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命之年,王林辭了官,還鄉(xiāng)。
他不再是趙國大儒,又成了那個平凡的京城王老爺。
王府,還是王府,王林不舍得將王府賣掉,就讓這宅子留在這里吧,畢竟其中很多的東西,讓王府成了一段無言的情話,講出了,也好像沒來得及講出。
買了一輛馬車,備了一些干糧,帶上大福,王林便啟了程,山山水水,魚鳥草樹,仿佛和三十年前一樣,和三十年前那個進京趕考的書生經(jīng)歷得一樣。
回了鄉(xiāng),回到了那個環(huán)山繞水、蟲鳥鳴唱的故鄉(xiāng),一切都還是從前的模樣。
和上次帶紫陌來時一樣。
見了父母,王林臉上終于露出了許久不見的笑容,跪在了地上“孩兒王林見過爹娘?!?p> 一旁的大福也跟著跪了下來:“大福見過爹娘?!?p> 王父剛拉起來王林,就轉身去拉大福:“你啊,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不要學他?!蓖醺笓崃藫岽蟾5谋常荒樞θ?,甚是慈祥。
王林站起身,才發(fā)現(xiàn)父母如今是多么的蒼老,皺紋,已經(jīng)爬滿了母親的整張臉,父親的頭上,再也找不出一根帶著點黑色的頭發(fā),母親的背越來越駝,父親的腿腳也不再是那么利索——一切好像都變了,父親是個木匠,如今卻再也拿不動一個鑿子,母親呢,連點縫縫補補的活計再都做不成。
當年呢,父親連夜為王林抄好借來的書以供他熟讀,母親為給他借書一連幾天跑過了好幾個城鎮(zhèn)。
如今呢,父母老了。
母親摸著王林的臉,顫著嘴唇說話:“孩兒啊,娘老了,沒用了,孩兒啊,好好活......”
......
村里人知曉了王林回鄉(xiāng)的消息,一個個都來登門拜訪,拜訪這個名震整個趙都的大儒王林,拜訪這位錦衣還鄉(xiāng)的王大人。
不過登門的人多有一些陌生的面孔,很多年輕后生,當時王林進京時他們還都沒有出生呢。至于那些從小看著王林長大的老前輩,村東的幾位大娘,村西的幾位大爺,早已入土為安了。
年輕后生呢,倒也都喜愛讀書,見了王林都笑嘻嘻地稱上一句王大伯,請王林為他們講書,請王林對他們的文理章法指點一二。
王林苦笑,這日子,到哪里也不清凈。但他,是真的喜歡看到后輩們這般上進的模樣。
一晃七年,他陪了二老七年,照顧了二老七年,讓二老驕傲了七年。
七年,也不夠?。?p> 五十又七,那一天的早晨,太陽沒能起得來,王林的父母也沒能起得來。
無疾而終。
二老走的時候,面容微微笑,秦晉之好六十年,比翼連枝千秋載。
王林守孝三年,不見笑顏。
之后的日子,游山玩水,指點后輩,或睹物相思,或登高望遠,日日閑而不散,年年哀而不傷。
時時黯然,時時忘懷,卻從未失態(tài)。
江湖夜雨十年燈。
十年當真是十年。
七十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