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善政與趙老爺子交換地契,兩家當(dāng)著地保的面,簽字畫押,將所要交換的田地,進行了交割。
辦完這些手續(xù),董善政找來吳先生和老李。
仨人走去田間地頭,琢磨起了,趙家田里原有的那口老井。
董善政的意思,想要將其利用起來,澆灌莊南這片田地。
三個人在這片田里,來回步量了好幾趟。
最后得出結(jié)論,老井所在的位置,幾乎是這片田地的中間,很是利于澆灌。
見多識廣的吳先生,首先開了口;
“雖說老井已荒廢多年,卻恰巧處在地下水脈之上?!?p> “五哥也覺得,這口老井還能用?!?p> “淤泥清理出來,壘砌一下井壁就能用,運水澆灌的距離也還算適合,這百十畝地,都能借上力?!?p> 聞聽此言,董善政不再猶豫,當(dāng)場把這事兒定了下來。
還是由老李挑頭,組織人手,全力以赴,盡快修復(fù)這口老井,先打出水來,季節(jié)不等人哩!
換來的這片地,隨了老李的心愿。
他叫上手下的伙計們,準(zhǔn)備好挖井的工具,以及往外運土的車子。
董善政則找到幾個石匠,提前備下修復(fù)井壁的石料。
這樣一來,石料也有了著落,可謂是一切準(zhǔn)備就緒。
臨開工之前,老李把人召集到一起,大聲說道:
“兩天之內(nèi),大伙兒要挖出水來,誰的鐵锨第一個著上水,俺給他記一大功,請他喝大酒……”
貴和堂里,董善政也在囑咐著香椿;
“打井這幾天,給伙計們加兩個菜,晚上下工那頓飯,給大伙弄壇子酒。”
“現(xiàn)在天熱,水送得要及時,蒸些白面饃送地里去,讓大家伙兒放開肚子吃飽,挖井是個耍力氣的活兒,不能虧待了大家?!?p> 香椿管著做飯的幾個婆子,答應(yīng)一聲,走去側(cè)院伙房安排去了。
董善政起身走出內(nèi)院,去找吳先生,商量開辦私塾的事情。
前院的正廳堂屋,已經(jīng)騰了出來,擺放著四張新方桌,以及新添置的條凳。
已是齠年稚齒的董七女,正和吳先生的兩個兒子一起,趴在桌子上寫毛筆字。
自打董七女五歲那年起,吳先生就在空閑的時候,教導(dǎo)他和自己的兩個兒子,讀書識字。
這樣幾年下來,小家伙已是能夠自己朗讀三字經(jīng)、百家姓,寫得一手還算看得過去的毛筆字。
董善政走進堂屋,吳先生正背著雙手,督促著三個孩子的功課,凜然一副教書先生的做派。
董善政笑著說道:“讓這幾個小家伙,出去耍會兒,歇歇腦子再回來繼續(xù)寫。”
三個淘小子抬頭看向吳先生,見他點頭允許了,這才頓時爆發(fā),大喊大叫著跑出院子,撒韁的野馬似的玩去了。
“這幾個臭小子,忒淘,咱這院里沒人敢招惹,但這哥幾個,卻又唯獨怕你五哥,你說這事兒邪性不?!?p> 吳先生也笑了,提壺給董善政倒了碗茶,道了句;
“有老太太給他們撐腰,當(dāng)然沒人敢招惹了。”
董善政抿了口茶,與吳先生閑聊幾句,這才說明了來意;
“這眼瞅著又要麥?zhǔn)?,也到了該去對賬的時候,咱臨走之前,先把私塾這件事情,操辦起來?!?p> “是該請個有學(xué)問的先生,坐堂教讀,管管那幾個臭小子?!?p> 董善政似乎已有了塾師人選,這會兒,征求著吳先生的意見;
“請尚莊的秀才來做塾師,也不知道人家,肯不肯來呢!”
“聽說尚秀才只知讀書,卻不懂得怎樣打理莊稼地,若是能請他來坐館,也算幫襯秀才家,多一份生活進項?!?p> 吳先生知道,尚秀才是個有學(xué)問的人,接著說道:
“請塾師這事兒,馬虎不得,咱要正八經(jīng)寫個‘關(guān)書’才行?!?p> 說著,找來紙筆,與董善政一起潤色著,寫了份兒,聘請塾師的關(guān)書。
聘請塾師的關(guān)書上,是要寫清‘束修’,年俸多少銀子的。
使銀子的事情,吳先生從不擅作主張,已是開口問著董善政;
“請尚秀才坐館,咱出多少銀子的‘束修’?”
之前,董善政已經(jīng)派人出去,到縣城的幾家私塾打聽過。
那幾家付給塾師的年俸,少的十塊銀洋,多的那家出到十二塊銀洋。
但要聘請尚秀才,自是不能同等對待。
董善政沉思片刻之后,這才開口說道:“給的多了,秀才在有啥想法,咱就出十五塊銀洋的束脩,五哥你看咋樣?”
“秀才是個愛面子的人,不會跟咱討價還價,那就十五塊銀洋吧?!?p> 吳先生這樣說著,提筆疾書,片刻之間,已是寫好了關(guān)書,但在最后落款之時,卻又有些犯難;
“總不能就寫‘董七女’這名字吧,該給孩子取個學(xué)名了?!?p> “五哥要是不說,還真把這茬兒給忘了。”
董善政笑著說道:“以前給老七取過學(xué)名——雅軒?!?p> 吳先生自言自語,解這兩個字;
“雅是文雅不俗,軒是大夫的車子,文雅之人坐上大夫的車子,這小子有福氣了,這個名字好?!?p> 說著,在關(guān)書落款處,端端正正書寫上‘董雅軒’三個字。
揮灑自如的寫好了關(guān)書,吳先生放下手里的毛筆,抬頭說道:“明兒個帶上聘禮,咱到尚莊請秀才去?!?p> “聘禮早就準(zhǔn)備好了,還給秀才淘換到一斤,上好的‘毛峰’,這可是茶館子里,喝不到的好茶哩!”
吳先生聽了,笑著回了一句;
“讀書人愛茶,咱這也算是投其所好。”
“不管咋樣兒,只要秀才肯來就館才行?!?p> “若是就那仨淘小子,我估計那尚秀才,可能抹不開面子,不肯前來就館?!?p> 吳先生講出了他的擔(dān)憂,董善政卻似乎早有謀劃,接口說道:
“所以咱要擴大招生范圍,最好將莊里的適齡娃兒,都招來才行?!?p> 接下來,倆人便商量起了,擴大私塾規(guī)模。
但在如何招收,莊戶人家子弟這件事情上,吳先生和董善政卻是有些分歧。
依著董善政的意思,就只招收七歲以上的男娃,來私塾就學(xué)。
而開明的吳先生,他卻認為,女孩子也應(yīng)該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