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夏鼎

第一百四十四章 會稽之盟

夏鼎 醉挑書燈 2814 2022-11-11 17:12:44

  眾人剛為落水之人獲救感到高興,忽然,舟身又是一陣劇烈顛簸,震蕩得眾人都站立不穩(wěn),摔倒在舟中。

  江面霧氣更盛,龍吟之聲不絕于耳。兩道金黃龍影在水面蜿蜒游動,似乎在伺機而動。

  夏禹摘下斗笠,慨然立于舟中,朗聲大笑道:“夏禹受命于天,竭力養(yǎng)民。今日如果活著,是上天賜予的福分;如遇不幸,也是我的命數(shù)。我夏禹怎會懼怕你這兩條潛身江河的黃龍呢?”

  夏禹字字鏗鏘,中氣十足,將聲音遠遠送到江中。

  只見兩條黃影曳尾而逝,霧氣也漸漸散去,江面又恢復(fù)了風(fēng)平浪靜。

  “啊……這就是夏后共主!”

  “他就是治水十三年的夏后大禹!”

  “快,快跪下叩見夏后!”

  眾人又驚又喜,忙跪拜叩首。船夫上前道:“鄙陋之人,不識夏后,望夏后勿要見怪!”

  夏禹握著船夫的手,道:“渡人濟河,蒙此風(fēng)險。夏禹愧對眾位部民,在此向大家謝罪?!?p>  說著,夏禹便躬身向舟中人行禮。

  眾人也是驚惶不已,道:“夏后切莫如此,折煞我等荒野草民!”

  夏禹笑道:“禹本就是一介草民,蒙舜帝不棄,潛心治水,得諸侯首領(lǐng)推薦,方登此后位。華夏之地,本就屬我華夏子民。我們同屬華夏子民,何必自怨自艾,妄自菲薄?”

  眾人忙點頭稱是。

  待渡江而去,夏禹又戴上斗笠,舟中人目送夏禹和兩位隨從而去,久久不愿離開。

  夏禹八年,夏禹召集華夏諸侯邦國八百部落,會盟于會稽,史稱“會稽之盟”。夏禹帶著伯益、后稷、子契、應(yīng)龍、啟來到會稽,隨行的還有夏族十二部落,分別是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有褒氏、有費氏、有杞氏、有繒氏、有辛氏、有冥氏、斟灌氏。參加諸侯會盟的有華夏部落聯(lián)盟的大小部落首領(lǐng),還有東夷、三苗等部落首領(lǐng)。

  夏禹此次會盟,決意將他的兒子啟帶上。他望著眼前這個劍眉挺立、目光剛毅的兒子,他看得出啟身上的倔強和剛毅,而且還有幾分勃勃英氣。

  “啟,你過來?!毕挠硐騿⒄姓惺?。

  “父親!”啟上前跪拜道。

  “快,快起來!”夏禹上前道。

  啟這才站得筆直,宛如一棵挺拔的青松,目中神光湛湛。他正是英姿勃發(fā)的青年,腰間挎著一把長劍,身形也愈發(fā)魁梧健壯。

  夏禹拍著啟的肩膀,笑道:“好!果然生得龍精虎猛,比我當(dāng)年還壯實!唉,不像我,治水落下的鶴膝病,每到陰雨天都隱隱作痛!”

  啟上前扶著父親道,“父親,如今華夏強盛,諸侯來朝,你也要注意休養(yǎng),多調(diào)息身體才是!”

  夏禹道:“啟,你記住!為后者,不為一己之私,而為萬民之謀。我夏禹這個華夏共主是華夏部落聯(lián)盟的部民推舉的,我只要活一天,就要為華夏多操一份心力!我一個人的勞苦與華夏蕓蕓眾生的疾苦相比,又算得了什么?為后者,當(dāng)以天下為念,以生民為首,將自己放在一個謙恭卑下的位置,才能讓百姓真正擁戴你!這些事,你一定要謹(jǐn)記,日后還要多向伯益、子契首領(lǐng)請教!”

  啟恭敬道:“啟謹(jǐn)記父親教誨!”

  夏禹帶著啟一起登上會稽山的高處,望著茫茫一片的山林,下面是廣闊的平臺。而這塊廣闊的平臺正是大大小小的八百多個部落首領(lǐng)會盟之地。

  夏禹對啟道:“啟,你今日定要認(rèn)真觀摩,恪守夏禮!”

  啟正色道:“啟謹(jǐn)記!”

  夏禹擺手道:“啟,你先去叫伯益、子契、應(yīng)龍三位首領(lǐng)來此,然后去帶著夏后氏士兵列陣集合!”

  啟抱拳道:“諾!”

  八百路諸侯部落首領(lǐng)浩浩蕩蕩,掀起漫天煙塵。他們有的身披獸皮,戴著鹿角;有的手持長戈,步伐整齊;有的手拿石斧,氣焰跋扈;有的頭戴斗笠,身著蓑衣;有的背著弓箭,頭戴羽翎帽;有的騎著野馬,身材魁梧;有的面目黝黑,帶著火把;有的身材瘦小,捧著陶罐……群雄陸陸續(xù)續(xù)趕往會稽山下,聚集在會盟臺前。

  這時夏禹帶著伯益、子契、應(yīng)龍登上會盟臺上的盟主臺。夏禹躬身行禮,道:“今日禹召集我華夏部落聯(lián)盟八百路諸侯首領(lǐng)于會稽會盟,共議大事!眾位應(yīng)約赴盟,真乃禹之福祉!”

  伯益、子契、應(yīng)龍隨夏禹行禮,八百路群雄首領(lǐng)見狀忙俯身叩首,齊聲道:“共主之令,四海皆遵!”

  夏禹長身而立,從腰間抽出舜帝當(dāng)日所贈三尺多長的帝君銅劍,正色道:“此劍乃是先帝君舜帝所贈,乃華夏部落聯(lián)盟之號令!今日禹以此劍召集諸侯,共謀會盟之事!如有違逆,當(dāng)以其血祭吾帝君之劍!”

  群雄皆是慷慨激昂,隨聲喝道:“如有違逆,以血祭劍!如有違逆,以血祭劍!如有違逆,以血祭劍!”

  群雄豪氣干云,聲震云霄,當(dāng)真是威武雄壯,令人激蕩!

  夏禹轉(zhuǎn)身對伯益道:“伯益首領(lǐng),本后任你為盟相,清點各路諸侯!”

  伯益拱手道:“諾!”

  說罷,伯益手執(zhí)五色旗,道:“各路首領(lǐng)聽令,清點檢閱開始!第一路,華夏部落夏后氏!”

  說罷,伯益揮動一面土黃龍旗,啟率領(lǐng)夏后氏部落士兵整齊地走向臺前,陣容肅穆莊嚴(yán),令人側(cè)目。

  “第二路,華夏部落有扈氏!”有扈氏的一位中年首領(lǐng)帶著部落士兵經(jīng)過。

  如此,十二路華夏部落的夏后氏部落陸續(xù)完成檢閱。隨后陶唐氏、有虞氏部落陸續(xù)完成檢閱。

  “第三十九路,東夷部落有窮氏!”伯益揮舞著青木旗高聲道。只見東夷有窮氏部落首領(lǐng)背負彤弓,腰挎白箭,頭戴一頂鳥羽翎毛,帶著一隊背負弓箭的族人氣勢磅礴地走過。

  “第四十二路,九夷部落涂山氏!”

  只見女嬌的父親,雙鬢斑白,顴骨高聳,但仍昂首闊步,雙目如電,身披獸皮,頭戴鹿角,率領(lǐng)族人徐徐走過。

  “第九十五路,西戎部落獯粥氏!”

  只見一位面目黝黑,手舉火把的首領(lǐng),身后跟著數(shù)十個身材瘦小,捧著陶罐陶甕的族人腳步踉蹌地走過。

  “第一百三十一路,三苗部落驤苗氏!”

  只見一位頭戴斗笠,身著蓑衣的驤苗氏部落首領(lǐng),手中捧著竹簍,竹簍之中滿是湖蝦河蟹。他的身后跟著二三十位族人,都捧著大大小小的竹簍。

  “第二百七十九路,東夷部落有鬲氏!”

  一群手拿石斧,身形魁梧的有鬲氏族人在一位九尺多高的族長帶領(lǐng)下走過。

  “第三百九十四路,九夷部落防風(fēng)氏!”

  臺下無人應(yīng)答。

  “九夷部落防風(fēng)氏!”伯益高聲又重復(fù)一遍。

  臺下仍然沒有動靜。

  伯益只得奏稟夏禹,“夏后,九夷部落防風(fēng)氏逾期未至!”

  夏禹面沉如水,卻不動聲色,道:“想來定是有事耽擱,不必久候,盟相繼續(xù)檢閱!”

  伯益只得拱手道:“臣伯益遵夏后命!”

  八百路部落首領(lǐng)聲勢浩大,摩肩接踵,人群熙熙攘攘,好不熱鬧。盟會連續(xù)舉行了三天三夜,待到第四日寅時才陸續(xù)結(jié)束。

  群雄聚集在會稽山下,觀摩會盟檢閱,無不感慨嘆息。誰也想不到,曾經(jīng)只有十幾個部落的華夏部落,如今竟能聚集八百多路大大小小的諸侯,形成規(guī)模如此龐大的華夏部落聯(lián)盟!即使是當(dāng)年堯舜二帝,也未曾見到華夏如此幅員遼闊,地大物博!

  夏禹登上會稽會盟臺,慨然道:“華夏者,乃華夏、東夷、三苗、九夷各部落之華夏,非一人之華夏也!如今九州已定,洪水方平,夏禹不才,忝列后位!我們會盟之事,事關(guān)天下安定、黎民憂樂!當(dāng)以天下蒼生為念,助我華夏部落聯(lián)盟薪火相傳、世代一統(tǒng)!如有違逆,再起刀兵者,凡我華夏部落聯(lián)盟同盟者,共誅之!”

  群雄也是熱血翻涌,齊聲喝道:“共誅之!共誅之!”

  待到此時,方有傳令兵來報,道:“啟稟夏后,防風(fēng)氏求見!”

  夏禹目光一寒,道:“哦?!押他上來!”只見防風(fēng)氏赤裸上身,背負荊條,在部落士兵的押送下來到會盟臺前。

  防風(fēng)氏須發(fā)皆霜,劍髯青袍,凜然生威。他面向夏禹,雙手長拱垂地,長聲道:“罪臣防風(fēng)氏逾期赴盟,特來請罪!”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