便被判了斬立決,而季家其他人則被流放去了嶺南。

  偌大的季家,正是風光無限的季家,就因為先帝的一道旨意,就這樣變得支離破碎起來,讓人震驚的同時,又難免覺得悲哀。

  畢竟……

  就連普通百姓都認定了,季太傅是被冤枉的。

  季太傅為官幾十載,可謂是兩袖清風,官聲極佳,從前外放時更是得了不少諸如萬民傘之類的東西。

  一個人能裝一時,不能裝一世,能騙得幾人,卻不可能騙過千人萬人。

  這樣的一個人,豈會是為了弄權而不顧百姓死活的人?

莞邇

今天兩更,第二更可能是下午,也可能是晚上……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