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奶奶
奶奶是在我讀大學的時候去世的,離現(xiàn)在已有二十多年了。雖說時隔那么多年,但與奶奶有關(guān)的許多點滴,至今還記憶猶新。
在我記事以來,奶奶已是七十來歲了,滿臉的皺紋,歲月的刻刀早已在她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眼睛花了,耳朵不好使了,門牙完全脫落了,腰也彎了,背也駝了,印象中就是一個典型的農(nóng)村老太太。
奶奶有自己獨特的飲食習慣。由于大部分牙齒都已脫落了,硬的東西她吃不動,只能吃軟的。每頓飯煮一茶盅的米,熬成飯稀,然后放入幾匹青菜葉,加上一小調(diào)羹的油和一點點鹽。幾年如一日,每天飯食都是青菜稀飯,從不變化。即使是逢年過節(jié),她也不吃肉,偶爾吃一次,也就吃拇指大小那么一塊,用手撕碎了吃。鄉(xiāng)鄰有客事,她也只是去別人家里坐坐,和其他老人閑聊一下,從來不在別人家里吃飯,因為那些飯食都不合她的胃口,她每天的飲食是青菜稀飯,一直到去世,都沒有變。
奶奶雖說老眼昏花了,但在陽光溫暖的天氣里,她有時也做一點針線活,按她說是三分看,七分摸,主要是縫縫補補。在我還小的時候,父母忙于農(nóng)活,就把我交給奶奶來領(lǐng),那時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給奶奶穿針線,針眼小,奶奶看不見,就讓我給她穿線,一根線成功穿過針眼,遞到奶奶手里,大聲告訴她線穿好了,那一刻覺得自己特別有成就感。當不需要穿線的時候,就在她的附近玩耍,玩累了就席地睡一覺。睡醒了后,餓了就讓奶奶給我熱飯,吃飽了,再接著玩……
在記憶里,奶奶的兩樣東西印象特別深刻─拄棍和小茶罐。
奶奶彎腰駝背了,行走不方便,終日里拄著一根竹棍,這根竹棍,被奶奶的手摸得光滑油亮。在奶奶坐著休閑或做事時,就會把拄棍放在自己的身邊。我們幾個兄弟,此時就搶著把奶奶的拄棍拿來當打仗的武器玩。玩著玩著,就跑遠了,當奶奶要用她的拄棍時,就大聲呼喊我們的乳名,可小孩子只顧著玩,哪里聽得到奶奶的呼喊,奶奶就只能顫顫巍巍,摸索著找我們。有時,她找到了我們,可我們早玩膩了她的拄棍,不知扔到哪兒了,這時我們又只能為奶奶到處找拄棍了……奶奶那根光滑油亮的拄棍就這樣深深地烙印在了童年的記憶里。
奶奶每天喜歡喝一點茶,她說,茶可以幫助消化,喝點茶不僅可以解渴,對身體也有好處。奶奶喝的茶葉,特別講究,茶葉是親自采摘,也是親自烘焙的,集市上的茶,她一律都不喝。沏茶也很講究,她有一個可以大約放一茶盅水的小土茶罐,把小茶罐放在火塘的炭火上,然后放入茶葉,慢慢烘烤,等茶葉變黃,再用滾燙的沸水倒入小茶罐里,小茶罐里就會有許多的泡沫涌上來,奶奶把小茶罐移到火塘邊,讓泡沫慢慢消失,然后再添上一點沸水,浸泡三兩分鐘,倒入茶盅里,一盅黃橙橙而又噴香的茶水就弄好了,此時,奶奶小心翼翼端起茶盅,抬到鼻子前,閉上眼睛聞一聞,接著嘬著嘴吹一吹,咝溜溜一聲,啜飲一小口含在嘴里,幾秒鐘后才咕嚕咽下喉嚨,看到此番情景,我疑心那茶水是不是比我們吃的糖水還要讓人舒服。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有一次,趁奶奶不注意,我偷偷嘗了一口她的茶水,其結(jié)果是苦的。這就讓我一直有一個疑問,那么苦的茶水,怎么奶奶喝起來卻如此享受?這個困惑我多年的疑惑,一直到我成年,也學會了喝茶,才找到答案。奶奶的小茶罐,不僅是她沏茶的工具,更是她感受生活真諦的載體,這些都是我在人生的閱歷中漸漸感悟出來的。
奶奶晚年飲食清淡,性格和藹,又閑不住,所以身體一直還算好,沒有什么大病,在她八十三歲那年去世。在缺醫(yī)少藥,生活艱苦的二十年前的農(nóng)村人來說,這個歲數(shù)的人也算是長壽的了(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