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孫武叔,名州仇,叔孫成子之子。
成子當初準備立武叔為繼承人的時候,公若藐(叔孫氏族人,藐乃叔孫氏之族)便堅決表示,不行。
不過,成子沒有理睬他的意見,依然立了武叔為繼承人。
等到成子去世,武叔成為叔孫氏的宗主,叔孫氏有一個叫做公南的家臣,派人想要射殺公若,沒有成功。
公南后來做了叔孫氏的馬正(卿大夫家臣,掌管卿大夫家斌家車馬之政令,即家司馬),便讓公若去做郈邑宰。
武叔同樣不喜歡公若,成為叔孫氏宗主之后,就讓郈邑的馬正侯犯殺死公若,侯犯也沒有成功。
于是,他手下的圉人(官職,掌管養(yǎng)馬放牧)就表示,我拿著劍進過朝堂,公若一定會問,這是誰的劍。我告訴他這是您的,公若一定會仔細看這柄劍。這時我裝作不懂禮節(jié)而把劍尖遞給他,就可以殺死他了。
侯犯覺得他的辦法不錯,便同意了。
等到事情真得如此進行,公若便表示,你要把我當吳王嗎?
圉人因此便殺死了公若。
原本情況發(fā)展到這里,事情可以說是結束了,叔孫氏的宗主和馬正厭惡的人,徹底消失了,叔孫氏應該是要安定下來了。
可侯犯殺死了公若,便帶著郈地人叛亂,給叔孫氏和魯國帶來了更大的麻煩。
以惡行來達成目的,那么人們就知道可以為惡,更加沒有顧慮得去為惡了。
武叔是叔孫氏的宗主,公南是叔孫氏的重臣,他們對于叔孫氏的人一而再,再而三得下手,為的是叔孫氏的好?還是大家的好?都不是,皆是個人的私欲好惡。
上位者如此,其下必然效仿。
武叔若是能夠掌控叔孫氏倒也罷了,權勢的爭奪交鋒,止不住私欲的橫行,不過是今日你壓過我,明日我壓過你,如此而已。
可武叔哪里能夠比得上成子、昭子,季氏的遭遇便就是叔孫氏的境況,家臣把持權力,上下離心離德,禍患本就是要來的,自己卻又偏偏要弄出些亂子來。
許不以為意,或是自以為是,可禍患來的時候,總是焦頭爛額。
一言以概之,比起其父、其祖,無能也。
郈地之亂,叔孫武叔與孟懿子率兵包圍郈地,可卻沒有攻下。
秋季,武叔與懿子率兵與齊國軍隊一起包圍郈地,可依舊沒有攻下。
武叔于是找到了郈地的工師駟赤,對他說,郈地,不僅是叔孫氏的憂慮,更是魯國的禍患,您將要怎么辦?
駟赤便對武叔,表示,我的職守,就在《揚水》最后一章的四個字上。
(《揚水》即《詩經(jīng)·唐風》中的《揚之水》,最后一章為‘揚之水,白石粼粼。我聞有命,不敢以告人?!?,此處當指‘我聞有命’。)
武叔聽了之后,就向駟赤叩首。
等到武叔走后,駟赤就向侯犯建議,他表示,郈地處在魯國與齊國之間,卻不事奉其中一國,這必定是不行的。您為何不請求事奉齊國以來統(tǒng)治百姓?不這樣做的話,郈地的人就要叛亂。
侯犯聽從了駟赤的意見,便請求事奉齊國。
可等到齊國的使者到了,駟赤和部分郈地人就在郈地宣傳,他們表示,侯犯想要將郈地交換給齊國,而齊國則要將郈地人從郈地遷走。
郈地人感到害怕,駟赤便又對侯犯說,郈地的百姓與您的意見不同,不如將郈地與齊國人交換,為什么要死守郈地呢?您所得到的也會等同于郈地,還可以緩和禍患,為什么要待在這里呢?齊國人一定會以郈地逼迫魯國,這樣必然會加倍給您土地。何不在您的門外多準備一下皮甲,以防發(fā)生意外。
侯犯又聽從了駟赤的話,于是便在門里多準備了一些皮甲。
之后侯犯向齊國人請求用郈地交換齊國土地,齊國官員則要求視察郈地。
等到齊國的官員將要到達,駟赤就派人繞著郈邑喊叫,齊國的軍隊要來了。
郈地人因此驚懼,穿上侯犯準備的皮甲包圍了侯犯。
駟赤假裝要射這些人,侯犯阻止他說,請想辦法為我免除禍患。
侯犯向郈地人請求出走,大家都同意了。
侯犯先準備到宿地(齊地,今山東東平宿城),駟赤走在后面,每出一道門,郈地人就將門關上。
等到了外城門,郈地人攔住了侯犯,對他表示,您拿著叔孫氏的皮甲出走,官員門如果因此治罪,臣下們感到害怕。
侯犯表示,叔孫氏的皮甲都是有標識的,我不敢?guī)С觥?p> 他對駟赤說,你就留下來與他們對對數(shù)量。
于是,駟赤便留下來,接納了魯國人。
侯犯逃亡到齊國,而齊國則將郈地還給了魯國。
冬季,叔孫武叔到齊國聘問,感謝齊國將郈地歸還。
齊景公設享禮招待武叔,對他說,子叔孫!如果郈地在魯國其他的邊境上,,寡人怎么會知道呢?正應為郈地與我國相交,所以我才敢替您憂慮。
武叔回答,這不是我國國君的愿望。我們所以事奉國君,是為了國家疆土的安全,豈敢為了家臣的事情而勞煩國君的執(zhí)事?不聽從號令的臣子,是天下所共同所厭惡的。齊侯難道要用這來作為對我國國君的賞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