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老板失蹤
早上王道還在去局里的路上,就接到了潘靜的電話。
她打電話問王道最近有沒有和石總聯系過,她說石總失蹤了。
王道不清楚發(fā)生了什么事,但是他決定還是應該先去石有為的公司看看。
不管石有為有沒有失蹤,他也應該回一趟比特企業(yè)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雖然他不是很喜歡石總的為人,但最起碼這個人也是他以前的老板,況且自己離職也沒有當面和他說一下,一直感覺不妥。
王道得知潘靜她們幾個女生現在都在公司里,就立馬打電話和張強請了假,然后打車趕了過去。
王道趕到比特企業(yè)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以后,幾個女生都坐在辦公室里。
“石總怎么會失蹤了呢?你們有多久沒有見到他了?”
“肯定失蹤了,公司的事情也不管了,打電話也不接,后來直接就關機了?!?p> “什么時候的事?”
“就是自從你上次回來的時候,就再也沒見過他了?!蓖瘚I說。
“都已經這么久了,你們怎么不早說呢?!?p> 王道感覺很意外,他還納悶自己不來上班,石有為怎么也不打電話問一下,感情是這人早已經失蹤不見了。
“他是老板嘛,不來公司很正常?!?p> “再說,他不來更好啊,我們還輕松一點。只是這快要到發(fā)工資的時候了,他還不來,打電話已經關機了。”
“我們估計他是看公司不掙錢,又要支付我們的工資,就先跑了。”林婷婷在一邊生氣地說。
“不會的,他失蹤前兩天,帶我剛談成一筆生意,簽了一單合同。當時我看他回來的路上很興奮的樣子,應該是對公司的發(fā)展充滿了憧憬的,不可能在那個時候拋下公司走的。”
“再說他這個房子直接付了一年的房租,雖然不咋地,但確實也又花了不少錢裝修?!?p> “再加上這里的桌椅、電腦、電話這些東西雖然都是破爛的二手貨,但是加起來也有幾千塊錢,他不可能連這些都不處理就走了?!?p> 結合現實情況來看,王道不相信石有為會為了她們的那點工資走掉。
“是啊,我也覺得他是出了什么事,不過萬一他真的不回來了,我們的工資可就沒人發(fā)了。”周秀莉擔心地說。
王道看著幾個女孩著急的樣子,他也沒有什么好辦法。
“這樣吧,你們先去這兒的派出所報警,我回去局里查一下石總的個人信息,看看能不能根據他家里的地址,聯系上他的親戚?!?p> “你們誰有石總的身份證復印件,或知道他的身份證號碼?!?p> “他的身份證復印件我電腦里有?!?p> 林婷婷說著,就在電腦上打印石有為的身份證復印件。
只是電腦和打印機都不是很好用,整整花了20分多鐘才打印出來,幾個人看著都忍不住搖搖頭。
這些電腦設備都是不知道石有為從哪低價淘來的,只是外形長得像,但是幾乎不能用。
擺放在那里,雖然每天都開機,但是業(yè)務很少,根本處于閑置狀態(tài),這一使用起來所有人都快崩潰了。
“離這兒最近的派出所是萬里橋派出所,你們去那里報案吧,你們不是石總的家屬,報案的話派出所未必會受理,如果他們不受理的話你們就給我打電話。”
和幾個女孩兒分手以后,王道回到了局里。
他徑直回到辦公室,辦公室里面沒有人,他打開電腦,插上數字證書,把石有為的身份證號碼輸入進去。
他先查了石有為的開房記錄,想從開發(fā)記錄知道石有為這幾天都去哪里了。
結果卻發(fā)現石有為不僅近期沒有過開房記錄,而且以往也沒有過任何的開房記錄,這讓他感覺很不理解。
按理說一個人不應該從來沒有住過賓館、旅店之類的。
凡是住過這些地方,就應該是有開房記錄的。
雖然以前存在一些管理不是很規(guī)范的小旅館,但是據石有為說他以前是在廈門和貴陽的大型企業(yè)工作過的。
不可能沒有過出差經歷,一旦出差最次也要入住一家賓館,怎么可能全無開房記錄呢。
他低頭看了一眼石有為的戶籍地址,GZ省貴州市青蓮鄉(xiāng)黃石街25號。
由于數字證書受限,無法查到更多的信息了。
王道想起來自己正好有一個同學叫張毅,他畢業(yè)以后就是考到了貴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當警察。
王道隨即在通訊錄里找出張毅的電話號碼,給他通了電話。
在電話里請他幫忙聯系管轄青蓮鄉(xiāng)黃石街的派出所,了解一下石有為這個人,看看能不能聯系上他的親屬。
張毅對于老同學的請求,當然是滿口答應,說下午就給他回話。
兩個人又敘舊了一會兒就掛斷了電話。
王道剛掛掉手機就接到張強的電話,讓王道到他的辦公室去一下。
王道拔出數字證書,考慮著是不是和張強提一下自己的警官證和數字證書的事。
由于他剛從XZ調來林都市,現在他還自己沒有林都這邊公安的警官證,所以每次出去辦案都要和張玲玲一起,這也確實不方便。
畢竟市局刑警總隊的人很少,而且隊里除了自己參與的“蔣依依案”和“楊四光案”以外,還有其他的專案要忙,人手根本不夠用。
平時都是一個人當兩個用,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畜生用的,一些他一個人就能處理的事情,也確實不應該再麻煩張玲玲。
另外就是數字證書自己也要配一個,沒有一個數字證書很不方便,就像今天他查石有為的身份信息,用的就是張玲玲的數字證書。
可是他不能一直用別人的數字證書,每個數字證書都對應一個警號,用數字證書查詢和自己案件無關的內容,可能是要受處分的,他不想給別人帶來麻煩。
張強的辦公室里,他正和安平在討論案子,聽見敲門聲,知道是王道來了。
“進來?!?p> “張隊,你找我?”
王道看見安平也在,和安平打招呼:“安支隊也在啊。”
“案子上有點麻煩,過來找老張研究研究?!卑财叫χf。
他讓出了自己做的椅子給王道,自己坐到了里面。
“讓你過來,是因為安平支隊長拿來一件物證,我想給你也看看?!?p> 張強說著從一堆案卷材料里面抽出了一張寫有字跡的紙。
“安支隊也參與咱們的案子了?”王道接過那件物證,有些吃驚地問。
“不是咱們的案子,這件物證是安平支隊長在‘天年敬老院殺人案’的案發(fā)現場找到的?!睆垙娭钢f給他的那張紙對王道說。
王道聽張強說的是“天年敬老院殺人案”的物證,不禁疑惑。
這件案子雖然是他們市局刑警總隊督辦的,但是實際是由安平支隊長從各個分局抽調的人負責的,怎么找到的物證還要給他們看呢。
他疑惑地低頭看手中拿著的那張紙,順著紙上的內容一行行地看下去,眼神不由地凝重了起來。
白紙上面字跡工整地謄寫著一首詩: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葉,
讓風吹雨打到處飄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藍天,
和大地再沒有些牽連。
但抱緊那傷心的標志,
去觸遇沒著落的悵惘;
在黃昏,夜班,躡著腳走,
全市空虛,再莫有溫柔;
忘掉曾有這世界、有你;
忘掉誰又曾有過愛戀;
落花似地落盡,忘了去
這些個淚點里的情緒。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閃光、一息風更少
痕跡,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經在這世界里活過。
這是一首王道沒有讀過的現代詩,詩的本身沒有問題。
問題在于這個類型、這個題材的詩給他的印象很深,因為在最近發(fā)生的兩個殺人案中都已經出現過相似題材的詩。
而現在又一起毫無關聯的案子中,出現了這樣的一首詩,王道感覺完全摸不清頭腦。
他拿出手機打開瀏覽網站,打算先確認一下這次的詩是否和之前的兩首一樣。
張強看見王道的動作就知道他要做什么:“不用檢索了,這首現代詩的名字是《情愿》,作者是林徽因,1931年9月發(fā)表于《新月詩選》。”
張強通知王道過來就是想聽聽他的意見。
他不知道為什么最近遇到的每個謀殺案,被害人遺物里都會有一首現代詩,而這些詩的作者又都是同一個人——林徽因。
幾個互相不認識的人的生活里,出現相同的一件物品,并不是不可能的,例如同是金庸的武俠小說、同是九年義務教育的課本、故事會等。
但是同時出現林徽因的詩,又都是抄寫在白紙上,這種事件的概率倒不會太大。
畢竟這種東西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概率不太高。
更何況這種類型的詩,要說出現在蔣依依的遺物里很正常,畢竟她就是個女學生,看或寫詩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可無論是楊四光還是常貴都是粗人,除了楊四光會動筆偶爾簽簽字外,兩人據調查都已經幾十年不動筆了,更沒有看詩詞的習慣。
在他們的遺物里出現這種東西,卻是讓人有點摸不清頭腦。
那么會不會最近林都市的這三起惡性殺人案都是一人所為?
兇手作案后留下一首詩,來告訴別人這些人都是他殺的。
在一些小說和影視作品,里面倒是有怪俠一枝梅、燕子李三、鼓上蚤時遷、南俠展昭這樣的人。
他們有時作案以后,可能會在現場留下一些東西,來證明自己的身份。
難道說這些案子的兇手也和小說里一樣,是有人標名作案?
可是在現代社會真的還有人,會搞這種高調好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