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卷官們評完卷后,文華殿外等候的兩名太監(jiān)立即就去乾清宮向隆慶皇帝匯報,徐階、李春芳也帶領(lǐng)著各讀卷官至中極殿丹陛下候立。
因明日就要在皇極殿中進(jìn)行新科進(jìn)士傳臚大典,是以,這三鼎甲及前十名次必須在今夜定好,故也不得不將隆慶皇帝從龍床上叫醒。
一刻鐘后,隆慶皇帝穿著一身天子常服駕臨中極殿,至御座上端坐。
殿試為皇帝獻(xiàn)策,自宋以來,殿試策文,皇帝不親自閱卷,而是由官員讀給皇帝聽,因此主持殿試的官員,都稱為讀卷官,而非閱卷官。
徐階等一眾讀卷官行禮之后,隆慶皇帝便居高臨下道:“眾卿連日閱卷,辛苦了?!?p> 徐階躬身道:“臣等為國選才,不敢言苦?!倍笈踔x出的三鼎甲考卷,秉道:“陛下,臣等已從四百名貢士中,選出十五份優(yōu)卷,供陛下御覽排名。”
隆慶臉上有些倦意,說道:“先把三鼎甲的名字報來?!?p> 徐階道:“陛下,按規(guī)矩是要先定了名次再拆號?!?p> “規(guī)矩,規(guī)矩,整日都是規(guī)矩!”隆慶皇帝難得的發(fā)起怒來,“朕是天子,這些士人都是朕的臣子,難道朕會厚此薄彼嗎?”
顯然,就算是隆慶這樣的寬厚皇帝,也被官員們束縛的有些忍受不了,這是尋機(jī)發(fā)火以示不滿呢。
不過徐階不是李春芳,他連嘉靖的怒火都承受得住,更何況眼前這個高居在上的隆慶皇帝,只是輕描淡寫道:“祖制如此,臣不敢違,請陛下恕罪?!?p> 隆慶張了張嘴,知道他發(fā)火也沒用,只能無奈道:“祖制如此,那便將卷讀來吧。”
當(dāng)下居首的徐階持卷至御前跪讀,這讀卷也從讀卷官們選好的三鼎甲開始,其順序也是這些讀卷官定好的名次,一般來說,皇帝也會尊重他們的意見,所排名次不會有太大變動,尤其是三鼎甲,在所薦三人中重排名次,但前三名卻仍是在這所薦三人之中。
徐階讀畢,李春芳、楊博依次進(jìn)而讀卷,清朗宏亮的聲音在中極殿中回蕩。
徐階、李春芳、楊博讀完所薦前三卷后,便請隆慶皇帝定下這三卷名次。
而隆慶聽完三卷,面無表情,心中卻有怒意。他雖無他父親那樣的才學(xué),但考生文章的優(yōu)劣,還是可以聽得清楚的,這些官員所薦的卷子,確實(shí)也都文采飛揚(yáng),但他卻都不甚滿意。
這三卷,雖是言之有物,但無一例外都透露著‘圣天子垂拱而治’、‘委權(quán)柄于內(nèi)閣,交政務(wù)于六部’的意思,徐階將這樣的卷子薦為三鼎甲,其意不言而喻。
良久,隆慶開口道:“眾卿且將其余薦卷一一讀來,三鼎甲容后再定?!?p> 眾讀卷官皺了皺眉,皇帝這是對他們所薦三卷不太滿意啊,但定三鼎甲是皇帝的權(quán)力,他們也不好說什么,皆應(yīng)了聲‘是’,便繼續(xù)讀了下去。
讀卷官又讀了四篇文章之后,隆慶仍是一言不發(fā),顯是還不滿意。
這時吏部侍郎殷士儋道:“陛下,此篇策文為一考生所作萬言策,請陛下細(xì)聽。”
隆慶聽了,頓時露出感興趣的神色,道:“哦,竟還有考生在殿試中獻(xiàn)萬言書,那朕可要好好聽聽了。”
殷士儋當(dāng)下讀道:“臣聞人君之治天下者也,必安攘并舉,而后可以成天下之至治,必明斷并行而后可以收天下之實(shí)功……”
剛讀到這里,高舉御座之上的隆慶皇帝就面露喜色,坐端正身子,仔細(xì)傾聽。。
待聽到‘賦稅不均,徭役日重,民命不堪’這些話,隆慶不免有些龍顏不悅,但他久在裕邸,深知大明天下并非堯舜治下那般美好,大多數(shù)百姓反而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弊端實(shí)在不少。
接著聽下去,土地兼并、士紳宗藩優(yōu)免、天災(zāi)人禍、軍制積弊,這些尖銳問題一一剖析,隆慶皇帝越發(fā)心驚,照張敬修這般說,大明豈不是危在旦夕,亡國就在眼前?
但張敬修不是光提問題,一味指責(zé),而是都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yīng)的策略,并且都十分大膽,仔細(xì)思之,這些策略都是損士紳、豪強(qiáng)、宗藩的部分利益,減輕底層百姓負(fù)擔(dān),對大明江山有利之策。
由于文章太長,隆慶聽得都有些忘記中間說了些什么,但對其中所提積弊和策略,及幾句合他心意之話,記得是一清二楚,如‘賞罰欲必以信,轟然如雷霆之鼓于天,而威不可測也。然后君宰其權(quán),臣能其事,上作其氣,下效其能’……
殷士儋讀完之后,隆慶不由問道:“眾卿以為此文如何?”
眾讀卷官都是訝然,天子前面七篇都沒有問過,唯獨(dú)這一篇策文了。
楊博當(dāng)下道:“陛下,臣以為此文見解之深,便是賈誼復(fù)生,也不過如此,臣以為非狀元不足以揚(yáng)其名?!?p> “嗯”,隆慶滿意地點(diǎn)點(diǎn)頭:“楊卿言之有理。”
剛讀完卷的殷士儋也是道:“陛下,臣也以為此文言盡我朝積弊,其中之策若能有效行之,我朝必可長治久安,有如此之才者,當(dāng)點(diǎn)為鰲頭?!?p> 趙貞吉也是出班道:“臣也以為此文極好,這張敬修雖是張閣老之子,年歲尚幼,但其有天縱之才,腹有韜略,此乃天降良才于我大明啊。”
隆慶驚喜道:“此文就是張先生之子張敬修所作?難怪能寫出這驚人之策。”而心中想的卻是,張先生果然為朕股肱之臣,連其子也在這殿試策中要朕乾綱獨(dú)斷。
而且,張敬修這策論雖然洋洋萬言,但沒有空洞的套話,言辭懇切,分析透徹,忠君報國的惓惓之心溢于言表,點(diǎn)他為狀元,可謂實(shí)至名歸。
楊博笑道:“正是此人所作,四百名貢士中,也只有他寫出了這萬言書,故而無需拆號,便可知此文為其所作?!?p> 隆慶含笑點(diǎn)頭,又問道:“徐先生以為如何?”
徐階躬身道:“三鼎甲乃陛下欽定,臣不敢越權(quán),但由陛下做主?!弊笥也贿^一個狀元而已,犯不著為此逆了天子之意。
見徐階不反對,隆慶當(dāng)即提起御筆,在張敬修這萬言策卷首處寫下‘第一甲第一名’六個朱字,你既言‘木秀于林,雖遭風(fēng)侵仍堅其心;行高于人,雖受人非仍立其志’,朕就將你點(diǎn)為狀元,將你這萬言策頒于天下!
在得知張敬修得中經(jīng)魁時,隆慶便想起去年他第一次駕臨國子監(jiān)時,曾看過張敬修寫過的文章,文章內(nèi)容雖已是不大記得,但那幾句與眾不同的句子,他卻還還記得。
定完狀元,還有榜眼及探花需天子欽定,讀卷官們繼續(xù)讀其他薦卷,但這十五份薦卷中,隆慶除了對張敬修卷子滿意之外,其余都不甚滿意,當(dāng)下令取散卷讀之,這些朝廷重臣頭一次發(fā)現(xiàn),這向來極好說話的隆慶皇帝,竟還有如此難纏的時候,這已是對他們極不信任了。
此刻,徐階的臉色雖是如常,但心中已然對天子的不信任,有些意冷,他已在盤算著明日傳臚大典之后,便上表辭職。
定三鼎甲,全看皇帝的心意,眼下皇帝執(zhí)意如此,徐階也不好當(dāng)著眾位大臣的面駁了皇帝之意,當(dāng)下與眾讀卷官去取了些散卷,呈給皇帝御覽。
而這一次,因有張敬修卷子為參考,他們也明白了天子之意,所取散卷基本都合隆慶心意。
這下,隆慶皇帝很快就定好前十名名次,其中也有部分為眾讀卷官所薦卷子,他雖是難得任性一次,但也沒有徹底拂了這些朝廷重臣的臉面。
此時已是亥時末了,讀卷官們捧著御筆欽點(diǎn)的三鼎甲及其他前十名的卷子,來到皇極們內(nèi)閣,把其他卷子全部拆號,由首輔徐階用朱筆寫黃榜,榜單用黃紙裝裱兩層,金光燦燦,所以又稱金榜,交由尚寶司用皇帝寶印鈐于榜上,制敕房官隨即開寫傳臚貼子,黃榜授給禮部尚書高儀,傳臚貼子授鴻臚寺卿籌備傳臚典禮,一切都有條不紊。
夜深,讀卷官忙完之后,仍是出了皇城,各回家中過夜。
出宮之時,左都御史王廷忍不住向徐階問道:“元輔,陛下今夜如此,到底是何意啊?”
徐階卻是搖頭未答,帶著五味雜陳的心情乘轎直往府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