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總是會有背后捅刀的人
增加生產(chǎn)設備跟改進生產(chǎn)工藝的事情,有老爸跟財叔兩個人就夠了,何臺生也能做些跑跑腿干些雜事,鄭茗就幫不上甚么忙了,日子也就回復到學校工廠家里,三點兩線的正常生活。
第一次月考成績出來了,果然不出鄭茗所料,班上沒有天才,他的成績理所當然的是第一名。老爸老媽對這個成績自然是非常滿意的,老爸破例私下給了鄭茗一千塊零用錢,老媽則是讓鄭茗自己去挑選一項禮物,她來買單。
鄭茗想了半天沒選禮物,而是選了有外國人教學的英文口語補習班。這個學費可不便宜,一個月八堂課就要五千塊,相當于正常人的半個月工資,老媽雖然有點舍不得錢,但是為了鄭茗,她還是付了。
重生前英文對鄭茗來說是個簡單的事,只要請翻譯就好,但翻譯用多了他又不太耐煩,總覺得沒有直接交流來得爽快,所以后來他決定要靠自己把這個語言好好掌握,立誓要能跟老外無障礙的溝通。
從背字典開始到直接請外教一對一教學,只要能想到的他都試過,無所不用其極。苦學了多年之后,也不知是真沒語言的天分,還是年紀大了,過目即忘的本事已經(jīng)練到爐火純青,今天背十個單字,明天就能忘掉二十個,到了最后,他不像大部分有點年紀的國人碰到老外問路時,掉頭就走的必然反應,而是展現(xiàn)出更高更強的境界------傻笑,傻傻地笑。至此,他終于明白,英語這輩子跟他就是冤家。
前世的經(jīng)驗告訴他,學語言要趁早,不然不如不學。既然要學肯定要學最標準的,學校英文老師的發(fā)音,大概就比東北人說英語稍稍強點,如果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學上幾年英語,可能跟RB人溝通起來障礙不大,遇上其他地方的人,雙方可能一半以上的對話要用猜的,才能了解對方的意思。
灣灣學的是美式英語,補習班授課的老師也是美國人,為了保證教學質量,一班只有十二個人。鄭茗去旁聽了一堂課后,就決定要在這個補習班上課了,因為老師是個年輕美女,又是在大夏天沒有空調(diào)的教室。旁聽時他的注意力都在美女教師的紐約腔跟一團雪白中,來回晃動著。
鄭茗考了第一名后,班上關注的人就多了,而考前幾名的,競爭關系自然而然就會形成,尤其是考第三名的齊秉正就坐在鄭茗后面,態(tài)度變得最是明顯,看向他的眼神多少帶了點敵視。
而向鄭茗借筆記的人,更是多了起來。一次兩次沒第一時間借到學習筆記的陳建民,氣得大聲在班上宣布,以后誰要是向鄭茗借筆記,必須先經(jīng)過他,說完還展示了身上的肌肉,以示威脅。陳建銘壯碩的身材在一年級學生中是十分罕見的,經(jīng)過這個主權的宣示,向鄭茗借筆記的人立刻也就沒了。
學習好的學生,自然多得到老師的關注,而學習不好的,自然也會成群。但對于立志要進后段班的蔣家榮來說,這種情形卻讓他十分的苦惱,學習好的同學他不愿加入,學習不好的又將他排除在外,因為這次他考了第八名。
他全程考試坐在鄭茗旁邊,從頭到尾都是抄著鄭茗的答案,至于為什么只考了第八名,是因為英文的填空題多了點,對于只認識26個字母的他來說,幾個字匯長了點的單字,抄錯是必然的。
他也對抄成這個成績也點意外,他怕考不好挨藤條,但是現(xiàn)在卻是怕考得太好,二年級分到好班,后面是要多挨兩年的藤條。
他就在現(xiàn)在只挨一年藤條跟往后多挨兩年中猶豫不決,苦惱得連下課時間去附近班級溜達都提不起興致。
國文老師一上課就在黑板上寫下綠跟綠兩個字,對著全班說道:"鄭茗同學,有同學檢舉你,說你考試時把「綠」寫成了「綠」"一邊說一邊將手中的藤條在兩個綠字上點著。
?。⑵鋵嵾@兩個綠字都是一樣的,這個綠字是現(xiàn)在標準字體的寫法,但是練過書法的人都知道,不管是行書隸書楷書,都會把這個「綠」寫成這個「綠」,所以這兩個字都沒有錯,不過既然是考試,鄭茗同學以后請你注意,還是要寫標準字體。"
鄭茗點頭回答道:"報告老師知道了,下次一定注意。"這個確實是他的疏忽,他檢查時的確沒有發(fā)現(xiàn)綠這個字還是寫成簡體。
?。⒖墒怯蛇@件事情我發(fā)現(xiàn)到,有些同學不知自我檢討,加強自我學習來考得更好的成績,而是選擇了找對手錯誤來打擊對手的方法,我認為這是非常不好的,各位同學,你們現(xiàn)在只是一個班級的排名而已,如果是全年級所有班級一起排名,那是不是你要一個一個找出成績比你好的錯誤,才能取得更好的名次,齊秉正你說是不是。"
國文老師這一聲齊秉正,等于告訴全班學生告狀的人就是他,所有人立刻看向齊秉正,嗡嗡地議論。
齊秉正沒想到老師會當著全班的面戳破,受不了全班輕視跟責備的眼光,脹紅著臉低著頭不知所措。
鄭茗也沒想到老師會當眾說出,就算他不屑嚴秉正的作法,但就這樣說出,是不是太不顧慮學生的感受,有可能這個孩子就因為老師的這一次打擊,從此在心里留下了陰影,也不知會不會對他的成長過程造成影響。
至于他自己,根本就不予理會,這種事在重生前發(fā)生過無數(shù)次,對手的打擊競爭,從來都是無所不在的。
不過想想這并不是在商場上,而是在學校,學校老師應該是要負責導正這種行為而不是指責。很多老師并不認為自己的一言一行,會帶給學生多大的影響,更多的時候只顧及到自己的感受,沒經(jīng)過深思熟慮就對學生脫口而出,或是直接把情緒反應在行為上,教育這個問題,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時代,對老師對學生對家長,都是考驗都是難題。
國文老師沒理會他這番話會造成什么影響,說道:"各位同學翻開課本,我們今天要上的是第五課,唐朝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鄭茗,你把課文先念一遍。"
鄭茗翻開課本起立大聲念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朗誦的詩文聲,彌漫在教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