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興城內(nèi),崔庚等人待過的府衙大堂,毛盛大馬金刀的坐在主位上聽著褚大宥的匯報。
大堂之內(nèi),金甲云集,均是赫赫威名的大贏戰(zhàn)將。
“這么說,不是西涼殘軍!”
毛盛的聲音讓大堂內(nèi)的氣氛有些沉重。
原本唾手可得的功勞,就這樣飛了,褚大宥臉色也難堪無比:“末將可以確定,據(jù)城內(nèi)百姓所言,那支軍隊是自東面而來,而西涼潰軍之中并未有關(guān)姓的大將?!?p> “好好好!”
毛盛面色深沉,連道三個好字,實則心中的憤怒已經(jīng)忍耐道極限。
這場功勞原本足以讓他去爭取一下四鎮(zhèn)將軍的位置了,可眼下偏偏不知從哪里出來的一伙兒賊寇,將他的布置盡數(shù)打亂,若是消息傳回長安,讓他如何向陛下交代!
“褚大宥,這原屬于你的功勞被奪,便由你親自去拿回來,你可愿意?”
褚大宥并步上前道:“末將愿往!”
“好!本將便再分撥兩千兵馬與你,你自去大營點齊兩千并州突騎,即刻出發(fā)!”
“末將領(lǐng)命!”一聽將并州突騎撥給自己,褚大宥心中一喜,有了這兩千騎兵,不說賊寇僅僅數(shù)千,便是再翻上一倍,也必將被他踏成肉泥!
......
西郡與武興郡之間,路程不到百里,因崔庚下了加急行軍的命令,加之從烏劉朱李四姓那里,得來的三百多匹西涼大馬,大軍的行進速度明顯快了許多。
大軍寅時從武興出發(fā),巳時還未到,便已經(jīng)趕到日勒城下了。
之所以這么趕著行軍,是因為崔庚知道,掃光了武興城之后,他們便再也無法隱藏行蹤了,贏軍很快就會反應(yīng)過來。
他們隊伍龐大,行軍只能靠著兩條腿,尤其是大軍之中又多了烏劉朱李四姓家眷仆婦,更是拖慢了大軍的腳程,若不能再時間上早行一步,遲早會被贏軍騎兵追上的。
與武興相比,日勒城要小上許多,從丁口方面就能看得出來。
武興城有上萬戶人家,僅丁口不下三萬之?dāng)?shù),而日勒城,全城不過三千戶,丁口也只剛剛過萬。
這里的丁口,是指十六歲至六十歲之間,男子稱丁,婦女稱口,并未將孩童計算在內(nèi)。
至于說六十歲之上的老人,能活到這個年紀(jì)的人數(shù)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崔庚他們也不必像在武興城一樣停留,之所以在武興停留,純粹是看上了武興城里的河西著姓宗族。
河西著姓的分布可以分為三塊兒,一塊兒是分布在隴右,像武興城的李家,便是隴右李家的分支,對于這個家族崔庚還是很有印象的,自稱是飛將軍李廣的后代,崔庚還特意打聽了一下李暠的存在,可惜,人在隴右。
另一塊兒則是武威、武興一帶,分布在武威郡內(nèi)的著姓,多為西涼張氏時期的閥閱士族,以姑臧為中心,月向外擴散,門第等級越低,而武興郡內(nèi)的則是一些豪族,說白了就是手中掌握著巨大的財富。
最后一塊兒,則是在敦煌郡內(nèi),諸如宋、陰、氾、索之家,另外,崔庚也曾和氾阜確認(rèn)過,他確實是出自敦煌氾氏。
乞活軍想要在河西立足,就不得不同這些河西著姓打交道,尤其是未來將要面對的宋陰氾索之家,均是敦煌郡內(nèi)鼎鼎有名的閥閱門第,大贏勢大,他們或許有些無可奈何。
可面對乞活軍,他們豈會輕易讓出敦煌?
正因如此,崔庚才需要在武興拉一批豪富出來,將來好與敦煌著姓抗衡。
大軍進駐日了之后,老鷂子與田和尚兩人很是熟練的便將日勒城內(nèi)屬于郡府的藩庫搬了個精光,大軍在稍作修整之后,便再次啟程。
同時沿途之上,崔庚還布下許多探哨,一但發(fā)現(xiàn)贏軍,也好早些做出應(yīng)對。
至于崔癩子所率領(lǐng)的前軍人馬,在給老鷂子留下一只駝隊后,已經(jīng)早一天出發(fā),往祁連縣而去了。
這倒是與崔庚的計劃有些出入,他原本是想繞過祁連郡,直奔張掖而去,只因祁連郡所轄不過兩縣之地,地茂人稀,并且路途上,還需要拐一個大彎,這會大大增加他們與贏軍碰面的機會。
眼下,乞活軍雖然人數(shù)上已有了量的變化,可都是雜七雜八拼湊而成的,除了乞活老卒外,還有大部分是前西涼的殘兵,有沒有戰(zhàn)斗力還真不好說。
因此,崔庚極不愿意在近期之內(nèi),便與贏軍來一場遭遇戰(zhàn),那樣很有可能會把好不容易拉起來的隊伍,給打沒了,到時候如何在河西立足。
只怪這個計劃出現(xiàn)的太遲了,到了武興之后崔庚才想到了這一茬兒,自然也來不及通知崔癩子。
既然趕不上變化,那就只好改變行軍計劃了!
于是在出了西郡的地界之后,崔庚便提出了再次分兵的構(gòu)想。
“渠帥,如今我傷勢已經(jīng)痊愈,可獨領(lǐng)一支人馬繞道前往祁連,與伯兄匯合,而渠帥與和尚則可繼續(xù)率大部人馬徑直往張掖而去,若計劃好行程,不出意外,我等兩支大軍將會在張掖城外匯合?!?p> “軍師準(zhǔn)備帶多少人去?”
對于分兵的計劃,老鷂子并不反對,因為他們之前已經(jīng)分析過此中利弊。
一者,崔癩子的前軍繞道太遠(yuǎn),很有可能被贏騎追上,單憑拼湊起來的兩千人,很難與贏軍滅國精銳抗衡。
二者,大軍行進速度太慢,崔庚可帶人將追兵引向開,讓大部隊能夠順利抵進張掖。
崔庚思慮一番道:“渠帥,便將新組建的那支騎兵與我可否?至于大軍行進,便由伯兄留嚇的那支駝隊代步,這樣也不會拖慢大軍的速度?!?p> 日勒城靠近阿拉善沙漠,這支駝隊是日勒城內(nèi)一豪富家族行走大漠的商隊,因其害怕贏軍搶掠其資財,欲說服西郡太守倚城頑抗,可惜西郡太守?zé)o心守城,崔癩子大軍被太守親自迎進城后,便屠滅了其家,這支駝隊自然也就成了乞活軍的。
“人數(shù)會不會少了點?”田和尚有些擔(dān)心,畢竟崔庚他們接下來要面對的是贏軍精銳。
老鷂子也一樣皺眉道:“確實太少了,就算與癩子的前軍匯合,加起來人馬也不到三千,再多帶一些吧!”
崔庚搖了搖頭道:“渠帥,我的首要任務(wù)是率人追上伯兄的前軍人馬,而咱們的隊伍中戰(zhàn)馬太少了,多帶些步卒反而不利。
一支單純的騎兵,人數(shù)雖然少,可勝在靈活機動,且速度快,就帶這三百騎兵!”
老鷂子與田和尚對視一眼,二人深深皺眉。
“軍師,這支騎兵中咱們的老弟兄只有二十多個,剩下的可都是......”田和尚話說到一般便停住了,有些話不好明著說出來。
但崔庚知道他所言何意,這支騎兵的戰(zhàn)馬是有四姓提供的,其中烏氏占了多半,僅其一家便提供了二百匹戰(zhàn)馬,據(jù)說這還僅是留在武興城的一部分,烏氏在河西他處仍有不少的戰(zhàn)馬,這原本是為張氏培育圈養(yǎng)的,如今倒成全了崔庚他們。
剩下的一百多匹,則是有其余三姓提供的。
四姓身為河西豪門,自然有自己的私人武裝,再憑借其手中的權(quán)勢,搞到一些武器甲胄并不難。
而這支騎兵的組成,有一半便是四家原本的四人護衛(wèi),另外一百多人,則是從收攏的潰兵中挑選出來一部分,又從乞活老卒中調(diào)出二十多名做骨干。
鑒于這些人都是新附之徒,尤其是四家的私人武裝,他們效忠的可并非是乞活軍,因此田關(guān)二人是打心底里不放心。
崔庚說道:“渠帥,和尚,暫且寬心,且不說到了這一步四家除了與我等為伍,已經(jīng)無路可走,何況,有你們再次坐鎮(zhèn),量他們也不敢胡亂施為。”
見二人還是一副不放心的樣子,崔庚嘆了口氣道:
“四家宗主都是成精一般的人物,豈會想不明白其中道理,若我大軍盡喪,失了族地的他們難道能躲得過其他家族或是贏軍的宰割?況且我會另做一番安排,以安四家人心?!?p> “如何安排?”老鷂子關(guān)心道。
......
崔庚找來了四姓宗主,與他們相商分兵之事,卻并未曾言明是為了支援前軍,只說是要斷后阻敵,并邀請四家派出族中子弟相助。
崔庚說是相助,可四家宗族都是明白人,知道這是在讓他們派出質(zhì)子,以安其心的把戲。
他們也知道,古今而來這種事情并不新鮮,但凡欲圖大業(yè)之人身邊就少不了別家的質(zhì)子,可心中還是有些不好接受,卻又說不出反對的話來。
一時間有些沉默。
崔庚也知道四家如今是盟友,不能一味強求,只道:
“四位宗主放心,此舉并無他意,一來,這支騎兵之中多為四家護衛(wèi),若有四家郎君相伴,統(tǒng)率起來自然會方便很多。
二來,如今我等之間已互為盟友,若有家族子弟來軍中效命,將來也必能在軍中謀得一官半職,登臺拜將也未可期呀!”
如此一來,更能將四家的利益與乞活軍緊緊的聯(lián)系起來。
四家宗主隱隱以烏保全為首,在相互眼神交流確定后,只聽烏保全道:“軍師放心,吾等既已歸附,自當(dāng)為大軍效命,這便回去前家中嫡子前來?!?p> 崔庚見四家如此痛快,便也再退一步道:“吾知諸家嫡長子都有承襲家業(yè)之責(zé),諸位便遣一嫡次子來軍中效力便可?!?p> 四人聽了,平淡的面色之上終于露出一抹緩色,對于他們這些豪門大族來說,嫡長子便是家族傳承的命脈。
待到四人離去后不久,四家的嫡次子便帶著親隨向崔庚報道了。
而大軍,卻已經(jīng)緩緩拔營,繼續(x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