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秀感到有些為難,主要是她不知道這東西真的是否能帶來收入,誰會花錢來聽一個初中文化的人的講座?這不是笑話嗎?
于是劉嘯就不斷的給母親“洗腦”,讓她好好學習一下,萬一可以呢,劉向學也抱著看熱鬧的態(tài)度,讓自己的妻子學習一下,畢竟這是兒子辛辛苦苦寫出來的東西。
“好吧,我就學習一下吧!”
最后張文秀終于答應了下來。
吃過晚飯,張文秀就拿起這這頁紙開始備課,這是初中知識,里面的一些知識點已經有些忘記了,劉嘯就講解給母親,很快,張文秀就被這些知識所吸引,仿佛又回到了當年想考大學時的狀態(tài)。
此時此刻,距離豐城一百多公里外的沈城,雖然現在已經是下班時間,但遼北經濟日報大樓編輯部里依舊異常忙碌。
沈城是遼北省省會,也是全國最大的城市之一,不管是經濟還是政治影響遠非豐城所能相比。
在豐城,道路上的汽車多是運輸用的卡車,最普遍的是渾身綠皮的東風卡車,除此之外就很少有其他牌子的汽車。
但在沈城,道路上的汽車品牌多得多,比如毛熊國的“拉達”、“伏爾加”,島國的“豐田”,有時還會有西德的大眾和奔馳出現。
每到下班時候,道路上就會有大量的工人騎著自行車,場面十分壯觀,畢竟這座城市可是擁有七八百萬的人口,是豐城的四倍還多。
王耀武是遼北經濟日報編輯部的副總編輯,這些日子可把他忙壞了,每天都要根據國家的報紙公布的消息編寫文章,可國家主流報紙上對當前經濟的分析文章卻時常矛盾。
比如前一階段群眾日報還發(fā)表文章,說當前經濟發(fā)展出現問題,改革的力度需要加大,可沒過幾天就變了論調,說當前經濟調整需要循序漸進,不能過于迅速。
連上面都還在加快改革和循序漸進之間徘徊,下面的人更是搞不清頭腦。
王耀武做為一位資深的經濟日報編輯,對當前的經濟情況很了解,國家在兩方面不停的徘徊也是可以理解。
經濟改革本質上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這是大勢所趨,國家上下都已經初步得到認同,只是要采用什么手段進行。
如果加快改革速度,那很多問題都會冒出來,到時候社會很可能會不穩(wěn)定,于是國家采取了循序漸進的方式,但現在也有問題了,那就是物價有些失控,通貨膨脹很高。
通貨膨脹的原因是因為老百姓所需的物品緊缺,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國家的生產力不足,同時隨著老百姓工資提高,對物質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結果就出現了矛盾,也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第二的原因就是大量的物資囤積在大企業(yè)手中,這些物資以國家計劃價格購買,但并沒有直接進入市場,其中原因很復雜,其結果就是讓市面上的物資價格提高。
兩個原因的本質還是價格問題,而且問題越來越突出,幾乎到了要爆發(fā)的階段。
面對飛漲的物價,國家也在積極應對,最普遍的觀點就是馬上實行價格闖關,實現雙規(guī)統(tǒng)一。
不過有個問題,那就是自華國成立以來實行的就是計劃經濟,對市場經濟一竅不通。
如何把計劃經濟平穩(wěn)的過度到市場經濟,這是一個大問題,因為沒有經驗可走,特別是華國這樣人口眾多的國家,一旦出問題就是大問題,誰也承擔不了。
好在國家改革開放后,和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漂亮國關系越來越好,雙方在很多領域開始合作,特別是經濟學術領域,不少漂亮國的經濟學家為華國出謀劃策。
最近這段時間,一位名叫弗里德曼的漂亮國人來到了華國,此人被西方國家譽為“價格理論之父”,他主動前來為華國的價格改革提出了“一劑良方”,
王耀武做為遼北省經濟日報的副總編輯,時刻都了解這位“價格理論之父”的情況,他來到華國做了好幾場演講,其核心就要讓華國通過所謂的“休克療法”度過這次危機。
根據王耀武得到的信息,國家已經初步接受了對方的提議,正在做著“休克療法”之前的工作,可能就在近期便要實施。
王耀武的桌子上放著大量資料,都是關系市場經濟的相關書籍和文章,但理論畢竟是理論,要應用到實際總會出現偏差。
休克療法能否取得成功?這不好說,起碼王耀武不敢肯定,畢竟經濟問題很深奧,特別是市場經濟,完全是兩眼一抹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王耀武喝了一口濃茶,揉了揉眼睛,這幾天看書看的頭發(fā)暈,沒辦法,經濟學屆正在大討論,遼北省當然也不能“幸免”,而且還是主戰(zhàn)場。
沒辦法,沈城是全國最大的工業(yè)城市,擁有眾多的國家企業(yè),很多物資都來自這里,價格并軌對沈城的影響非常大,甚至決定著價格并軌實施的成敗,很多人的眼睛都盯著呢。
王耀武無意間看到桌角處放著一摞信件,這都是熱心讀者的來信,有些是訴苦,有一些還會提出一些建議。
當然,連經濟學家都搞不定的問題普通人又豈會解決,雙方的眼界都不在一個層面,不過王耀武有時也會讀一些來信,也算是聽一聽基層人民的心聲。
王耀武隨意翻了翻,突然發(fā)現了一封信,信封鼓鼓的,比其他信件都厚實,看來寫了不少紙。
信封中央還寫了一段話:關于當前社會通貨膨脹現象以及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一點見解。
“嗯,這封信有點意思,看來懂的一些經濟問題?!?p> 一個通貨膨脹,一個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這三個詞語可不是普通人知道的,至少得是經濟學的大學生。
“看看吧!”
王耀武撕開信封,里面足有十張稿紙。
“寫的真不少,快成一篇論文了?!?p> 王耀武隨意的看了起來,但很快臉色就變得鄭重,先是用衣服擦了擦他的老花鏡,然后將稿紙端正的放在桌子上,一頁一頁的研讀起來。
“對漂亮國的市場的研究有理有據,寫的好呀!”
“嗯,分析的非常透徹,想不到這位作者對市場經濟有著如此深刻的了解,妙哉?!?p> “這個………兩個國家的制度完全不同,西方的市場經濟不會完全適應本國市場,所以,萬萬不能一味照搬,要不然會出大問題,這個結論可是有些…………?!?p> 王耀武花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將文章看完,這篇文章讓他都受益匪淺,特別是前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析華國和漂亮國兩國不同的國情,由此出發(fā)產生的市場規(guī)律。
第二部分重點闡述的是華國當下的經濟問題,大家熟知的問題并沒有做過多的闡述,畢竟都知道,主要是從人們的心理方面說明。
華國老百姓這些年對貧窮充滿了恐慌,特別是食物和生活用品,已經到了風聲鶴唳的程度,聽到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讓老百姓的心理發(fā)生變化,進而長生不理智的搶購行為,從而加劇產品的供應不足,這是西方人不可能出現的問題。
第三部分就是從前兩部分得出的結論:西方的市場經濟體系對華國只有借鑒作用,沒有決定作用。
如果完全照搬,人們的心理會徹底失控,到時候通貨膨脹更加嚴重,唯一解決的方式就是加大進口,同時整頓計劃價格亂像,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漸過度到市場經濟,可能用半年,或者一年時間,多管齊下才能實現經濟軟著陸。
王耀武覺得這篇文章水平很高,就是知名的經濟學家,恐怕也未必能寫出這樣的文章。
而且他感覺作者很多地方都是一帶而過,并沒有完全展開說,可能是篇幅的問題吧,顯然留有余地。
但文章也有一個根本問題,那就是最后的結論,作者非常確認價格闖關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實施就會出現問題,這對嗎?
王耀武已經得到了確切消息,國家會實行價格闖關,但不會對外公布,因為害怕老百姓恐慌。
在國家看來,實施價格闖關后,物價可能會有短暫提升,但隨著大量商品進入市場,很快會平復下來,那時就成功了,可這篇文章中肯定的說不會成功,跟國家的思想不一致。
經濟學界存在不同的觀點,可不管是哪個觀點也不敢說另外一個觀點是錯誤,只能是可能。
王耀武覺得這篇文章很有價值,當然,結論不一定對,拋去結論,其他內容對他非常有啟發(fā)。
“是誰寫的?”
他翻到最后一張紙,結尾處的署名是劉向學。
“沒聽過這個名字。”
再看對方的工作單位:豐城市第三軸承廠副廠長,還有一個企業(yè)電話。
“劉向學這個人不簡單呀!應該是名國家重點大學生。”
王耀武覺得對方至少得五六十歲,。
他的腦海中出現了這么一副場景:一位知識淵博的經濟學者,一身本事無法施展,然后委身在豐城一家不知名的小工廠里,終日與鋼鐵機械為伍。
此時的他應該已經垂垂老矣,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雖然年紀大了,但對國家依舊充滿了感情,一雙慧眼看到了問題所在,所以寫出了這篇文章。
想到這里,王耀武有些感動,覺得這位老先生真是不容易,要是早點被發(fā)現,很可能成為一位對國家有影響的老專家。
“不行,我得打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