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分
李家書院,李秀才把教授學生的事情交給了兒子,李學林已是童生,可以給孩子蒙學的。
李秀才本打算回柳樹鎮(zhèn)后就去陳家的,他回來就病一場,躺了幾天才好轉(zhuǎn),就耽擱了下來,現(xiàn)在課業(yè)緊,一步離不開李秀才,他就打算等陳榮旬休時一起去陳家。
縣試后蔣大衡和王亮再沒來書院,蔣老爺委托李秀才安排他和陳榮見了一次面。蔣老爺?shù)故钦\意很足,捶胸頓足的后悔沒教育好孩子,更是綁了蔣大衡來給陳榮道歉。最后送上份厚禮。李秀才也被這波操作鎮(zhèn)住了,還能這樣干。蔣家勢大,非現(xiàn)在的陳家可抗衡的,為了前途,陳榮必須得咽下這個委屈。陳榮拜托陳大江悄悄的把事情告知陳老漢,陳老漢聽后一片沉默,蔣家太欺人。
經(jīng)過這事,李秀才經(jīng)歷有些不濟,決定把手里的這幾個學生送走就安享晚年了。每日李秀才單獨給陳榮和李松柏授課。
月初朝廷頒布政令凡科舉考試增加算學一科,縣試的時候有算學,李秀才還擔心過倆個學生,他們沒有受過算學的系統(tǒng)學習,擔心他倆應付算學題有幾分吃力。李秀才當年考試時,到院試這關(guān)才有算學題的。他對算學也不是精通,只把自己研究的算學技巧教給學生。這個時間只京城出了本算學書。
說到凡科舉考試增加算學,就不得不說它的由來了。
大興國建國50年,歷任兩位皇帝,現(xiàn)在位的是建元帝上官元鴻,他25歲登基,上位初始,國家百廢待興,百姓食不果腹,雖已建國11年,但邊境時常發(fā)生摩擦,大量物資運往邊境,國內(nèi)資源緊缺,需要各種能手。工部尚書李問上奏,請求增加科舉錄用人數(shù),選人才,只要你能證明你有超強的本領(lǐng)就可以入工部就職,當然這要經(jīng)過工部層層選拔認可。政令一出,無數(shù)能工巧匠報名,層層選拔下也獲取了千余名能士,把他們分派到各府縣,支援地方官員改善民間生活。經(jīng)過幾十年的努力,當初的政令顯見成效,百姓生活得到很大提升。工部尚書李問受陛下信任,他所在的李家在民間聲譽極好。
某次上朝期間,李尚書又提出了算學的重要性,提議算學要在百姓中推廣。朝中文臣無擅長算學者,對此提議意見不一,討論半月未在朝堂定下結(jié)論。每日下朝君臣密談倆個時辰,半月后頒布圣旨,算學加入科舉考試中,為必考部分。
陳榮不擔心算學,只這個寫詩很頭疼,寫詩對對子,陳榮只算工正沒啥靈氣,陳榮去書鋪買了幾位當代才子的詩集,又得了李夫子那里的幾本詩集開始不背誦,不求突然開竅,能入眼看就行。
轉(zhuǎn)眼過了一旬,陳榮本打算在鎮(zhèn)上休息一日,但李夫子要求跟他回陳家一趟。
李夫子這人性子耿直,做事非常有原則,近乎古板那種。對陳榮被陷害這事,他心中很是歉疚。當面和陳家說來也算是打開李秀才一個心結(jié)。
李家是有馬車的,還配了個馬夫哪。秀才娘子收拾了幾樣禮品放到馬車上帶去陳家。捎著陳榮就打算去陳家村。
坐馬車就是快呀,兩刻鐘就到了陳家村,陳家村很少有馬車來,村民們都好奇??粗R車停在陳老漢門前,陳榮從馬車上跳下來,然后扶著一個老先生下車。
村民們開始了猜測,前幾日陳老漢家可是到處收繡品的,比鎮(zhèn)上收的都還貴一文錢哪,這是搭上了哪家有錢人,銀子不當銀子使。有嫉妒的,也有替陳家擔憂的,這多花出去的銀子可怎么賠的起。
看那老先生對陳榮態(tài)度溫和,指不定真的攀上了什么樣人家,都別替人家操心了。
陳榮扶李秀才進院子關(guān)上了大,農(nóng)閑時婦道人家沒事做,總喜歡去八卦個什么東西,換了大門,省的那幫人說三道四。
陳老漢很熱情的把李秀才迎進正房,有功名的人很少來農(nóng)家,他能來陳家,陳老漢就很高興。
“陳大叔”李夫子是和陳榮她爹一輩的。陳榮他娘張氏得喚李夫子一聲哥的。
“使不得,使不得”陳老漢聽李夫子叫叔,受寵若驚,功名在身的人性子都很驕傲,李夫子能叫陳老漢叔,陳老漢可不敢應哪。
“使得的,陳榮是我的學生,按輩分是該叫您一聲叔的”
李秀才見陳家都是樸實的農(nóng)家人,不想傷害他們,只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勢必要個交代。
“陳大叔,蔣大衡他倆的事您聽說了吧”
陳老漢不做聲,靜看李秀才。
“這是還是侄兒的不是呀,教出了這么不成器的學生,我慚愧呀”
陳老漢沒想到李秀才是因為這事來的,他剛聽說時也是很氣憤,可是仔細想想只能是當做什么也沒有發(fā)生,他蔣家勢大,榮哥兒科舉得繼續(xù),家里的生活還得過呀。惹惱了蔣氏這個代價陳家現(xiàn)在還付不起,只能委屈榮哥兒了。
這事和李秀才沒關(guān)系,夫子還能保證學生都品德好,不遇上幾個品行不好的,李秀才不用放在心上。
“叔托大,叫聲侄子,這事你不必放在心上,做先生的也負責不了學生的品性,只咱往好了教,學生不去做,誰也做不得主呀”
這道理李秀才懂,聽陳老漢這樣說,李秀才覺得自己確實鉆了牛角尖。是啊,自己收的學生不少,還真能保證他們品性優(yōu)良,夫子授業(yè)解惑,真遇上那教不好的學生,也是自己能力有限呀,是自己向左啦。
“陳大叔教導的是,是我想錯了”
李秀才耿直性子,情緒來的快去的也快。自己想通了胸口這股郁氣也散了,說話也輕松了許多。
陳老漢比他大那么幾歲,陳老漢年輕時也在鎮(zhèn)上待過的,見識不少,年老了經(jīng)歷多了自己就總結(jié)出來些經(jīng)驗了。平常沒人來向他說這些,今日李秀才無意中說到了他最得意的地方。二人是越聊越投機,相見恨晚的感覺。臨近李秀才回鎮(zhèn)上時,二人還約好下次見面。緣分有點意料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