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容,商朝首相,三世之股肱,托孤之大臣,然而卻在九間殿撞柱而亡,姜子牙封神時,這位老首相被封為玉堂星。
從封神演義這本書的開始一直到商容死亡,我個人覺得這位老首相不是在勸諫紂王,就是在勸諫紂王的路上,最終也死在了這條道路上。
當紂王在女媧廟作詩的時候,商容就曾經(jīng)勸諫過紂王,女媧乃人族圣賢,不能夠這般褻瀆,希望紂王能夠用清水將這首詩給洗去,結果當然是沒有成功的,要不然,也不會有妲己禍國這種事情了。
哦,不對,可能妲己還是可能進宮的,但那是真正的妲己,是人,是冀州候的女兒,而不是軒轅墳的一只狐貍精,一個禍國殃民的妖孽。
還有就是紂王自女媧宮回來之后神不思屬,然后在費仲、尤渾的讒言下,想要收天下的美女以充后宮,而這時候還是商容站了出來,勸諫紂王,而這一次,老首相成功了,紂王沒有堅持這件事情,
但是雖然沒有收天下的美女,但是在小人的讒言之下,妲己還是進入了宮中。
隨后就是見證了杜元銑被梟首,梅伯被送上了炮烙臺,這兩件事情接連發(fā)生,商容也盡力勸諫紂王,想要救下這兩位忠心正直的大臣。
但是現(xiàn)在紂王的身邊不僅僅是有費仲尤渾這種小人,還有一位妖妃妲己,所以結果可想而知,兩位大臣,一位身首分離,另一位更加凄慘,活活被炮烙而死。
這件事情也使得商容心灰意冷,請求紂王能夠?qū)⑺艢w故里。
這位老首相走的時候,滿朝文武皆來相送,商朝七位親王卻質(zhì)問商容,老首相你固然是榮歸故里,但是這大商的社稷改怎么辦?,為什么會這般狠心?
而商容聽到這話也不禁流下淚水,解釋說我如今已經(jīng)年邁,身體精力都已經(jīng)不行了,已經(jīng)沒有辦法再來守護這大商,沒有辦法來勸阻大王了。
所以我不能夠履行職責,就不要再占著首相的官職了,將我這職位讓給更加賢能的人,更好的守護這大商天下。
這位三世之股肱,托孤之大臣就這樣離開了他奮斗一生的地方,他期盼這有人能夠接替他的位置,能夠見證這大商持續(xù)的繁榮。
其實商容的故事如果是到這里,已經(jīng)很圓滿了,他輔佐了三位君王,維持著大商的強盛,如今退位讓賢,榮歸故里,哪怕商朝滅亡,也無法指責這位三朝老臣。
但是故事并沒有結束,商容回歸故里之后,似乎再也沒有人來勸諫紂王,就連一朝國母被陷害成那般凄慘的模樣,也依然沒有人出來勸諫紂王。
當然也不能怪滿朝文武大臣,畢竟紂王不在朝堂上,而在宮闈之中,他們誰也沒有權力去后宮,那該怎么去勸阻紂王呢?
說到這里,總感覺這滿朝的文武沒有杜元銑和梅伯的那種味道,那種死諫的勇烈。
其實就算是榮歸故里的商容也缺少了這種味道,但是這位三朝老臣后來的作為卻彌補了這種感覺。
當商容聽聞一朝國母居然如此慘烈身死,他心中的憤懣按不住了,榮歸故里的他再一次踏上了朝堂,再一次面見紂王。
這一次他回去是抱著死志的,他知道他勸不了紂王,但是有些事情他這位托孤大臣不得不做。
再一次回到朝歌,回到朝堂,他先是將這滿朝的文武大臣全部都罵了一遍,罵他們不作為,眼睜睜的看著皇后被剜目、烙手,無一人發(fā)聲。
隨后去九間殿面見紂王,指責紂王的所做所為。
而紂王也是惱羞成怒,看著眼前的商容,吩咐左右將他金瓜擊頂。
而商容卻大喝左右,一頭撞倒在盤龍柱上。
七十五歲老臣,一世忠臣,今日盡忠,腦漿噴出,血染衣襟。
這位老首相半生作為我不曾了解過,畢竟封神演義中沒有提到過,但就是封神演義的描寫,這位三朝老臣也是值得人尊敬的。
不畏皇權,能夠及時的勸諫君王,糾正君王所犯的錯誤,雖然有時候不能夠盡全功,但是這位老首相一直在盡心盡力的做著。
直到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自己做不動了,已經(jīng)沒有辦法來阻止君王了,他覺得自己能力不夠了,他毅然決然的放棄了首相的位置,離開了奮斗了一生的地方,就只是為了能夠有一位賢才來接手自己的位置,履行自己曾經(jīng)的指責。
但是他失望了,或許他首相的位置有人接替了,但是他的職責,他的接班人做的并不好,所以他用他的生命給后來者教學。
商容的慷慨赴義或者是為了點醒紂王,也或許是點醒后來者,但是他這一生是值得人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