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解決人才的問題,其實有三個辦法。
一是通過每歲的科舉,向朝廷要人。
二是自己在江南選拔人才,向朝廷上書后,往吏部報備直接錄用。
三是直接交給朝廷派遣。
楊昭更愿意的是第二種辦法。
無論是大隋當(dāng)下還不算特別成熟公正的科舉制度,還是吏部直接讓世家大族的子弟,前來頂替,都不符合他的想法。
可要自己選拔人才,賦予江南個府衙,不僅需要大隋皇帝楊廣的授權(quán),最終還是需要吏部的任免。這其中,朝廷內(nèi)部的批評聲,自是會存在的。
趕在年關(guān)之前,要將相應(yīng)的方針政策給確定下來,最重要的是,要試探出便宜老爹的具體態(tài)度。
“玄齡,此事,便勞煩你親自跑一趟!”
十一月初三,這個于江都尚且寒冷的夜晚,劉釜在視察了江都城外的流民安置工作后,返回府衙,當(dāng)即把房玄齡叫到了屋內(nèi),將之想法道出后,于房玄齡布置了具體的任務(wù)。
房玄齡深知事關(guān)重大,當(dāng)即應(yīng)允。
不過在離開之前,房玄齡還是試探著問道:“臣吏此番回往洛陽,時間充沛,可回東宮一趟,殿下可是需要臣吏帶一些話回去?”
楊昭這近兩年的時間內(nèi),一直出征在外。其本人更是刻意的不觸碰那群姬妾,就連兩個便宜兒子,一個三歲的楊倓,一個一歲半的小楊,他也很少去信問詢。只是每到節(jié)日期間,會讓人送些小禮物回去。
現(xiàn)在被房玄齡這么說起,楊昭知曉自己太過隔閡,尤其距離的越遠(yuǎn),時間越久,這種隔閡,竟是在不知不覺中增大。
連房玄齡都看出了端倪。
楊昭沉思片刻,讓房玄齡稍等,他就在書案旁,迅速寫了六封信。
兩封是給兩個年幼的兒子,各做的是一首童謠。至于另外四封,是給東宮內(nèi)的四個姬妾。
吹干了墨汁,將之封裝好。
楊昭想了想,將他近一段時間,時刻佩戴在身上的佩劍,從墻上取了下來,連同書信,遞到了做了大半個時辰,喝了幾杯茶的房玄齡手中,楊昭溫言道:“今受皇命,孤久不在東宮,東宮諸事多有忙碌。此中信件,便交由大劉氏,分發(fā)給眾人罷!
至于此間佩劍,時常陪伴孤之左右。
而燕王年幼,有駐守長安之皇命。孤,即將此劍送于他?!?p> 房玄齡雙手小心翼翼的接過,臉上露出了真誠的笑容。
燕王楊倓,乃大隋皇長孫,大隋皇太子楊昭長子。
過去一年半載,皇太子對這個長子提及甚少,這讓跟隨他身邊的一應(yīng)官吏,如房玄齡、杜如晦都有些七上八下。
皇太子殿下是有后,這本是一件喜慶之事看,但其對兩個兒子,尤其長子,并不怎么關(guān)心,這是不是透漏了某種訊息?
縱觀古今,包括大隋除了之前的廢太子外,都是嫡長子繼承的?;侍与y道是想打破這個祖宗制度?
若是這樣的話,那便會留下許多隱患的。
但現(xiàn)在不同了,大隋皇太子以佩劍送于長子楊倓,即說明他對年幼的長子的認(rèn)可。
這把佩劍,當(dāng)然也不是簡單的認(rèn)可那么簡單,更代表著皇太子楊昭手下于江南,掌握著的數(shù)萬大軍,對留守長安的年幼的皇長孫,大隋燕王殿下的支持。
任何宵小,想要對付年幼的燕王,除了要看大隋皇帝的臉色,還要看佩劍背后的大隋太子,是否答應(yīng)!
這于燕王楊倓的安全保證,同樣有實際之效用。
“臣吏遵旨!”
房玄齡躬身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