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

朕在這里

朕在這里

大班小班 著

  • 玄幻

    類型
  • 2021-06-14上架
  • 24375

    已完結(jié)(字)
本書由紅袖添香網(wǎng)進行電子制作與發(fā)行
©版權(quán)所有 侵權(quán)必究

序章1 畫龍點睛

朕在這里 大班小班 2886 2021-06-14 17:02:07

  泰山,古天子封禪之地。

  五月初五,宜動土、祭灶、嫁娶、添口……諸事皆宜。

  大周朝,女帝武青丘。

  頭戴平天冠,十二道流蘇經(jīng)營閃爍。

  身穿龍袍,十二輪冕服莊重威嚴。

  女帝副手踱步,帶領(lǐng)封禪隊伍緩步游山。

  腳步停下,側(cè)頭,看向一面崖壁。

  崖壁上,一條蒼龍隱于云間,見首不見尾。

  “此畫是何來歷?”女帝環(huán)顧左右。

  身后十六位婢女,晴扇打傘、捧璽待詔,不發(fā)一語。

  稍遠些,一左一右站著兩位蟒袍青年,齊齊搖頭。

  他們身后十幾部遠的位置,站著十三味服飾迥異的老者,其中包括和尚、道士、老儒……

  更遠處,才是隨御駕來泰山封禪的文武百官。

  放眼望去,一位位紫袍大儒、青袍學士、紅袍翰林面面相覷,無人作答。

  十三味老者中,有位手持拂塵、背背七星寶劍的老道,他顧盼左右,見無人知曉,便唱誦道號開口解答:“無量天尊!陛下。此壁名為落仙壁,崖壁上這幅壁畫乃是落仙所做,名曰《蒼龍圖》。”

  “畫中神龍為何無眸???”

  女帝不喜,兩位蟒袍青年與文武百官靜若寒蟬。

  手扶盤龍禪杖的老和尚單掌立于胸前,頭微微低下,唱誦佛號:“阿彌陀佛!”

  “陛下,老衲聽說:化龍不點睛,點睛龍飛天?!?p>  “朕不信這個?!?p>  女帝搖頭,環(huán)顧左右:“誰能為此龍開眸?”

  兩手空空的老儒欠身拱手:“老夫可補上兩筆,為此龍開眸?!?p>  “請——”

  女帝抬手,緩步后退,十六位婢女步伐一致后退。

  老儒上前,與女帝擦身而過。

  兩位蟒袍青年急忙后退。

  和尚、道士未退,其余十位老者也沒退。

  兩位蟒袍青年路過十二人身側(cè),齊齊側(cè)目,不敢停步,繼續(xù)后退。

  女帝退至老儒之前站立的位置,左右分別是和尚、道士,身后一排十位老者。

  兩位蟒袍青年退到百官前,二人看向女帝身側(cè)的十二位老者,眼底同時閃過忌憚之色。

  加上走到壁畫前的老儒,這十三人才是女帝坐朝臨政的底氣。

  他們代表的是春秋十二家與西域佛教。

  所有人看到,老儒從懷里摸出一支刀筆,銹跡斑斑,古樸笨拙。

  刀筆一出,文武百官里有人驚呼。

  “孔圣刻刀!”

  “相傳此物有鬼斧神工之能!”

  “孔圣便是以此筆,誅妖蠻、屠龍滅佛。”

  “我泱泱華夏朝代更迭、氣運不衰,皆因此筆鎮(zhèn)壓國運??!”

  女帝面無表情,十六位婢女面無表情。

  老道看一眼女帝另一側(cè)的老和尚,和尚雙手合十、垂首低念。

  十位老者齊齊看向老和尚,和尚宛如入定般,自碾佛珠,旁若無人。

  直到女帝望來,老和尚才不得不開口,也只是唱誦一聲不明含義的佛號:“阿彌陀佛——”

  女帝與老道、十位老者收回目光,所有人目不斜視地看向老儒,看他以儒圣刻刀鑿刻石壁。

  咔咔咔……嘩啦啦!咔咔咔……嘩啦啦!

  碎裂的石子掉落,老儒成功在龍首位置雕刻出兩只龍眸。

  龍眸半睜半閉,仿佛高居九天的神明,正在俯察人間。

  “陛下請看?!崩先迨掌鹑迨タ痰叮D(zhuǎn)身面向女帝,欠身拱手。

  女帝頷首,準備上前,十六位婢女步伐一致地抬左腳。

  忽然,站在和尚、道士身后的十位老者里,有人陡然抬頭、木露青紅之光。

  女帝側(cè)首望來,見是春秋十二家里的陰陽家,擅長觀星測命。

  無需女帝詢問,老陰陽家拱手解釋:“九星拱日,天降祥瑞。”

  此話方出,天空猛地一亮。

  所有人看到,晴朗天空中,有九顆大星閃亮,拱衛(wèi)太陽。

  嘩的一聲,文武百官議論紛紛。

  “九星拱日,此乃祥瑞天象!陛下萬福金安。”

  “吾皇萬歲,此國泰民安之兆!”

  “海晏河清、四海升平,皆我大周陛下勤于朝政之功!”

  “陛下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武百官跪倒一片。

  女帝面無表情,老和尚笑瞇瞇,老道如夢方醒般張目四顧。

  春秋十二家與佛教老僧無需跪拜,他們有從龍之功,見架不拜。

  一陣風吹來,醫(yī)家老者手扶的銀鈴白帆輕輕飄動,發(fā)出空靈脆響。

  山呼萬歲的文武百官與兩位蟒袍青年,像是心間劃過一道清泉,心神寧靜、不發(fā)一語。

  場面靜止,山風吹來,林間樹枝發(fā)出沙沙聲。

  頂盔摜甲、扶長矛站立的兵家老者回頭,代替女帝說:“起來吧?!?p>  跪伏在地的人,像是聽到將軍命令的士兵,依言起身,肅然站立。

  這就是春秋十二家人的厲害,如果他們想,他們可以伏尸百萬、流血漂櫓。

  女帝正是靠著春秋十二家與西域佛教的力量,以女兒身,壓服百官、登基稱帝。

  哇哇……哇哇!

  就在此時,有嬰孩啼哭聲響起。

  眾人尋聲望來,老儒回望身后。

  女帝上前,十六位婢女跟上。

  和尚、道士等十二位老者跟上女帝腳步,圍在落仙壁前。

  兩位蟒袍青年也要上前,二人被女帝身側(cè)婢女擋住,不得寸進。

  文武百官抻著脖子、瞪著眼遙望石壁前。

  有人驚呼,崖壁前,女帝彎腰抱起一個男嬰。

  兩位蟒袍青年緊張,他們是皇位最有利的競爭者,也是李氏皇族與武氏皇族的代表人物。

  一左一右站在文武百官之前的兩人,左邊的清瘦挺拔,右邊的魁梧敦厚。

  清瘦挺拔者是太子李征,魁梧敦厚者是魏王武乘涼。

  他們對女帝的一舉一動都很敏感,同時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有人故意撩撥李征與武乘涼的神經(jīng)。

  “天生九星拱日吉祥,地現(xiàn)靈童,可喜可賀、可喜可賀啊陛下!”

  “吾觀此子天庭飽滿、氣運隆盛,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哭聲中氣十足,有古名將之風,長大后一定是不可多得地帥才!”

  ………………

  他們是春秋十二家里的十家,包括醫(yī)農(nóng)墨法兵、陰陽縱橫名,以及小說家與雜家。

  只有和尚、道士與老儒未曾開口。

  “陛下,您看!”老道指著落仙壁,眼神閃爍。

  落仙壁上,空無一物,原本那條見首不見尾的蒼龍消失不見。

  而剛剛地上的男嬰,正是在壁畫消失后出現(xiàn)的。

  女帝正色相詢:“那條龍呢?”

  和尚雙掌合十唱誦佛號:“阿彌陀佛!化龍不點睛,點睛龍飛天?!?p>  老儒做出更為合理的解釋:“儒圣刻刀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或許正是它點化了那條壁畫里的蒼龍,使他有了生命?!?p>  太子李征與魏王武乘涼瞬間變色,他們嗅到了陰謀的氣息,準備上前進言。

  女帝大笑搖頭說:“先生的意思是,落仙壁上的龍活了?”

  太子李征與魏王武乘涼止步,兩人面露遲疑,猜不透女帝心思。

  老儒搖頭說:“不,這是重生?!?p>  “死而復生,當為不祥?!?p>  女帝面露不悅,舉起襁褓嬰兒,似是要摔死當場。

  太子李征與魏王武乘涼齊齊松了口氣,面露冷笑看向老儒。

  不管這位書院夫子有什么目的,此時都要胎死腹中了。

  一聲悠揚的佛號響徹全場:“阿彌陀佛!陛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風仿佛都停了,現(xiàn)場死一般的寂靜,所有人心間都萌生慈悲之心,不愿殺生。

  女帝面露掙扎,最終嘆息一聲,放下雙臂,抱緊了男嬰。

  “這孩子與九星拱日天象同生,也算與朕有緣,收入天家吧?!?p>  “母、母后,不可啊!”

  “姑母,怎能如此?”

  太子李征與魏王武乘涼強烈的殺意沖破了慈悲心境,兩人同時開口,想要上前阻攔。

  女帝轉(zhuǎn)身,目光越過兩人,看向文武百官隊尾一人。

  這人穿明黃色服飾,是女帝第六子,懷王李壇。

  “壇兒,你有兩個兒子,三為陽數(shù),朕就把這孩子賜給你了,好生養(yǎng)大?!?p>  懷王李壇愣在原地,以為自己聽錯了。

  他身旁的王妃韋悅榕推他一把,李壇如夢方醒,誠惶誠恐上前。

  走到太子李征和魏王武乘涼身側(cè),李壇急忙停步。

  “母親!”懷王李壇甚是恭謹,不敢越過兩人向前。

  女帝招手,李壇畏懼地望望太子李征和魏王武乘涼。

  “六弟,母親叫你,還不快去?!碧永钫餮凵耖W爍,推他一把。

  魏王武乘涼狠狠瞪他一眼說:“姑母喚你,還不快去。”

  “是是?!?p>  李壇小心翼翼上前,從女帝懷中接過襁褓中的嬰兒。

  文武百官隊尾的韋悅榕高呼:“請母親為三郎賜名!”

  “理應如此?!?p>  女帝頷首,看向窩在李壇懷里吮吸手指的李三郎,沉吟片刻后說:“就叫他李開元吧!”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