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華殿后出來,六月底的艷陽高照,著實酷熱難耐??瞻椎膹V場上仿佛要被曬得冒煙。
王雙怒氣勃發(fā)、腳步匆匆的帶著太監(jiān)們往西苑里而去。他實在是有點被惡心壞了。
瑪?shù)拢蟠竺鞯倪@幫官僚按時打卡上下班、按時處理公務(wù),這竟然都是奢求?兩個閣臣跪地要乞骸骨!
吾之刀不利否?
把高時明、王承恩派到文華殿里去傳口諭,他剛才氣糊涂了,正事都沒安排。王雙回到西苑的昭和殿里,兩名美宮娥迎上來,溫柔細心的服侍著他洗臉,更衣,再送來降暑的綠豆湯。
他坐在昭和殿的偏殿里,不由得想起原本的歷史中,崇禎是怎么把韓爌整下去的!
就是在今年十一月份京師被圍的“己巳之變”,以間殺袁崇煥,再牽連到韓爌、錢龍錫身上。
王雙心里就有一個疑問,以他現(xiàn)在執(zhí)政兩個月的體會來看,皇帝想要清洗內(nèi)閣里的首輔、三輔,就算滿朝都是東林黨,這其實也并非難事。
這畢竟是封建集權(quán)時代?;蕶?quán)是一切權(quán)力的源頭。
你看,他只需要稍稍的在公開的政治場合表示對閣臣的不滿,京城中政潮就會洶涌起來。
用的著殺大將來牽連宰輔嗎?
沒聽過三軍易得,一將難求嗎?特別是在明朝這“以文馭武”的時代背景中,想要找個會打仗、文官出身的大將,更難!
明末連著出知兵的文臣督師。比如: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盧象升,洪承疇,孫傳庭,這真的像是一個文明要傾頹之時,出現(xiàn)的自救、應(yīng)激反應(yīng)。
就像是每逢亂世,總是謀士如云,猛將如雨。
王雙想了想,大概、可能有兩個原因。
第一,崇禎皇帝太喜歡名!喜歡當所謂的圣君、明君。
誅魏忠賢,天下稱頌??!感覺太好。
所以,這就導(dǎo)致崇禎皇帝這時候做事束手束腳的。太愛惜名聲。大概在崇禎二年的崇禎皇帝看來,換首輔,得有一個說的過去的理由。
這那像后來的崇禎皇帝?殺文臣如殺雞,換閣臣如走馬燈。反正就是兩個極端。
第二,崇禎皇帝心太大,想要畢其功于一役。
這一點,從袁崇煥的“五年平遼”的口號深得圣意就可以看得出來。
還有,崇禎皇帝欽定逆案時,求全責(zé)備。否定了閣臣們和稀泥的做法,非要將他認為的閹黨全部定罪。
估計崇禎皇帝是干掉閹黨后,發(fā)現(xiàn)滿朝盡是東林黨徒,想要做點事又天然的被官僚集團約束,所以想要把“攔路虎”都干掉,決定搞一個大新聞。
就是所謂的“興大案”。
這是老朱家子孫生來就會的操作,明太祖朱元璋的例子就在史書上寫著的。
具體歷史上崇禎皇帝到底為什么要這樣選擇,王雙現(xiàn)在只能是猜測一二。但,從他的角度來看,把袁崇煥這樣的名將牽扯到政治斗爭中除掉,這真的是昏庸的可以!
自毀長城。
他是絕對不會干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想要除掉韓爌,辦法多得是。回頭好好整治這老小子。
...
王雙腦子里思緒飄飛,喝了半碗綠豆湯后,便見王承恩、高時明領(lǐng)著孫承宗、李邦華、袁崇煥、毛文龍進來。
因為經(jīng)常覲見,孫承宗便只是帶著幾人躬身行禮,“臣等參見陛下?!?p> “免禮!”王雙抬起右手做個手勢,“孫先生,你們坐下來說話?!毕茸寣m娥上了降暑的綠豆湯,再讓高時明拿來殿中的北直隸地圖。
李邦華沒有入座,而是站在殿中間奏道:“臣懇請陛下息雷霆之怒,對閣臣稍存些許體面?!?p> 他終究是正牌的東林黨人,對韓爌私心大于公心不大看得上。不就是怕在其任期內(nèi)恢復(fù)考成法后,天下人罵嗎?但這會他還是愿意為同僚說句話。
早前孫承宗進京時,李邦華就說過他的預(yù)判,天子對東林不滿。現(xiàn)在看來,需要微調(diào)一下,畢竟天子對孫稚繩,對他,對袁崇煥的信重、恩寵這是可見的。
天子是對三名閣臣以及某些人不滿!
王雙道:“孟暗,面子是自己掙的。而不是別人給的!現(xiàn)在大明百姓需要的不是什么官兒,而是能夠做事的人。韓爌讓朕很失望?!?p> 正好這時,高時明帶著四個小太監(jiān)把北直隸的地圖鋪開在長案上。王雙截住李邦華的話頭,還有準備進言的袁崇煥,說道:“今日朕找你們來是接著商議,建奴如果從喜峰口攻進來,大明要如何防御?”
這是三四天前提起的軍事議題。
李邦華只能是無奈的坐下來。他脾氣其實很不好的!干過御史,所謂清流中人。但忠心耿耿。這不是原則性的問題,他沒必要要犯顏直諫。
孫承宗作為熟悉前線情況的閣臣,這時當仁不讓的道:“陛下,薊鎮(zhèn)兵備松弛,建奴若起大軍前來,喜峰口、遵化城都難以堅守。臣以為應(yīng)當守灤州、撫寧、永平一線。調(diào)集大軍至京師一帶,固守城池,挫建奴鋒銳,再待其自退?!?p> 孫承宗這話聽著有點政治不正確。什么叫“不可守”,什么叫“待其自退”。
但這就是大明朝當前能做的極限。
第一,喜峰口,遵化城太靠北面,沒有火炮,沒有足夠強大的兵力支撐,絕對是難以抵擋建奴大軍繼續(xù)圍攻。這是孫閣老的戰(zhàn)爭經(jīng)驗得出的結(jié)論。
第二,建奴入關(guān),不可能是為了占領(lǐng)城池、關(guān)隘的。而只是為搶掠人口、金銀等資源。只要扼守要道,依托城池打幾仗,讓建奴受到損失,他們自然會慢慢的退去。
不要想著在此時和建奴大軍野戰(zhàn),那只會損兵折將,導(dǎo)致局面不可收拾。
遼東的戰(zhàn)事就是明證。
王雙點點頭,沒表態(tài),看向做過天津巡撫,目前正在執(zhí)掌京營的李邦華。李邦華苦笑一聲,自嘲道:“陛下,臣無軍事長才,回去之后思索數(shù)日,也只有倚城堅守的策略?,F(xiàn)在聽孫閣老之言,覺得是極好的。”
王雙再看向袁崇煥,“元素,你以為呢?”
袁崇煥黑、矮的個子,起身拱手一禮,慨然的道:“陛下,臣以為,應(yīng)當調(diào)撥遼東精兵堅守遵化城、三屯營。堵住建奴南下的通道。屆時,臣親率關(guān)寧騎兵在后接應(yīng),與建奴死戰(zhàn),以報皇恩。
臣請陛下即刻下令,修葺喜峰口、遵化、三屯營的城防,調(diào)派紅衣大炮固守。”
說句不客氣的話,袁督師其實不大看得起黃臺極的。你們父子來遼錦防線幾次,占到便宜了嗎?
他是敢戰(zhàn)的。
當然,他終歸是一代名將,心里很清楚要逼退建奴大軍,要依托堅城、火炮,這才有可能成功。
孫承宗看到皇帝一臉的欣慰,頓時在心里暗道不好?;实垡锹犃诉@個方案那才叫糟糕。沉聲質(zhì)問道:“袁大人,若是遼東兵守不住遵化,導(dǎo)致建奴大軍進逼京師呢?”
袁崇煥下意識的答道:“那下官正好率部依托京城和建奴死戰(zhàn),大勝可期?!?p> 常識問題,京城的城防肯定比遵化城更加的堅固,而且糧草、盔甲、箭矢、火炮更多。真要是在京城外和建奴打,他勝算其實更高。
孫承宗一陣無語。他這個學(xué)生在政治上確實沒什么敏感度。若讓建奴大軍圍困京師,政治影響何其之大?誰來負這個責(zé)任?他這個樞密使,以及袁崇煥這個薊遼督師就是第一責(zé)任人。
屆時,結(jié)局好點是罷官,差點就要掉腦袋。
李邦華提醒道:“袁督師,若京師被圍,必定天下震動?!?p> 袁崇煥這時才反應(yīng)過來,當即有點尷尬。
王雙擺擺手道:“元素且坐。戰(zhàn)爭是政治的延續(xù)。政治決定戰(zhàn)爭。但贏得戰(zhàn)爭,才是一切政治的前提?!逼鹕碓谄罾飦砘刈邉樱烈髦?。
當即,幾名重臣都沉默不語,等著王雙的決斷。
...
...
論明清間事者,僉以為督師不死,滿清不能入主中原。
——李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