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仙俠

我去西游立天庭

第二章 拜師之旅?

我去西游立天庭 默無言2 2214 2021-02-13 17:29:14

  李清源順著他的目光一瞧,只看遠處有一座荒山,遍生雜草,哪里可能是什么仙山福地。

  他不屑道:“猴兒你眼睛一向好使,莫非是想仙山想地魔怔了,這明明是座禿山嘛?!?p>  猴子卻辯駁道:“胡說,俺看這山靈秀,定是一座仙山,你聽,還有歌聲傳來呢!”

  嗯?

  李清源疑惑了,他見猴子神色鄭重,一點不像開玩笑的樣子,也忍不住凝神靜聽起來。

  可過了半晌,他也未聽到什么歌聲。

  “你真聽到歌聲了?”

  猴子看他竟不信自己,急的直撓后腦,“真地真地?!?p>  這是怎么回事?

  李清源納悶,他雖是靈猴,但自己破了三關(guān),五感比他敏銳多了,怎么他聽到了,自己卻聽不到呢?

  但他哪敢輕視對方,遂道:“行,咱倆吃些東西,便往那處看看?!?p>  猴子看看那仙山距離確實極為遙遠,他腹中也是饑餓了,贊同道:“好吧?!?p>  二人把包放下,李清源自包中取出一口小鍋,又從懷里掏出幾個果子,他煮藥,猴子吃果,兩人囫圇填了肚子,便欲起身向那處行去。

  等李清源背起包,猴子卻有些不樂意了,他道:“源哥兒,你帶些藥材也就得了,這財貨濟得什么事,俺背著死沉死沉的,不如就扔在這里吧?!?p>  李清源揶揄道:“你哪里懂呀,這東西才好呢,有了它,便少了煩惱。”

  “俺混跡輾轉(zhuǎn)不少地方,見不少生民皆被這東西拖累,這有什么好處,你不妨與俺說說?這些人整日為了這東西奔波,到頭來化作一捧塵土,全不似俺倆只求長生,逍遙自在?!?p>  猴子言辭有些不滿,源哥兒人是極好的,也對自己脾性,周半童走后兩人一直相伴,但唯有這一點他對李清源極不滿,所以這番話等同質(zhì)問了。

  若他不說明白這東西有什么好的,說不得俺就不背了,讓他自去背去。

  李清源見猴子惱了,他也不怕,這猴子現(xiàn)在還沒有未來那個大圣脾氣,加上兩人交往日久,感情也確實挺好的。

  只是猴子卻經(jīng)常輕視凡人,這讓李清源挺不舒服的,而且對方是極為重要之人,這番對話,也是他故意引導(dǎo)之故。

  所以此時他籌措了一下詞匯,道:“你可知小民為何不求命?”

  猴子指指財物。

  “是呀,小民上有老下有小,沒了這東西如何贍養(yǎng)?。克怨艁硭颇阄疫@般修仙者,不是了無牽掛,便是舍了人倫,想要兩全其美者,便需有此物為憑了。”

  猴子點點頭,表示同意。

  李清源繼續(xù)道:“凡人一生下來,便有重重枷鎖捆縛,但也不是自身愿意如此,所以人人奮進,求取功名,為得便是改換命運呀,你我身在福中,怎能嘲笑小民不知修命呢?”

  這話看似教訓(xùn),但卻極有道理,猴子雙眸有些明朗,抓抓毛發(fā),繼續(xù)聽他講。

  “就算功名不成,也可明悟不少道理,若能成就,自己不修命數(shù),也可使子孫后繼。”

  “那凡民如此困苦,尚且奮進,正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唯自強’,這份斗志,便如同求仙訪道,若你我求不到仙法,與那些凡俗有何分別?

  凡俗求功名不成,但總有結(jié)果,你我說不定苦尋百年,哪日死了,只得葬尸荒野,被野獸豺狼啃食,還不及凡俗呢?!?p>  猴子聽到這里,心中反復(fù)思忖,越想越覺有道理,他背上包,一豎大指,稱贊李清源道:“源哥兒,你懂得真多!”

  他在人間混跡好些年,又在周半童家中讀了書籍,明白了不少道理,可哪里聽說過這等言論,聽到這里又有些明悟,他喜不自勝,作歌曰:“

  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

  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勞碌耽食圖富貴,廝殺爭斗不回頭。

  閻君取勾又何怕,繼子蔭孫衣不愁?!?p>  他邊唱邊往前走,對背上的財物再沒了抗拒。

  李清源跟在后頭,聽著他放生高歌的豪邁,亦生出了無限感概。

  前世他曾讀《西游》到猴子作歌一段,滿是對凡民的嘲笑。

  現(xiàn)在又聽他唱來,雖詞匯差不多,但立意卻天差地別。

  李清源露出如同老父親般慈愛的目光,望著猴子踏步往荒山走,心中別提多得意了。

  兩人行了一段路,走到荒山腳下,前面猴子忽然停住了,把包裹放下,站在原地不停作輯,口中道:“老神仙!弟子起手?!?p>  這猴子怕不是傻了吧,怎地和空氣說話?

  李清源心中疑惑,又聽猴子繼續(xù)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說出神仙的話來?”

  他上前拉了一把猴子,可他竟無知無覺,似根本忘了身后他的存在。又道:“我才來至林邊,只聽的你說:‘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饵S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而何?”

  接下來,他在李清源驚駭?shù)哪抗庀?,不停自言自語,似乎和一人對話,不一會兒,好像辭別了誰,又往前方行去……

  李清源跟在猴子后面,見他好像對道路極為熟悉,不大一會兒,便找到了一處山洞,猴子跟空氣一番對話后,允自進了那洞中。

  李清源不知猴子到底怎么了,心中有幾分猜測,卻又不敢確定,見對方進了洞,他在洞外猶豫半晌,一咬牙,也跟了進去。

  他一進去,便聽猴子在那洞中躺下,不斷自言自語,此時恰說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萬望師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賜個名字,卻好呼喚。”

  聽到這里,李清源再無疑慮了。

  難道這里就是“靈臺方寸山,三星斜月洞?”

  望著山洞中空蕩蕩的景象,李清源喃喃自語:“靈臺方寸?”

  所謂靈臺清明,方寸大亂,這二者皆是道家術(shù)語,是代指“心”之一字。

  而三星斜月,三星為“三點”,斜月為“彎鉤”,也分明印證心之所在呀。

  難道,猴子的一場拜師之旅,只是他的南柯一夢?

  想清楚了這些,李清源陡然卻想起了自己的遭遇。

  那我呢?

  自己之前所在的山也沒什么名字,觀又是師祖恬不知恥起的“大圣觀”,這也不成什么字謎呀。

  若強行詭辯,只能說師祖常常戲耍自己,惹自己總是羞惱。

  惱字通腦,難道,我跟猴子一樣,之前經(jīng)歷都是自身幻想出來的?

  不對呀,猴子天生地產(chǎn),自能明靈,可自己算個什么東西,難道自己也是個什么異種不成?

  不過這念頭只是稍縱即逝,他悶悶道:“不對,這里面必有大能做局,待我施展天眼通一看!”

默無言2

怕這里毒到各位看官,還是要解釋一下。   關(guān)于猴子求法的經(jīng)歷上,除了“靈臺方寸”,和“三星斜月”的字謎,百回本《西游記》其實有明確暗喻的。   首先是樵夫的經(jīng)歷。   大圣問樵夫,說你距離神仙這么近怎么不求法?   樵夫說我家中沒有兄弟姐妹,還有老母需要侍奉,所以每日砍柴,賣了供養(yǎng)母親。   這里樵夫的經(jīng)歷完全和禪宗六祖慧能一樣。   然后就是祖師給猴子的盤中之謎,這里也跟五祖?zhèn)饕吕徑o六祖的經(jīng)歷一模一樣,只是打頭是用禪杖并非戒尺,碓頭取代了腦殼,剩下的細節(jié)都是一樣的。   五祖當(dāng)年讓弟子作歇語,本是大弟子的神秀禪師作“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睂ⅰ懊?、靜”二字闡述的十分透徹。   但卻被彼時尚不會寫字的慧能作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蓋過。   這篇歇語闡述的就是佛家“空”與“無相”,加上祖師號“須菩提”,所以由此而論,祖師根本查無此人。   大圣后來常言自己“天生神圣”,也可以解釋根本沒祖師這個人。   但不排除本來百回本的作者,就是想留下懸疑,讓后人猜測。   所以祖師這個人,開什么腦洞的論述都有。   我這里講來猴子求法就是一場虛幻,但背后確實有大能布置,想來不算違和,望諸君接受。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