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我給諸葛村夫當書童

第四十一章:燒船

我給諸葛村夫當書童 流小江 2754 2020-12-12 23:50:54

  當我和趙云來到渡口,坐上往荊州而去的小舟時,戰(zhàn)爭的氣氛,已經(jīng)十分強烈了。

  上一次來東吳,往來的船只數(shù)量少,游客也少。

  大多都是一些商賈。

  但是這一次,往來的船只明顯增多,很多權貴和富裕人家,紛紛乘船從荊州往東吳跑。

  從行人的言談之中,顯然荊州大戰(zhàn),已經(jīng)不可避免。

  這是從荊州往東吳而去,前去避難去了。

  望著熙熙攘攘的船只都往東吳走,只有我們往荊州走,是以我和趙云的小舟,竟然只有我們兩個人。

  我心中不由有些疑惑。

  打仗,打的是資源,是謀略,但同時打的也是信念。

  擁有必勝信念的軍隊,自然就可以取勝。

  但是如今看來,這些荊州人民紛紛逃亡東吳。

  由此可見在民間看來,荊州大戰(zhàn),劉備是勝不過曹操的。

  從行人的口中,依稀能夠聽見曹操兇狠、屠城之類的言語。

  曹操是否曾經(jīng)屠過城,我遍尋穿越前的記憶,也有些記不清楚。

  倒是趙云,信誓旦旦的說,曹操確實屠城了。

  據(jù)趙云說,曹操屠城,屠的是徐州城。

  當初,曹操攻打孔融的徐州城,劉備還曾率軍援助孔融,但是最終不敵曹操。

  曹操破城之后,確實有屠城之舉。

  趙云之所以記得如此清楚,是因為當初救援徐州的時候,趙云便跟著劉備一起前去了。

  也就是那時候,趙云認識了太史慈。

  當趙云說到這兒的時候,我突然很好奇趙云和太史慈、甘寧彼此之間的武功強弱。

  在我的再三打聽下,趙云對三人的武功進行了點評。

  如趙云所說,他和太史慈,論武功他強國太史慈,但是太史慈精通弓箭,因此兩者伯仲之間。

  至于甘寧,趙云用“陸戰(zhàn)他不如我,水戰(zhàn)我不如他”進行了總結。

  想必論實打實的武功,甘寧是不如趙云了。

  耳聞著逃亡百姓一句句討論著曹軍的強悍,以及對劉備的擔憂,我對劉備在民間的聲望,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看來,曹軍屠城,固然可以殺人,但是同時,也失了民心。

  但是同時,我也有些不解。

  以諸葛亮的聰慧,怎么會不明白大戰(zhàn)前夕,士氣的重要性。

  百姓如此不看好這場戰(zhàn)爭,士兵又怎能看好戰(zhàn)爭?

  缺乏士氣的荊州士兵,如何和曹軍抗衡?

  要知道,劉備剛剛取得荊州,這些荊州士兵還沒有來得及進行打磨,這本就是不利因素了,再加上很低的士氣,豈不是一擊就潰?

  就在我這樣想的時候,趙云戳了戳我,我順著趙云的目光看去,果然看見一些百姓之中,夾雜著一些荊州士兵。

  顯然是逃兵了。

  莫非,是諸葛亮在取得荊州后,忙著穩(wěn)定局勢,是以忽略了這一點?

  不對啊,諸葛亮算無遺策,怎么會犯這么幼稚的錯誤?

  這樣想的時候,我下意識的摸了摸我平時裝諸葛亮送我錦囊的地方,這一摸,我突然一頓。

  趙云看著我手摸得地方,似乎也想起了什么。

  錦囊。

  此次來東吳之前,諸葛亮給了我三個錦囊。

  第一個錦囊,用來說服周瑜;第二個錦囊,是送給吳國太提親的。

  那么,第三個錦囊中裝的是什么?

  莫非,我和趙云錯過了什么,漏掉了諸葛亮的什么計劃?

  想到這兒,我趕緊打開第三個錦囊。

  第三個錦囊,畫著一幅畫。

  一個威武雄壯的將軍,率領著幾百人的士兵,正在忙著將一處江邊的沉船鑿穿。

  遠處,影影綽綽的身影,似乎是敵軍將至。

  除此之外,再無他物。

  這是什么意思?

  我有些不解。

  趙云也搖了搖頭。

  想到我才是軍師,趙云只是一員武將,解讀這幅畫的人,應該是我,而非趙云。我便放棄了從趙云口中得到答案的幻想,低頭思索起來。

  諸葛亮不會無緣無故的畫這么一副畫給我,肯定是有所深意。

  沉船,大江,追兵。

  當一個人全神貫注思考問題的時候,總會將一些關鍵要素提煉出來。

  當我提煉出這些要素的時候,一個穿越前的成語,浮現(xiàn)在了我的腦海。

  “破釜沉舟”。

  我喃喃著。

  趙云不解的看著我,在他們這個時代,顯然還沒有這個成語。

  此時,我正在全身心的思考諸葛亮的畫外之意,生怕趙云打斷我的思路。

  因此,我揮了揮手,打斷了趙云的詢問。

  破釜沉舟,講的是項羽背水一戰(zhàn),以弱勝強的故事。

  莫非諸葛亮是在暗示我,他也要背水一戰(zhàn)?

  只是,這顯然是沒有意義的。

  諸葛亮的畫外之意,絕非只是傳達自己背水一戰(zhàn)信念。

  那么,背水一戰(zhàn),需要我做什么?

  我陷入了沉思。

  背水一戰(zhàn),最關鍵的是要將退路截斷。

  荊州如今的退路在哪里?

  就在于通往東吳的這條江上。

  如果要依靠這條江背水一戰(zhàn),就必須要把渡江的渡口封閉。

  就這樣,我按照穿越前上大學時,學到的反推法,一點點的推敲著諸葛亮的意圖。

  最后,當我再次抬起頭的時候,我和趙云已經(jīng)快要度過江水,抵達荊州的領土了。

  荊州通往東吳的渡口門戶,就是江夏。

  我看著趙云,問道。

  “子龍,以你個人之力,可否將岸邊這些舟船摧毀”?

  趙云一愣。

  說出這些話的時候,我轉身望著岸邊的舟船。

  這些舟船,數(shù)量極大,但是并非軍船,而是民間所用的商船。

  逃亡的百姓,就是乘著這些商船,逃亡東吳的。

  江夏的士兵,沿岸往來巡邏,維持秩序,看起來不過幾十人。

  從江夏士兵的態(tài)度來看,似乎劉備他們并不禁制百姓前去東吳。

  但是已經(jīng)琢磨透了諸葛亮錦囊意思的我,自然明白其中道理。

  劉備他們是不想這些百姓逃亡東吳的,這不僅有損于軍隊士氣,同時,也無意中減少了后期補充兵力的來源。

  但是劉備他們新得荊州,正是需要穩(wěn)固局勢,籠絡人心的時候,若是這時候強行將這些百姓綁在一條船上,難免會導致荊州反噬。

  因此,明面上,劉備他們只能暢通前往東吳的船只,放任百姓離去。

  而暗地里,諸葛亮則希望我和趙云能夠將這些民間的船只摧毀。

  一旦摧毀了這些船只,無疑可以在江夏引起騷亂。

  屆時,江夏就可以將渡口封閉,這就斷絕了百姓逃往東吳的通道。

  而劉備他們,也不用因此得罪百姓。

  當我將這些說給趙云聽的時候,趙云疑惑的神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狠厲之色。

  “我張龍,張虎,回來啦”!

  剛剛登上岸,趙云一聲大吼,就沖著巡邏的江夏士兵殺了過去。

  載我們的船夫,一聽這句話,嚇的掉頭劃船就跑。

  連船錢也不要了。

  既然諸葛亮不希望摧毀船只和劉備有所關聯(lián),又恰好我和趙云在東吳的掩飾身份是張龍、張虎這兩個悍匪。

  是以我和趙云依舊用這兩個身份行事。

  趙云雖然只有一人,但是卻沖出了千軍萬馬的威視。

  江夏拿下巡邏的士兵,被趙云一個人沖散陣型,紛紛潰逃。

  百姓則尖叫著,拼命往后退。

  看來,張龍和張虎這兩個悍匪,在荊州還是頗有些威懾力的。

  我好整以暇的走向陳列船只的地方,心中突然有些犯難。

  這么些船,怎么摧毀呢?

  一個個去鑿,以我和趙云兩個人的力量,不知要干到何時,用火燒?卻又不知該如何點火?

  就在這時,幾個潰逃的江夏士兵邊逃邊喊。

  “大膽賊子,此處存有軍中火箭,爾等怎敢造次”。

  聽聞此言,我不由有些想笑。

  這簡直就是生怕我和趙云不知道怎么毀掉船只,可以提醒我們了。

  想必這些話,是諸葛亮提前安排下來的。

  順著這幾個逃亡的士兵的目光,我和趙云找到了一堆隱藏在小木屋里面的火箭。

  點上火,我們宛如游戲的童子,沖著岸邊的船就是一頓亂射。

  一時之間,火光大起,

  當我和趙云將岸邊的船都點燃后,江夏城內(nèi),一隊士兵井然有序的圍了過來,為首的人,正是劉琦。

  “大膽賊子,膽敢如此造次,快給我亂箭射死”。

  劉琦似乎不認識我和趙云,沖著身邊的士兵下令。

  我心中一驚。

  媽呀,難道我理解錯諸葛亮的意思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