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無衣傳

第九章 摧枯朽 2

無衣傳 倚梧棲杉 6770 2021-05-29 00:09:13

  古往今來的戰(zhàn)陣之上,士氣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所以才有世人皆知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論戰(zhàn)警句。因此當李如松和窖生倒地的那一刻,所有的明軍將士都驚呆了。

  主帥如果戰(zhàn)場殞命,那這仗還怎么打?

  就在眾人都無計可施的時候,突見李如松和窖生猛滴一起翻身從地上坐了起來!

  窖生抬頭看李如松時,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原來此刻李如松臉上不僅沾滿了灰塵,而且鼻子被撞出了血,血流了長長的兩行,看起來實在是狼狽不堪!

  窖生習慣了李如松的威嚴形象,因而此刻看到李如松如此狼狽的模樣覺得反差太大,所以才忍不住笑出了聲。

  李如松見窖生盯著自己大笑,下意識地伸手抹了一把自己的臉才發(fā)現(xiàn)自己流出了很多鼻血,不禁又氣又樂,于是就勢將自己手上沾的鼻血兜頭蓋臉地抹在了窖生臉上,笑罵道:“你小子要成精了,竟然能躲開炮彈?!”

  窖生伸手從地上抓了一把雪水把臉上擦拭干凈,故意搖著頭嘆了口氣道:“倭寇的炮彈易躲,提督的老血難防啊。”

  他說完和李如松哈哈大笑,隨后兩人從地上一躍而起,李如松對窖生高喊道:“小四川,和我一起換馬再戰(zhàn)!”

  窖生高聲應了一聲道:“是!”隨后從身旁牽來了一匹戰(zhàn)馬,李如松飛身上馬,高高舉起了戰(zhàn)刀。

  當李如松重新騎在馬上高高挺起戰(zhàn)刀那一瞬間,明軍將士爆發(fā)了山呼海嘯般的歡呼,士氣也在瞬間達到了頂點,明軍的攻勢再次占據(jù)了上風

  然而即使如此,由于守城日軍實在太過強悍,雖然明軍攻勢越來越猛烈,卻始終無法將倭軍最后吊著的這口氣打散,明軍仍舊無法真正攻克平壤西城。

  這一切似乎早已在李如松的預料之中,只聽他高聲喊道:“去找駱尚志,把那玩意給我拉上來?!?p>  李如松一聲令下,駱尚志親自率領著神機營的十二名軍士,抬來了一門長近一丈、重幾百斤,名喚“大將軍炮”的重炮。

  這門大將軍炮個大體沉,攜帶極為不便,神機營為此特制了一輛車,把這門重炮放到車上才由兩匹馬拉到朝鮮的,這或許是存世最早的‘自行馬動火炮’。

  這是李如松最后的殺招!

  駱尚志指揮架炮,裝填彈藥,然后自己親自瞄準七星門,一切準備就緒,駱尚志厲聲道:“點火開炮!”

  隨著“大將軍”炮發(fā)出震天的轟鳴之聲,炮彈準確擊中了目標,七星門被轟得粉碎。隨七星門一同被轟得粉碎的還有守城倭軍吊著的最后一口心氣,當親眼目睹七星門被轟開以后,守城的倭軍開始紛紛向四周逃竄。

  而楊元部和李如柏部也趁勢一鼓作氣攻破了大西門和小西門。

  近三萬名已經(jīng)殺紅了眼的明軍發(fā)出震天的嘶吼,如一群虎狼之師沖入平壤城準備和倭軍展開一場死戰(zhàn)!

  在平壤西城三門和南城含毯門都相繼失守之后、各處守城倭軍四散奔逃的局面之下,小西行長再次顯露了日本戰(zhàn)國名將的實力和出色的心理素質(zhì)!

  他在極短的時間里便將四散奔逃的倭軍重新集結(jié)起來,經(jīng)過短暫的思考他之后決定迅速占據(jù)平壤城內(nèi)三個制高點:牡丹臺、練光亭和風月樓,準備居高臨下繼續(xù)和明軍展開巷戰(zhàn)!

  此刻小西行長非常清醒。雖然平壤城被明軍所攻破,但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自己只要集結(jié)殘部,依據(jù)有利地形堅守,等王京方向的幾路援軍一到,對李如松和明軍實施反包圍,便會形成內(nèi)外包夾之勢。到了那時雙方馬上勝負易手,他堅信自己會反敗為勝!

  小西行長臨危不亂、決斷果敢,且算得一手好賬,無愧日本戰(zhàn)國時代名將的稱呼??上∥餍虚L機關算盡,卻唯獨算漏了一點,他的對手是李如松。

  此刻楊元、張世爵、李如柏、祖承訓等都已經(jīng)帶隊殺入平壤城,各自率領部署將倭軍占領的牡丹臺、練光亭以及風月樓三個制高點層層包圍,各路將領在牡丹臺下集結(jié)在一起,等待李如松下達總攻的命令便不惜一切代價將殘余倭軍剿滅殆盡。

  但李如松此刻卻表現(xiàn)的怡然自得,他騎著馬優(yōu)哉游哉地在被倭軍占據(jù)的幾個制高點外圍轉(zhuǎn)悠了一圈之后,才不緊不慢地來到了牡丹臺下。

  楊元、麻貴、張世爵、李如柏、祖承訓和查大受等一見李如松到來,都紛紛上前主動請纓,特別是楊元、麻貴和查大受,吵嚷著要組織敢死隊各自強攻一個制高點,無論死傷多少都要徹底將平壤城內(nèi)的倭軍全部剿滅!

  李如松以一種難以置信或者說是一種不在同一維度的眼光看著眼前的眾人,特別是主動請纓的三位,用略帶戲謔的口吻對三人說道:“楊總兵、麻總兵、查將軍,你們?nèi)齻€沒喝酒吧?”

  楊元、麻貴、查大受以及其余眾人被李如松問得有些發(fā)懵,因此面面相覷,不知所云。

  李如松用手中的馬鞭指了指眼前的牡丹臺繼續(xù)說道:“這種幾乎是垂直上下的高地只能采取仰攻,且道路狹窄,隊伍無法展開,如果強攻得死傷多少弟兄?”

  查大受皺眉道:“提督大人言之有理,可是這三處制高點地勢突兀,火炮根本沒法起到作用,除了強攻還有什么辦法呢?”

  李如松點了點頭,看著查大受反問道:“我軍為什么非要強攻呢?”

  麻貴若有所思地道:“提督大人的意思是對倭軍占據(jù)的制高點圍而不攻,將倭寇的給養(yǎng)和水消耗殆盡以后不戰(zhàn)自敗?”

  李如松側(cè)頭看了看麻貴,正色道:“如果真這么做的話就會正中小西行長下懷。平壤離王京不到兩日路程,我們?nèi)绻娴膰还?,恐怕沒等城內(nèi)倭軍的給養(yǎng)消耗完,倭寇其余各路援軍便已經(jīng)抵達平壤了,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就會腹背受敵,后果不堪設想?!?p>  麻貴等人聽了李如松的話不禁呆住,過了一會兒眾人開始紛紛議論起來:“這強攻也不是,包圍消耗也不行,這可如何是好。”

  李如松看了看眾將領,臉上忽然露出一絲詭異的笑,繼而說道:“傳令下去,留下一部分士兵將三個制高點嚴密包圍起來,其余的到平壤城把能收集到的木材都收集來,沒有就拆房子,柱子、門板、房梁,有多少弄多少,動作要快,大家一起動手吧?!?p>  因楊元、麻貴等將領經(jīng)過和李如松這段時間的共處,雖然還摸不透他的思維模式,但是都已經(jīng)習慣了和李如松的共事方式,很簡單:依計而行。

  反正搞不懂他在想什么,但照他的話做,到目前為止都是正確的,那就繼續(xù)照做。

  于是壯觀的一幕在平壤城內(nèi)上演了:數(shù)以萬計的明軍士兵頃刻之間變身為聲勢浩大的“拆遷隊”,開始在平壤城內(nèi)撿柴火、找木頭、拆房子!

  這萬余名明軍士兵在剛剛經(jīng)歷了一場嚴酷的攻城戰(zhàn)之后,體內(nèi)正充滿了強烈的破壞欲,這項任務此刻對于他們而言簡直就是一種最好的放松和發(fā)泄,平壤城內(nèi)幾百座官邸豪宅轉(zhuǎn)眼之間就消失不見,精美的雕梁畫棟、名貴的床幾柜櫥,甚至是門柱地板,管它是什么再名貴花梨、紫檀,在

  這個時間段都變成了李如松嘴里的“木頭”。明軍士兵按照指令都搬運到了三個制高點,李如松滿意地點了點頭下令道:“接近日軍的據(jù)點,以圓圈狀給我堆,堆好以后在上面澆油!有多少澆多少!”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于是牡丹臺、練光亭、風月樓三個制高點從下往上密密麻麻堆滿了木頭。一些士兵還找來了大量的煤油、桐油等全部澆淋了上去。

  一切準備就緒,李如松一聲令下:“點火!”

  日軍盤踞的三處制高點瞬間變成了三處火海。

  據(jù)點內(nèi)的倭軍本來都是攻城戰(zhàn)中生存的幸運兒,然而此刻他們才忽然發(fā)現(xiàn),與自己相比恐怕剛才死于攻城戰(zhàn)的同胞們才是真正的幸運兒。

  畢竟,死在戰(zhàn)場上好歹能落個痛快,但是現(xiàn)在,原本想著占據(jù)城內(nèi)的制高點居高臨下能夠讓明軍有來無回,明軍攻上來大不了就是貼身肉搏。

  可沒想到人家連機會都不給,直接烈焰沖天、濃煙滾滾地開啟煙熏燒烤模式,就是大羅金仙也受不了啊。

  李如松在外面看了一會兒,便伸手將李如柏、麻貴、張世爵喊到身邊,交代了幾句后,三人分別帶領兩千人手持大量的火銃在三個火堆外又圍了一圈,用手中的火銃朝據(jù)點內(nèi)不斷的發(fā)射。

  這樣一來槍彈、火箭漫天飛舞,三個據(jù)點中除了小西行長所駐守的練光亭據(jù)點由于甚為堅固而沒有被點燃外,其他兩處據(jù)點均被點燃。朝鮮半島的冬季本來就天干物燥,火借風勢瞬間就猛烈地燃燒起來。如此一來,牡丹臺和風月樓據(jù)點內(nèi)的日軍一時間被燒得鬼哭狼嚎,四處逃竄,可剛一露頭又被外圍明軍所用火銃擊中,紛紛殞命。

  就這樣,大火燒了整整一夜,直到天邊泛白才逐漸熄滅。牡丹臺和風月樓兩個據(jù)點早已聲息全無,到處是燃燒尸體所散發(fā)的漫天焦臭的味道。

  然而就當外圍明軍以為這兩個據(jù)點中的日軍已經(jīng)全軍覆滅之際,突然在兩個據(jù)點內(nèi)各沖出兩三千人如惡鬼般瘋狂逃竄。外圍明軍始料未及便被這幾千名日軍突破了包圍,并開始在平壤城內(nèi)四處奔逃。

  此刻平壤城西、北、南三個方向都有明軍重兵把守,四處逃竄的日軍很快就發(fā)現(xiàn),唯獨東城似乎無人把守!

  李如樟、李如梅率領數(shù)千名遼東鐵騎在其身后窮追不舍,因此這六千名日軍不約而同地都順著東門逃出了平壤城。

  可出城后這些倭寇才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我們之所以能從東門逃出平壤城,是因為明軍只允許我們從東門逃出平壤城。

  兩天前的那場軍事會議中,李如松排兵布陣的計劃之中,便是在平壤西城布下重兵擺出強攻之勢,在北城則以三千戚家軍佯攻,卻在南城布下奇兵實施突襲果然一擊得手,正可謂奇正相輔、虛實并用,確有兵法大家之風范!

  然而李如松卻偏偏空出了平壤東城,而且直到此刻也未安排一兵一卒,當這六千日軍從東門逃出的時候,他們才知道了真正的答案:原來出了平壤東城,便是寬闊的波濤暗涌的大同江。

  正月初九的朝鮮半島,北風咆哮、寒冷刺骨,但由于大同江水面寬闊,江面只結(jié)了一層薄冰。

  身后是如狼似虎、狀如惡鬼的遼東鐵騎,前方是寒冷刺骨、如履薄冰的大同江。究竟該何去何從?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這六千倭寇得出一個結(jié)論:跳江是九死一生,回去和身后的遼東鐵騎對砍是十死無生。

  兩害相較取其輕,跳江!

  于是,近六千名日軍爭先恐后地跳入大同江,冰冷的江水如同萬把鋼刀刺入骨髓,這些跳江的日軍只有兩個結(jié)果:

  溺水而死。

  或者,凍僵后溺水而死。

  而幾乎與此同時,城內(nèi)明軍派出兩個小隊進入牡丹臺和風月樓的據(jù)點察看,發(fā)現(xiàn)狹窄的據(jù)點內(nèi)竟有了數(shù)以百計被燒成焦炭的日軍尸體。

  天地不藏奸,冰火兩重天。

  僅一天時間,平壤城內(nèi),倭軍第一軍及部分第二軍共約一萬八千人目前僅剩龜縮在練光亭據(jù)點的由小西行長親自率領的這不足五千人,其余全部被明軍剿滅。

  小西行長在短短不到一天的時間里,他的臆想美夢被李如松擊得粉碎。此刻小西行長腦子里想的不再是什么封侯拜相、榮華富貴,也不是如何堅守城池、等待援軍。他現(xiàn)在想的最現(xiàn)實的問題是如何能活下去。

  人只有在最危急、最困苦的時候,才能想清楚一些事、認清楚一些人。

  比如此刻的小西行長,直到現(xiàn)在才想明白,前天夜里,福島正則、平野長泰之流為何如此決絕的定要連夜從平壤趕往王京,當時自己還誤以為這些人是好意,現(xiàn)在想來其實是在和李如松及其麾下將領交手時便已經(jīng)被嚇得慫了才連夜逃出平壤。

  小西行長轉(zhuǎn)念一想,現(xiàn)在不是考慮這些的時候,當務之急是如何能活著逃出去,活下來之后再和這些人好好算賬。

  可眼下外面雖說大伙已滅,但依舊被明軍重兵包圍得水泄不通,而據(jù)點內(nèi)僅剩下不足五千士兵,且都已經(jīng)成了驚弓之鳥,彈藥和給養(yǎng)都將耗盡,王京方面的援軍更是杳無音信,已經(jīng)到了絕境。

  就在小西行長一籌莫展之際,忽然屬下來報:明軍李提督使者據(jù)點外求見。

  小西行長先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隨后便如同溺水者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般一躍而起,顫抖著吩咐道:“快請快請?!?p>  不一會,窖生出現(xiàn)在了小西行長的面前,雖然小西行長一看不是相熟的沈惟敬不禁有些失望,但還是小心翼翼地問道:“閣下可是李提督的特使?快快請坐,不知有什么指教?”

  窖生面無表情地看了看小西行長,淡淡地說道:“不必了,大明東征提督李如松有密函一封交倭軍第一指揮使小西行長將軍?!?p>  小西行長此刻也顧不得挑剔窖生的字眼,忙不迭地說道:“我就是小西行長?!?p>  窖生點了點頭,從懷里掏出一封密函交給小西行長,然后說道:“請盡快過目,如果有回信我便帶回去?!?p>  小西行長連連點頭應道:“好,好?!彪S后他便顫抖著接過密函,打開后仔細看了起來。

  所謂密函只是短短的幾行字而已:小西行長將軍親啟:以眼下你我雙方兵力之對比,強弱之分已判若云泥,此刻一舉將你部全殲易如反掌!

  然一日之間已剿滅你倭軍逾萬人,實不愿再造殺孽,故汝等若撤軍,明軍愿退避三舍,放將軍及麾下部署一條生路!何去何從,皆在將軍一念之間!生死存亡之際,將軍宜早下決斷!

  大明征東備倭提督李如松

  小西行長又細看了一遍,只見信上字跡蒼遒、大開大闔,問道:“這可是李提督的親筆信?”

  窖生點了點頭。

  小西行長略加思索,隨后迫不及待地在桌案上操起一支筆,便在原信上潦草地寫下了兩句話:“吾等情愿退軍,萬望李提督高抬貴手,勿要攔截襲阻。鄙人及所屬不下皆感提督恩德于朝夕之間!”

  然后恭恭敬敬地交還給窖生,嘴里連連道:“有勞小將軍速將我的親筆回傳李提督,有勞了!”

  窖生接過密函重新揣入懷里,看了小西行長一眼,便轉(zhuǎn)身揚長而去。

  一個時辰后,練光亭外的明軍讓出了一個口子,小西行長親自指揮五千日軍手持兵刃、全員警戒、批次退卻,幾乎是一步一步挪著撤出平壤城。

  可當這從五千倭軍出了平壤城那一刻起,便朝著東南王京方向一路狂奔,其速度之快就連遵照李如松將令早就埋伏在大同江東岸的查大受率領的伏兵都沒追上。

  查大受也發(fā)了狠,指揮所屬部隊傾盡全力追襲了數(shù)十里才勉強趕上日軍的后隊人馬,一番廝殺后擊斃倭軍三百余人。

  其余倭軍在小西行長的率領下,經(jīng)歷了明軍的猛攻奇襲、煙熏火烤以及下黑手抄后路的各色殺招后,終于活著逃回了王京。

  戰(zhàn)后清點,明軍在平壤戰(zhàn)役犧牲官兵共七百九十六人,傷一千四百九十二人。

  至此,平壤大戰(zhàn)以明軍大勝倭寇而告終!

  沒有慶功,甚至沒有時間傷心緬懷。

  李如松及眾將在吳惟忠的靈柩前,雙膝跪地恭恭敬敬地磕頭行大禮之后說道:“吳叔,請受如松一拜。您老打了一輩子倭寇,這回可以好好歇歇了,剩下的倭寇交給我們,您老安心上路!”

  李如松說完站起身來,與楊元、麻貴、李如柏將領等一起謹以三杯酒告慰吳惟忠以及逝去的七百余將士的在天之靈。

  隨后李如松又緩步來到吳惟忠的靈柩前,慢慢地脫掉自己的大氅給吳惟忠披在身上,然后轉(zhuǎn)回身看著站在自己身后的將士,忽然運足丹田之氣,振臂高呼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無數(shù)將士受到李如松情緒的感染,也激動地齊聲高呼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之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盡管絕大多數(shù)將士并不知道這兩句詩的出處,但是此刻既為犧牲的戰(zhàn)友傷懷,又受到李如松的感召,數(shù)以萬計的士兵們發(fā)自心底的咆哮匯聚成一片巨大的聲浪,如怒濤排壑,使天地為之變!

  縱然還有更強大、更兇殘的敵人還在前面等著,我們沒有絲毫的畏懼!

  攻陷平壤后,李如松只留了一天時間休整,便欲率領明軍繼續(xù)出擊。

  除李如松外所有將領對此都持反對意見,他們實在不理解這位提督大人為何如此不近人情,經(jīng)歷過如此艱難困苦的攻城殲滅戰(zhàn)后竟然休整了一天之后就又要開拔,難道不顧士兵的死活?

  關鍵時刻,存在感一直比較低的備倭經(jīng)略宋應昌發(fā)話力挺李如松,眾將這才無話可說。

  宋應昌自入朝以來,雖然并不插足軍事決議,但在眾將領看來,這位宋經(jīng)略對李如松為人處世一直頗有微詞,且?guī)状紊鲜鑳?nèi)閣參劾李如松,而李如松也明顯不買這位經(jīng)略大人的賬,可這一次卻不知宋經(jīng)略究竟為何力挺李如松。

  答案只有宋應昌和李如松知曉。

  雖然得到宋應昌的支持,李如松卻只命令李如柏、李如樟和李如梅率遼東鐵騎八千人先行出擊,其余各部原地繼續(xù)休整一日,這在眾人看來,已經(jīng)是一次難得的妥協(xié)了,只是辛苦了李如柏兄弟三人和遼東鐵騎。

  不過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李如柏兄弟三人率遼東鐵騎先行出擊后的三天時間里,除了每天行軍數(shù)十里之外,吃得好、睡得好,簡直比在平壤城內(nèi)休整的明軍還要愜意。

  原因只有一個:從平壤出發(fā)后整整三天的時間里,李如柏率領遼東鐵騎先后抵達黃州、平山、中和等地,但沿途竟然連倭軍的影子都沒有見到。

  當?shù)弥∥餍虚L率領的第一軍和第二軍的一部分在平壤之戰(zhàn)中幾乎被明軍全殲以后,沿途的倭軍便毫不猶豫地追隨從平壤城潰逃的小西行長余部,一起開啟了瘋狂逃竄模式,一路結(jié)伴逃回了王京。而李如柏部便一路接手日軍各地來不及帶走的物質(zhì)給養(yǎng),好吃好喝以后繼續(xù)一路狂追。

  九天后,李如柏部抵達了開城。

  開城守將黑田長政亦是日本戰(zhàn)國時期的一員虎將,實力和勇氣都屬一流,因此在大肆嘲諷了小西行長一番之后,拉開了架勢似乎準備和明軍死戰(zhàn)。

  可結(jié)果很是對不起黑田長政的名聲,原來這位傳說中的虎將經(jīng)過左思右想,覺得自己獨自守衛(wèi)開城充其量只能成為保衛(wèi)王京的炮灰,這賠本的生意無論如何是做不得的,于是極為英勇地在開城放了一把大火以后也撒腿就往王京跑。

  把小西行長和黑田長政一起相提并論,小西行長實在是受委屈了。

  可是這一下輪到李如柏、李如樟和李如梅不干了。哥仨率遼東鐵騎一路追了九天,竟然一場仗都沒打,這如何向大哥交代。若大哥認定是他們哥仨兒作戰(zhàn)消極豈不是又得挨軍棍,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于是李如柏發(fā)了狠勁連夜追了下去,終于在天明之際追上了黑田長政的尾巴。

  遼東鐵騎這口氣憋了八九天,此刻終于抓住了機會哪肯放過。因此二話不說沖上去如同砍瓜切菜般的一通狠揍,黑田長政所率領的部署如同敗絮,一觸即潰!雖然最終讓黑田長政跑了,但總算出了一口惡氣。

  正月二十,李如松率領明軍各部抵達開城與李如柏部匯合。

  至此,入侵朝鮮的倭軍全部退到王京以南,朝鮮四道共二十二個州府已經(jīng)被明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收復。

  現(xiàn)在,在李如松面前只剩下最后一個目標:王京!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