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
刷到一帖子——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嗎?
和帖子女主一樣,我那邊也是不行的,說會影響娘家人財氣和運氣。
真是可笑,想著發(fā)財想著行大運不是靠自己奮發(fā)圖強自力更生,而是糾結于這種舊俗,若這東西真有靈,守了幾百幾千年舊俗的我這古老小村早就該飛黃騰達了,何堪如今這等碌碌無為止步不前?即便如此,為何這類歪理依舊風行?歸根結底,重男輕女。中華文化泱泱五千年,越是無知者越是執(zhí)著于這類文化糟粕,可悲。
大數(shù)據(jù)來看,中國2015人口性別比113.5,今年已經下降到104.5,這是好事,說明新一代父母已經慢慢開化,這為社會的良性穩(wěn)定運行做了大貢獻。橫觀中國社會,越是經濟發(fā)達之處越能尊重女性,越是窮困落后越是各類重男輕女舊俗盛行,甚至以家中沒有生到男孩為恥,不管家庭條件與自身能力,誓要生到男孩。如此一來后果如何?農村女生日漸減少,適婚照男生對象難找。當然,有才男女不在此列,花香自有蝶來。泯然眾人的一批怎么辦?僧多粥少,女生待價而沽!網(wǎng)上流傳著一些特殊的中國地圖,標著全國各地娶妻價碼:有房有車,彩禮30萬到幾萬不等。試問,農村的有幾個適婚男子能完全靠自己拿得出?靠父母!農民子弟一年收入多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一年可有5萬?累死累活接雜活的可有10萬?一朝兒子結婚,一輩子積蓄耗盡甚至負債累累。
老一輩的說法:養(yǎng)兒防老,為兒子奉獻一切理所應當,因為老了的那些年要靠兒子來照顧;女兒是替別人家養(yǎng)的,終究要嫁到別人家,付出了沒得回報,是虧本生意,云云。
別人家的女兒,尤其遠嫁的女兒是歡迎舉家回娘家一起跨年的,更有甚者能一年帶著自己的爸媽去婆婆家過,一年舉家回娘家;別人家的女兒能把爸媽接到自己身邊,過年也能把兄弟姐妹喊過來一起過。不過那都是別人家的,與自己無關。說到底,不是女兒們不愿盡孝,實在是父母的迂腐思想作怪不給女兒們機會,婆媳關系是困擾中國家庭的一大問題,千百年來沒有良方,誰敢說養(yǎng)女防老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好辦法呢?
又到春節(jié),該是家家團圓共享天倫之樂之時,又有多少像帖子里女主一樣的人,因為結婚而成了“被潑出去的水”無處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