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和知足常樂
陽光的心態(tài)對于如今的社會的我們都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如何才能塑造陽光的心態(tài)?
活在當下(live in the present )的真正含義來自禪師,有人問禪師:什么是活在當下?禪師回答: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這就叫活在當下。一個人被老虎追趕,他拼命的跑,不小心掉下懸崖,他眼疾手快捉住了一根藤條,身體懸掛在空中,他抬頭向上看,老虎在上邊盯著他,他往下看,萬丈深淵在等著他,他往中間看,突然發(fā)現(xiàn)藤條旁有一個熟透的草莓。現(xiàn)在這個人有上去、下去、懸掛在空中和吃草莓四種選擇。你們說他會如何選擇?哪種選擇才是活在當下的心態(tài)。
擁有一個心態(tài)的人,懂得放下過去的煩惱,舍棄未來的憂思,把全部精力用來承擔眼前的這一刻,因為失去此刻就沒有下一刻,不能珍惜今生也就無法向往來生了。
活在當下,也就是快樂來臨的時候就享受快樂,痛苦來臨的時候就迎向痛苦,在黑暗與光明中,既不回避,也不逃離,以坦然自得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
知足就是在任何境遇前都能保持的一種平和心態(tài),是一種知止常止的人生態(tài)度。知足常樂是一種難能可貴的修為,對沉淪與生存欲望的人類來說,能夠做到知足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來看一個故事——《貪心人的故事》:
曾有過一個貪心人的故事,說的是一個大臣向皇帝請求要塊封地,皇帝很慷概,拿出一張地圖說道:“你從這兒向西走,做一個標記,只要你能夠在太陽落山之前回來,從這兒到那個標記之間的地都是你的了?!贝蟪夹睦飿纷套痰叵耄耗蔷褪俏蚁胍嗌俚囟伎梢粤?。于是他就拼命的往前走。太陽落山了,這個大臣還沒有走回來,因為走的太遠,他累死在了路上。
貪心是因為不知足,知足才能常樂,不想占有,就不會有太多的不平之路讓你輾轉難眠。在生活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某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在上班的時候哀嘆道:“別人有房有車,我什么都沒有,我真的是太沒有用了”。某公司的銷售部員工邁克也發(fā)牢騷:為什么同樣是每天工作8個小時,別人年薪上百萬,而我只有那么可憐的一點點,我心里極度不平衡。某公司秘書莉莉站在高樓的走廊上,經??吹綐窍旅嬗幸粋€人上班輕松,從不加班,還有人接送,不僅羨慕妒忌恨的說道:“她的工作怎么那么清閑,可以經常外出旅游,好羨慕??!”
或多或少,你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其實,每一個人有自己的活法,每個人有自己的世界,你不要羨慕別人的生活,有車有房的人,也許正在為還銀行貸款而發(fā)愁;收入不菲的人,可能他的生活特別累;四處休假的人,可能是為了躲避債務。你羨慕對方,也許對方也正在羨慕你。人生就是這樣,其實我們不必過于羨慕別人的生活,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人的欲望是無窮的,而人的痛苦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欲望得不到滿足,心力交瘁的疲憊感也大多由此而產生。面對如今激烈的職場競爭,沉重的生活壓力和快節(jié)奏的社會生活,我們如果不擺正心態(tài),找不到一種正確排解和消除壓力的方法,難免會被生活和工作壓垮,并且,長期處于這樣身心疲憊的亞健康狀態(tài),久而久之容易積勞成疾。因此,人要學會知足,所謂知足常樂就很好的揭示了保持知足心態(tài)與獲得快樂心情的關系。
要知足,首先要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正確審視自己。一個人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如果不切實際地把自己的愿望和目標定得過高,就會把自己置于一種不堪重負的境地。另外,要知足,還要學會保持一顆平常心,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一個人貪得無厭,欲壑難填的人,總是疲于奔命而沒有快樂可言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種種煩惱所困擾,覺得失意、失落或其氣餒,感到活得很累、很苦、很煩,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其原因就是缺乏一種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與心境。
知足常樂就是在物質生活上不貪婪,不奢求,不攀比,不心浮氣躁,不好高騖遠,心境平和而寧靜,知足而快樂。而快樂其實就是一份心境,來源于自身,擁有了快樂,讓人少一些浮躁,多一份寧靜,少一些牢騷,多一份寬容和理解。享受生活,就要學會知足常樂,對生活充滿信心。
知足常樂是人生的崇高境界,是一種心境的修養(yǎng),一種道德的修為。知足常樂絕不是折中、做作、無為平庸和抱殘守缺,更不是短淺、無欲、苦行和不思進取。知足常樂沒有懷疑、妒忌,沒有抱怨、奢望,也沒有恐懼和絕望。既體現(xiàn)了一種為人處世的尺度,又體現(xiàn)了修身養(yǎng)性的一種內在素質。它對人生、社會呈現(xiàn)為一種和諧、閑適的氛圍,是一種共存共榮的哲學。
知足是常態(tài),事能知足心常泰。懂得了這一點,也就有獲得常人難以獲得的坦然和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