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望龍泉錦繡開,
紫云郁郁鎖仙臺。
就中一片清涼地,
劫火曾經(jīng)幾度來。
五臺山又稱清涼山,有望海、掛月、錦繡、葉斗和翠巖五峰,有的層巒疊翠,有的紅楓披石,古時游仙道士常常造訪,佛教中它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據(jù)說兩百多年前文殊菩薩還派了五百仙人常駐于此。
唐時普明禪師也曾修行于此,
‘南臺之麓,仙人之居。
春云靄靄,暮雨霏霏。
臥于石罅,而坐神龜,
杳然飛去,仙花披靡?!?p> 放眼望去,五峰只見三峰聳出云表,近處山花燦爛松柏清幽,一陣清風(fēng)襲來,不覺涼絲絲的,黨項的使者嘆道,“果真清涼之地!”他身材修長,倒有幾分宋人的文氣。
“這里夏天仍會飛雪,山頂有百年不化的堅冰,山底卻是綠樹成蔭?!绷_沾沾沾自喜道。
“奇怪了,這五峰為什么是平的呢?”另一使者膀大腰圓,卻像個孩子一樣好奇。
羅沾笑了笑,“這五臺山原本叫五峰山,傳說當(dāng)年佛主在天竺涅槃前指著北方,文殊菩薩便朝著那方向來到了這五峰山。當(dāng)時五峰山險峻雄奇,得天之風(fēng)姿,五座山峰就像人的五根手指一樣挺立于天地間??缮钤谖宸迳侥_下的百姓卻苦不堪言,因為境內(nèi)缺水,他們每日要到很遠(yuǎn)的地方取水飲用,更不用說灌溉田地。文殊菩薩看在眼里,于是化作一個瘦弱的小沙彌,前往東海龍宮,向龍王索要清涼石。
龍王自是不會理睬,讓人把小沙彌攆了出去,可小沙彌卻始終不放棄。龍王無法,只好讓小沙彌進(jìn)了龍宮,說清涼石他有,如果小沙彌能搬走的話就拿去吧,緊接著龍王帶小沙彌去看那清涼石,一路到了龍王的寢宮,原來,那清涼石就是龍王的床榻。龍王心想小沙彌那瘦弱的樣子料是無法搬動,誰料小沙彌手一揮,那巨大的石床轉(zhuǎn)眼間就變成了一個佛珠握在了小沙彌手中,龍王此時才知道小沙彌并非凡人,可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了,只得讓小沙彌把清涼石帶走。”
“菩薩要清涼石干什么?”
“你且聽下文?!?p> 他不急于解釋,而是繼續(xù)說故事,“文殊菩薩帶著清涼石來到五峰山,把清涼石放在拇指峰和食指峰的中間,頓時山拗口流出兩道清泉,一路綿延到五峰山腳下的村莊,從此五峰山腳下沃野千里,良田美地數(shù)之不盡。”
“菩薩真是心善,可是...”
“可是什么?”
“可是這清涼石是騙來的,縱然他是為了百姓,發(fā)心很好,但取得的方式卻算不上坦蕩!”
羅沾覺得他說得有理,可是內(nèi)心還是不能認(rèn)同,也不好與之爭辯,只好繼續(xù)講他的故事,“不久后,龍王的五個兒子回到了東海龍宮,見清涼石塌不見,一問才知清涼石被菩薩帶到了五峰山。他們不待龍王應(yīng)允,結(jié)伴來到五峰山,削平了五座山峰,分別站在新形成的山臺上嚴(yán)正以待,意欲討回清涼石。
文殊菩薩以五峰山腳下的百姓疾苦曉之以理,最小的五王子有所動容,表示不再追回清涼石,可是其余四個王子執(zhí)意追回,后來一場大戰(zhàn),四位王子落敗被封鎖在石洞中,文殊菩薩見五王子骨骼清奇卻神色復(fù)雜,說自己座下正缺一弟子,不知他是否愿意留下來修行,五王子答應(yīng)留下來,也為了幫助四位哥哥早日脫離禁錮。自此以后,五峰山不再有峰,改名為五臺山?!?p> “原來如此!”
“前面就是佛光寺了!”
遠(yuǎn)看佛光寺仿佛被山巒煙霧托起在萬重關(guān)山里。
這佛光寺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時所建,唐時法興禪師建了彌勒大閣,唐武宗時又遭破壞,僅有一塔殘存,近年來,大宋又多加修葺,漸漸恢復(fù)了往日風(fēng)貌。廟里供著文殊菩薩,他頭頂五髻,右手執(zhí)劍,青獅為騎。佛前有大家供奉的鮮花、清水,據(jù)說能去染成凈,轉(zhuǎn)癡成慧。檀紅、水灰、深紫色的燈幢垂下來,卻不覺擁擠和喧鬧,反而有了隔世的清凈之感。
他們接著還造訪了羅睺寺和大孚靈鷲寺。傳說羅睺是釋伽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為密行第一。大孚靈鷲寺是東漢時天竺高僧邇?nèi)~摩騰和竺法蘭在五臺山所建,當(dāng)然,他們所建的寺廟要數(shù)在洛陽的白馬寺最為得名。
幾年前,靈境寺的和尚說靈境寺的寺門突然自己打開了,他們還見庭中有腳印。
“我這就送幾位回下榻之處?”
“多謝!”
羅沾道,“是我們該感謝西平王才對!西平王宅心仁厚,精通佛理,又廣積善德,為五臺山新修十寺,是我五臺縣之福啊!‘乾坤以有親可久,君子以厚德載物’祈福、印經(jīng)、供齋、放生,修建寺塔與佛堂,皆發(fā)由清凈之心,具有無量功德?!?p> 德明擺手,“處處盡是華藏界,從教何處不盧!”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原來,前年,西平王德明的祖母罔麗氏在延州去世。鄜延鈐轄張崇貴不知如何處理,只好上表圣上,官家遂遣殿中丞趙稹為吊贈兼起復(fù)官告使,親自送罔麗氏靈柩至黨項靈州,德明以喪樂迎至柩前,感恩戴德,痛哭流涕。不久后,德明就遣使請求到大宋境內(nèi)五臺山上修建十座寺廟,為祖母祈福。宋庭商量之后決定成全德明的孝心,遣閣門祗候袁瑜為致祭使,一路護(hù)送德明所供物品至五臺山。
寺廟建成后,經(jīng)宋庭應(yīng)允,德明派了九名特使來五臺山代其朝拜祈福,順便看看所捐建的十座寺廟。閣門祗候袁瑜還專門派了手下羅沾做他們的導(dǎo)引。
只是大宋不知道,德明就混在這幾位特使當(dāng)中。
他們一路往五臺縣衙驅(qū)馳,德明望著車外山川,寺院的紅墻黛瓦,山間的白云綠樹,路旁的亂石野花。只見柳穿魚的花朵像小兔子一樣長著兩只長耳朵,委陵菜的小黃花上趴著一只棕色的蚱蜢。山風(fēng)吹過,遠(yuǎn)方的檐鈴仿佛叮當(dāng)作響,明明馬車往前,可卻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將他拉進(jìn)了回憶的漩渦。
當(dāng)年繼遷避走地巾澤,后來夏州知州尹憲奉太宗之命派巡檢曹光實帶領(lǐng)數(shù)千精騎向地斤澤發(fā)動夜襲,焚燒了幾百帳篷,殺了五百多人,俘虜了繼遷的妻子野利氏和母親罔麗氏。原本大宋是想以此為要挾讓繼遷就此屈服投降,可是繼遷卻出奇意料的不管妻子與母親的死活,帶著年幼的兒子和親信遠(yuǎn)走鹽、原一帶。有人罵他殘忍心狠,有人罵他不忠不孝,可沒人知道他想什么。人類的糾結(jié)、殘忍、自私,在利益權(quán)勢面前,那些所謂的血濃于水的親情,心如刀割的愛情,都是那么模糊。
當(dāng)時太宗皇帝說殺掉野利氏和罔麗氏,在保安軍北門斬首示眾,以儆效尤震懾河西一帶的部族。可同為同章平事的宰相呂端卻說,當(dāng)年項羽烹劉邦父,劉邦說留一杯羹,殺了她們繼遷也不會投降,反而只會更加堅定繼遷的反逆之心,于是太宗聽取了呂端的建議,把她們軟禁在延州,封為西河郡夫人。雖然他跟母親同處人世間二十六年,可是他從來沒有見過她,哦,不,他剛出生的時候一定見過她,可他卻什么都不記得了。
有時候在夢中,他還會夢見自己的母親,雖然他看不清她的面龐,可他內(nèi)心堅信她就是自己的母親,他能明顯地感覺到她很溫柔,她的棲息就像柔軟的云海一樣包裹著他,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放松。那種像是融入血液里的親近感讓他沉醉,他有時候醒了過來,那種感覺還在,好似跨越了時空。
可他們明明就在同一時空,卻像彼岸花的花葉,生生不能相見。
天地間忽明忽暗,像是黑夜與白晝之間交替著色彩,陰一半、晴一半,世間也一樣,喧囂一半、安寧一半,渾濁一半、清澈一半。老子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也許這就是為什么人生不能強求萬事皆如意,一半便好。
忽然,隨著嘚嘚嘚的聲音,拐過彎,對面也來了一輛馬車,此處山道不足以并驅(qū),得有一車的人下來,然后把車挪到邊緣才能勉強錯過。
來人氣勢洶洶,不是很有禮貌,“喂,你們讓一下!”
羅沾心平氣和地說,“我們靠近懸崖,不好挪讓,還請你們往里靠一下?!?p> 對方拒絕得很干脆,“我這邊車?yán)镒氖腔佞X使者,不方便!”
羅沾也生氣了,“我這邊車?yán)镒氖屈h項使者,也不方便!”
“我這車?yán)镒氖腔佞X使者尼法仙,官家可是親自下詔讓我們陪游五臺山!”
尼法仙?德明只覺得這名字熟悉,回鶻使者,應(yīng)該是甘州回鶻沒錯。德明沒記錯的話,這個尼法仙就是甘州回鶻可汗夜落紇的手下。彌雅與甘州也是向來水火不能兩立,夜落紇也和潘羅支一樣,一度想吞并了彌雅,只是沒有得逞而已,而他們對甘州也像涼州一樣渴望。
等得到大遼和大宋的封賞后,德明就開始了他的‘河西計劃’。
五州城不過彈丸之地,北有大遼,東南有大宋,唯有一路向西,控制河西走廊,方能在夾縫中尋找另類生機。況且,東和西戰(zhàn),是繼遷在世時就定下的策略。對于攻打甘州他沒有絲毫猶豫,去年,他派張浦率數(shù)千騎攻甘州,可夜落仡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弱,甘州城滴水不漏,久攻不克的張浦兵敗而還。
“我這車?yán)锏狞h項使者不僅是官家親允上五臺山,而且還在五臺山捐建了十座寺廟!”羅沾爭取不落下風(fēng)。
沒想到兩個大宋接待使竟然為了回鶻和彌雅相互較勁起來。
德明對羅沾道,“沒事,我們下車讓行吧!”
“你們坐著,我就讓他讓!”羅沾雖然看起來溫和,可也有幾分傲氣與執(zhí)拗。
德明望了一眼對面那人,好似沒有松口的意向,“我們僵持也毫無意義,不過徒耗光景而已!”
羅沾不暢快,可也不想與討厭的人同處一方,“既然幾位不介意,我還有什么好說的!”
于是悻悻下了車,德明他們幾位也結(jié)連下了車,安撫著馬兒,待那人得意地?fù)P鞭而去,他們才上車,突然間,只覺得前方道路瞬時寬了起來,其實,路還是原來的路。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2-04-20/fe163eb73b67e62a6a47c8f07226a59056MX7MLNPg6Xfk1.jpg)
絮允允
《彌雅王》寫了拓跋繼遷不甘祖上掌管的五州城被大宋吞并而上演的一幕幕爾虞我詐的故事,他與宋爭鋒,東征麟州,西取涼州,最后死于六谷部潘羅支的詐降計下。 其中很多人物與故事都是歷史上有記載的,這里要感謝前人,通過他們的筆觸與探究,我們才得知那么多曾在華夏這片土地上生活與掙扎過的形形色色且獨具性情的人物。 當(dāng)然,也有很多我天馬行空的想象,不止故事隨性,情節(jié)也是。譬如德明為父報仇后,我就想寫寫潘羅支之弟司鐸督,于是帶著他去了連綿的祁連山,函藍(lán)的甘州,神秘的邈川。我用整整一卷寫了契丹的頭魚宴、吞金烏等民俗傳奇,用了一卷描寫宋遼的澶淵之戰(zhàn),當(dāng)然,還有自己想象中的西山老道、天臺故人。 有人會覺得奇怪,為什么叫《彌雅王》? 我在小說中也提到過,宋人所說的黨項人,西蕃各族都稱他們?yōu)閺浹湃耍ɑ驈浰幦耍?,也有一些國外研究稱為‘Miyag’。在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卷里也有‘高彌雅國在彼方’的唱詞。 當(dāng)然,‘西夏’這一稱謂就是在拓跋元昊稱帝建大夏國以后的事了。 在這里要謝謝所有喜歡此書的小伙伴們,包括堅持看到最后與中途溜走的,我相信這絕不是偶然,同頻的生靈總會以各種方式連接上。愿你們一路都有收獲,滿心都是喜悅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