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小學(xué)課業(yè)壓力已經(jīng)不輕了,也漸漸開始流行各種課外補習(xí)班和興趣班了。主席的口號“鍛煉身體,保衛(wèi)祖國”慢慢褪去,各種老師也慢慢開始偷偷摸摸霸占體育課。下課10分鐘對于我們這群天性愛玩的孩子是有多么重要。也由于只有十分鐘,對游戲本身要求頗高:回合用時短,多人參與,占地小,游戲器具簡單。小孩子創(chuàng)造自己愛干的事情上都是天才(現(xiàn)代教育是不是該反?。浚禾R,毽子,翻花繩,跳房子,跳皮筋,丟沙包。樣樣都是神奇的創(chuàng)造。跳馬不需要任何道具。猜拳輸了的做馬。一般分四到五個高度等級。一級是抱膝蹲下的高度,二級是彎腰成九十度,三級是彎腰45度,四級是直立低頭。一級一級跳,沒跳過的下輪就做馬。這游戲一般是男孩子玩,女孩子穿裙子不方便,再者這胯下之辱她們接受不了。女孩子喜愛的是在教室過道踢毽子。一坨重物上插上幾個不知道什么毛,踢來踢去不能讓它落地。應(yīng)該是古代蹴鞠的一種簡易的延伸吧。我不是很中意這個游戲,覺得玩這個的男孩子都很娘。翻花繩在邵陽叫“剝撈”。歷史悠久,蒲松齡“聊齋志異”里曾有記載。只需要一根線打個結(jié),可以單人,也可以兩個人一起。我一般都是和同桌的女孩子玩,雖然也有點兒娘,但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圍。有時候老師拖堂,只有個5分鐘休息。不想拔腿出門,這個就是方便快捷?;右彩切U多的,還需要動腦思考,鍛煉三維立體空間感。我記得的花式有降落傘,掃帚,松葉,太陽,電鋸,魚,汽車。幾乎每個班級門口的地上都有用粉筆畫的格子,一般是八格加上起點和終點。過程中單雙腳互換,到終點轉(zhuǎn)身再回到起點需一氣呵成,用時少且都踏準格子的人為獲勝者。這個游戲我不是太擅長,一般是瘦且矮的孩子比較靈敏。跳皮筋是扎扎實實女孩子玩的游戲,由于我異性緣比較好,有時也會被她們拖去一起玩。我受不了自己單腳起跳,用右腳去勾繩子,配合扭秧歌時嘴角上揚的那份迷之自信。跳繩高度也是逐步升級的。另外,丟沙包算是男人比較鐘愛的游戲了。有力量,有技巧,需要反應(yīng)。一個拳頭大的布袋里裝滿沙子。兩人對站兩邊,你投我躲,我投你躲。一來一往。游戲里包含的深度也夠,考驗著心理和身體雙方面。男生有時候比較容易上頭,丟來丟去的力量越來越大。但即使被砸中疼痛也剛剛好。有痛感,但也還不至于導(dǎo)致一場架。這些許課余活動對身體基本素質(zhì)還是有一定積極作用的,并且也能融洽學(xué)生間的關(guān)系??上r間有限,不過也許正是時間有限,才那么讓人向往和珍惜吧。這些游戲只存在于人一生中的某一些階段,時間過了,它們也就跟著過了。錯過了,長大也不會去玩了。在什么年齡就應(yīng)該干什么事,活在當下,有些東西過了就真的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