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時刻,連續(xù)數日以來,天空中沉甸甸的烏云終于拉開了幾條輕微的裂縫。萬歷九年的最后一束陽光,明晃晃的照耀在太和殿金黃色的琉璃瓦片上,反射出道道金光。就如同老天爺降下恩賜那樣,給這個東方的大陸帝國披上了一層華貴的金裱。
“給皇后的新衣服,現在做得怎么樣了?”矗立于午門南側重檐闕亭之內的帝國皇帝朱翊鈞,望著深邃的天空,緩緩的說了這樣一句話。
這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至少在朱翊鈞看來是這樣的。以往自己總是在早晨寅時,被李太后派來的宮女驚醒。九年以來都是如此,至于冬季就更別提了。這個時辰天空還是烏黑混沌的,若是氣候不好,只要有勁風吹過,從蒼穹直瀉千里的雪粒就會直接打在臉上,那樣的疼痛感簡直讓人無法忍受。
但年幼的朱翊鈞對此卻沒有拒絕的理由,作為帝國的皇帝。從登基的那天開始,朱翊鈞比誰都明白,身為天子,惠澤黔首是最基本的政治素養(yǎng)。若是連太祖皇帝傳承下來的規(guī)矩——帝國早晨的朝會都不能遵守,又談何“立天子為天下事”?至于成祖,宣宗以來,大明帝國的歷代君主皆是如此。除了自己的爺爺,世宗皇帝朱厚熜,根據東宮大學士們的講述,他的日子過得可能要好一些。
站于皇帝身后的御用監(jiān)典薄太監(jiān)垂著腰,從容回答主子萬歲爺的問話:“回稟萬歲爺,今年中秋小奴就告知江南織造衙門。特意從松江,余杭,蘇州三地進貢上等絲綢布料為娘娘添做新衣,昨日正午已經送到坤寧宮?!?p> 朱翊鈞似乎滿意的點點頭,遙望那些宮殿墻樓。它們歷經了百年的滄桑歲月,直到現在依舊是燦爛輝煌。據說成祖文皇帝在修建北京皇宮的時候,特意征召了一個阮姓的安南太監(jiān)參與工程建造,只因這個太監(jiān)善于土工技術。
至于這位阮姓太監(jiān)的身世嘛,大概是英國公張輔征討安南時期,從安南清化皇宮里帶過來的。由此,朱翊鈞似乎又想到了另一些事情,問道:“那個小宮女……”
典薄太監(jiān)心里微微一怔,但隨后便恢復了平靜說道:“按照兩宮太后的意思,自然是皇后有什么,她就有什么……”
“哦,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拉扯下肩膀上的銀白色狐裘披衣——這是蒙古部族進貢來的珍貴動物皮毛,在經過尚衣監(jiān)工匠精心制作后形成的華麗衣服,隨后朱翊鈞就把目光投向更遠的京城街坊。
輕輕回應了一聲主子萬歲爺的聲音,這個尚未脫去稚嫩氣息的典薄太監(jiān)就熟練的從闕亭上退下去。只不過臨走之時,仍舊不忘在爐子里加了些香料。
長久以來的優(yōu)雅生活,讓帝國皇帝對一些高情逸態(tài)的東西是愛不釋手。就拿閣樓里的那尊藍黃色鎏金琺瑯青銅火爐來說,朱翊鈞整個童年的冬天都是在這樣暖和的氛圍里度過的。
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混帶冬季冰冷與水草芳香的味道讓朱翊鈞陶醉其中。而之所以心血來潮的登上這座高聳的城樓,也是因為帝國的一位地方行政官員。
云南布政司姚安府知府在兩日以前才抵達京城,帝國的禮部官員熱情的接待了他。這不光是對他辭呈的惋惜,在他治下的云南姚安府,漢民與夷族幾乎沒有任何隔閡的相處在一起,這與儒家的至高思想——“人人為公,天下大同”不謀而合。
僅此或許并不足以讓皇帝垂青,但遠在昆明的黔國公早早的就為這位知府遞上奏疏,聲稱他是“程朱理學之后,陽明心學集大成者”,又在末尾添加了“古來悉曉《大學》本理,“格物而后致知者”,自陸九淵以下乏善可陳。至皇明知府,學識浩瀚,推古通今,是以承圣賢古禮,而下啟惟誠至善,為知道之最者?!?p> 古人云“只知其一,惟恐不止其一,復求知其二上也”,以此來籠統(tǒng)的概括“知道”的至上境界。而這個小小的知府,竟然能被一個堂堂的國公家族贊譽為“知道最者”,由此他的辭職自然會引起朱翊鈞的格外關注。
幾乎是在離開禮部的同時,這位知府就被皇帝用車駕請到乾清宮,開始了整整兩個晝夜的漫談。
年紀尚輕的帝國皇帝,和普通讀書青年一樣,對于世界真理的求知欲是非常熱忱的。朱翊鈞很想弄明白農夫與貴胄,天與地,君與臣,
帝王與社稷之間的巧妙關系。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帝國皇帝都開創(chuàng)性的認為這是樸素的,具有矛盾的事物,直到這位知府的出現,讓朱翊鈞對世界的認知更加深厚了些。
“沉香,桂枝!陛下的口味還是沒變……”撫摸起下顎的六寸斑白長須,帝國內閣首輔大臣——張居正不知不覺就已經站在皇帝的身后,對著那個熟悉的年輕背影慈祥,微笑的說到。
收回遠眺的目光,朱翊鈞微微笑道:“今日召先生來,只是朕心有感悟。想與先生談談經世學問,先生可知道李贄這個人?”
“臣略知一些,據說此人有些桀驁不馴,思想很是怪異。前幾日來京城,向吏部文選清吏司遞交了辭呈?!睆埦诱f罷,又察覺這樣的回話有些不妥,于是補充說道:“恐怕是受了地方官的排擠,陛下是要重新啟用這個人嗎?”
輕輕撫摸了下白石欄桿上的殘留積雪,朱翊鈞又折回雕梁畫棟的紅黃色精致樓亭內。擦擦手上遺留的細碎雪花,這個時間門樓上寂靜的就像是一座古剎?;实鄯浅O硎苓@樣的愜意時光,因為這樣的環(huán)境能讓人更好的思考問題。
拿起淺黃色銅勺,自詡清凈的皇帝又小心翼翼的往那尊火熱的銅爐里加了些崖柏粉。整個庭樓里開始漸漸彌散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道,而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張居正,竟也覺得有些怪異。
自己的這個學生,以往可不是這樣的。那種面迎朝陽,向明而治,渾身上下充滿活力的氣息,在今天的皇帝身上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卻是那種老練的沉穩(wěn),以及罕見的成熟。
這不是一個好兆頭,張居正第一時間如此想到。十八九歲的青年,他的思想必然是激情而富有熱血的。若是一副七老八十的老翁做派,于普通人是渾渾噩噩,整個人生都毫無希望可言。若是君王,那這個國家在他的治理下也會是暮氣沉沉,久而久之國力是每況愈下,日薄西山。
“讓老臣來吧……”張居正接過那只勺子,皇帝已經向爐子里加了整整兩勺香粉,而現在首輔大臣想要替皇帝添加第三勺。
對于老師的提議,朱翊鈞并沒有表現出不滿的意思。直到現在,張居正才正眼看清楚皇帝的神態(tài)。
在金黃色余暉的映照中,這是一個神采奕奕的天子。那深邃的目光里,仿佛能看到浩瀚的星云,就是游蕩其中也能觸摸到先古尚賢的精神遺跡。
之所以能凸顯這種精神氣,興許是帝國皇帝身上,那件玄色燕牟冠服的原因。前胸五彩繽紛的蟠龍圓補暴露在張居正的視線之中,四十五條明黃色龍紋栩栩如生,裝點在袖緣左右,領緣上下,彰顯了一派雍容典雅的皇家氣質。
就在張居正為此暗暗驚嘆之時,朱翊鈞的思緒卻早已飛出了宮殿折廊,扶搖直上,仰躺于九霄云外。
“先生多慮了,只是有些疑惑需要先生幫朕解答?!敝祚粹x長嘆一口氣,恭敬回話張居正?!罢垎栂壬骸碾m主于一身,而實管乎天下之理;理雖散在萬事,而實不外于一人之心?!藶楹谓猓俊?p> 張居正淡淡笑道:“此心為初本,為天下至理。理存乎萬物,老君謂之‘道’。道者,無實無物,虛幻常變。雖無名之始,然物相濟,恪守道法,終日循環(huán)不息。而不以人悲,亦不知人喜。與一人之本心,致知至理,推善至誠,可謂不忘初心者,方得始終,以此為解。”
聽了張居正的答話,朱翊鈞若有所思的點點頭。若是以人之心性來理解,實在荒謬稽誕,試問人又何為能極致的影響萬事萬物?日月星移有著它們自己的運動規(guī)律,這是人心不能束縛的。
但是老師的回話,圓滿的解答了朱翊鈞的疑惑。即這個問題中的心,發(fā)自人的認知和總結。理是客觀存在的東西,但如果不能被人心感悟,那這一切自然是毫無意義的。若是一個人能充分發(fā)揮“心”的作用,時時刻刻都在感受至理的存在,那么他的行為和人生自然是完整的,既有起點也有終點,以達到至善的境界。
“聽先生的一席話,學生豁然開朗?!敝祚粹x終于露出了爽朗的笑容,這也是張居正希望看到的。
“學生不才,讓先生為此費心費力,先生辛苦了……”說完,朱翊鈞就要做鞠躬跪拜動作。嚇得張居正慌忙弓下腰,攙扶起皇帝的雙手,連連說道:“陛下言重了,陛下言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