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大唐第一超市,上線!
趙王府。
雖然天氣很熱,但是,此刻,李二等人,一點都不覺得熱,反而,還有一股刺骨的冷。
“你要準(zhǔn)備打高句麗?”
京觀。
那是以人堆起來的“山”,或者是“金字塔”。
重點不是外形,而是,以人,尸體,頭顱堆積起來,外面再以泥土固定。
而此時。
高句麗,就有京觀,這京觀,便是以漢人的尸體,頭顱堆積起來的。
當(dāng)初,前隋打高句麗,大敗,而隋兵,就被高句麗的人,堆成了京觀,哪怕是到了現(xiàn)在,雖然天下改朝換代,可是,這依然是一種恥辱!
無關(guān)朝代。
只因,漢人!
“可是,尋兒,你現(xiàn)在要打高句麗的話,以咱們的力量,根本不夠!”李二不是不想打,他不想打嗎?開玩笑,李二是什么出身,你看看就知道了,他可是武皇帝,而不是文皇帝。
只是大唐的內(nèi)部,世家,經(jīng)濟限制了李二。
若是沒有這些限制,你看看李二要不要打?
不打是不可能的。
而且,李尋知道,李二也不是沒有打過,只不過是敗了而已,大唐,打高句麗,可是打了兩代的皇帝,才把高句麗給打下來的。
高句麗強大是一個原因。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地形。
現(xiàn)在,李尋在這里,第一個因素可以直接排除掉了,剩下的,就只有地形了。
所以。
這個時候。
就需要一種武器!
李尋說道:“陛下,也不是這個時候打,要打,也要等到我大唐富裕起來之后再打,打仗,勞民傷財,這一點,臣還是知道的。”
“只不過是,臣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咱們的軍事目標(biāo),現(xiàn)在該對準(zhǔn)誰。”
“西藏那邊,松贊干布,東北方,高句麗,這些,都是我們的目標(biāo)。”
“一旦將這些地方打下來,那大唐周圍,才是真正的安靜了?!?p> 其實,在大唐的周圍,還有許多的小國家,但是,和這些小國家不同的是,西藏,高句麗,這都是有威脅的。
李二握緊了拳頭,看著李尋:“好!”
“這些地方,朕都給你留著,等到朝廷富裕了,一定讓你去打!”
李尋:“......!”
其他人:“......!”
李尋摸了摸鼻子,然后說道:“陛下,鹽的事情,做的怎么樣了?”
李二哈哈一笑。
“鹽的事情,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了。”
“等到雪花鹽開始賣,朕就不信,世家的那些鹽,還能賣得出去,到時候,那些鹽礦,嘿嘿?!?p> 李尋的目的很簡單。
將鹽業(yè),收歸朝廷所有,所有販賣鹽的商人,必須按照朝廷的定價來賣,只有這樣,百姓,才能吃得起鹽!
鹽在商人的手中,那就是暴利,在朝廷的手中,才是真正的民生。
“不過,你說的民生,還有什么?”李二問道。
李尋嘆息一聲,說道:“陛下,這么熱的天,乘涼不好嗎?咱們要一步一步的來,先將鹽收歸朝廷,然后再廢了世家手中的錢財,最后,朝廷不就安穩(wěn)了嗎?”
“還有,陛下的書,是不是也弄好了?”
“屆時,開科舉,納賢才,這才是穩(wěn)固的重點?!?p> “只要咱們的書便宜,那么,世家的壟斷,就會消失?!?p> “文化傳承,在于書籍?!?p> 李二點了點頭。
“有道理,不過,科舉一直都有,和這些,關(guān)系不大吧?”
李尋再次嘆息一聲:“陛下,你看看現(xiàn)在外面,一本書多少錢?你覺得,大唐的百姓,買得起嗎?”
“現(xiàn)在的科舉,還不是那些世家的衣襟?”
“他們想讓誰當(dāng)官,誰才可以當(dāng)官?!?p> 李二:“......!”
“還有,陛下,你要小心點了,山東大旱,明天估計會有不少人,讓你認罪的。”
李二:“.......!”
淦!
說起來認罪,李二就很難受,一旦發(fā)生任何不好的事情,他都要認罪,我堂堂天子,天天罪己詔?
“那你覺得,這也是朕的錯?”李二皺眉,問道。
李尋輕輕一笑。
“陛下,你是不是瘋了?”
“天地運轉(zhuǎn),豈會因為一個人改變?再者說了,這只是氣候的原因,和你有啥關(guān)系?”
李二:“額?”
“也就是說,這大旱,和朕沒有關(guān)系?”
李尋點頭:“您要是這么說的話,其實也不是沒有關(guān)系,您若是提前將河渠挖開,哪里來的大旱?頂多就是不下雨罷了,河里面的水,還可以灌溉農(nóng)田的,除非,黃河水干涸?!?p> 李二:“......!”
“黃河水干涸,應(yīng)該不太可能吧?”李二小心的問了一句。
李尋:“陛下,您該去做事了?!?p> 李二起身。
“你的平靜日子,也沒有多久了?!?p> 李尋:“陛下,不要把對方看得太強大,其實,也就是那么一回事?!?p> 李二曬然一笑。
然后帶著眾位大臣,離開了趙王府。
“王家呀,嘖嘖,掌控那么多的鹽礦,也該交出來了?!闭f完,李尋又閉上了眼。
第二天。
果然。
朝堂上,魏大噴子恢復(fù)本色,一輪噴下來,毫無對手,要不是李二去過趙王府,找過李尋,還真的覺得,自己不寫個罪己詔,就對不起自己,對不起天下百姓,對不起列祖列宗。
這就是魏大噴子的力量。
“魏大人,其實解決大旱很簡單,朕已經(jīng)讓工部帶人過去了,相信不就,大旱的情況,就會得到緩解。”
而下朝之后。
長安城中,似乎發(fā)生了一些變化。
“這真的是鹽?”
一些百姓,看著商鋪中的雪花鹽,瞪大了眼睛,似乎有點不敢相信。
商鋪的負責(zé)人笑著說道:“不錯,這雪花鹽,陛下命名趙王雪花鹽,是趙王發(fā)明的,這趙王雪花鹽中,將毒素全部剔除,吃了也不會有任何的危害?!?p> 百姓們的臉色通常是泛黃,甚至有些帶著紅色。
這都是因為原本的鹽塊中,有毒素殘留。
“這價格是不是錯了,怎么可能比原來的鹽還要便宜?”
“什么?比那些毒鹽還要便宜?”
商鋪負責(zé)人解釋說道:“各位不要喧嘩,這價格沒有問題,我們的商鋪是朝廷的商鋪,并非是商人的商鋪,價格,自然要比商人的商鋪便宜!”
“我們的價格,只是將鹽造出來的價格,沒有中間價,各位,無論買什么,還請認準(zhǔn),大唐第一超市!”
“大唐第一超市,價格,永遠是第一便宜!”
“質(zhì)量,永遠是第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