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任選
第29章任選
堯思安回到京城時,濟州貪腐大案已落下帷幕。
二皇子劉徹協(xié)同錦衣衛(wèi)同知林丹陽,暗中徹查牽連其中的官員。半月有余,共揪出大小官員共計32名。太宗皇帝劉洵大怒,直接下旨要嚴辦涉案官員。所有涉事者,以及三代內(nèi)親家眷,均流放至北疆。二十年內(nèi)不得入關(guān),修筑邊關(guān)軍事防護,于苦寒之地戴罪立功,以儆效尤。
濟州境內(nèi)大小位置空缺,各方勢力在震驚之余,也開始活動起來。
二皇子差事辦得好,被封了端王,一時風光無限,略有蓋過太子之勢。
“濟州現(xiàn)在的空缺挺多,得想個辦法把我們的人塞進去!”劉徹知道濟州是塊肥肉,所有人都在盯著呢,自己當然也不能落了下風。
青松點了頭,但也沒敢保證:“您現(xiàn)在風頭正盛,這明里暗里的眼睛多著呢,就等著揪我們的小辮子。只能穩(wěn)妥些辦,能塞進去的估計也不是好的空缺,怕是不能給我們強的助力……”
“你看著辦吧!”
兩人不再多說,繼續(xù)坐在堂內(nèi)對弈。這間堂屋是劉徹特地所設(shè),為了會見謀士,名曰“縱言廳”。
“言天下之至賾,言天下之至動。”劉徹始終相信:“智不備于一人,謀必參諸群士。善納諫言,則謀士聚;不善納諫,則謀士去。”
所以端王府向來厚待謀士,從不約束其言論,也不因給予優(yōu)待而苛責。無論是談?wù)搰抡?,還是研究詩詞歌賦,均被奉為上賓。劉徹一直以來廣言納諫的態(tài)度,也讓各方謀士慕名而來。
與此同時,皇后娘娘身邊最親近的劉姑姑秘密出宮,會見了幾個太子黨的重要朝臣。
“各位大人:端王殿下現(xiàn)在得勢,中宮本來就勢弱,現(xiàn)在更是不知何時能有出頭之日。娘娘派我前來,是想囑咐各位,務(wù)必在濟州多安排些我們的人?!?p> “人驕易躁,若能在此時可以抓到端王殿下的把柄,是最好的了。不能再任由端王發(fā)展了,這個時候能給些打擊,也是上面樂意看到的。中宮一直沒有功業(yè),此時不出手,難保圣上會別有他意,以后怕是自身難?!?p> 幾人異口同聲:“請娘娘放心,為了太子殿下,我等必竭盡全力!”
劉姑姑得了保證面色微松:“各位大人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我去回了話,娘娘也就能放心了。我們在宮中,靜候大人們的佳音?!?p> 劉姑姑往外邊走邊說:“走之前娘娘托我?guī)Я诵┧?,是南方進貢的荔枝,給各位大人嘗嘗鮮。”
“謝娘娘恩典……”劉姑姑走出了門,這些心腹重臣才開始合計安插哪些人去濟州,通過什么方式……
第二日,政宣殿內(nèi)議論紛紛,有些朝臣甚至是爭得面紅耳赤。
“太守乃一郡之首,自然要選賢能高卓者任職。既要有管理地方的經(jīng)驗,還要能略懂兵法可守一方太平。這些都是需要陛下考核,慎之又慎的事情,哪能任由官員選票得出?不妥!”
“直接任命恐怕難以服眾,之后的政務(wù)更是難以推行。直接從濟州現(xiàn)有的官員中甄選得力者,經(jīng)驗豐富又了解濟州民情,豈不是一舉多得?”
“臣以為,當從濟州現(xiàn)有官員中選出賢能即可!”
“不可,直接任命才能避免官官相護,私下結(jié)黨成派!”
劉洵端坐高位,臉上不帶任何波瀾,看著殿內(nèi)群臣爭辯,一句不發(fā)。
這時一直未開口的靖國公沈玉照發(fā)了話:“陛下,濟州太守失職已久,確實不能再拖著空缺。依老臣之見,倒是可以從京城和其他州府之中抽調(diào)一些官員,與濟州現(xiàn)任的官員里,一同進行考核,能者居上?!?p> “臣附議,官員考核向來是選賢任能。擴大選擇范圍,這樣一來既避免了裙帶推薦,又能為我朝選出棟梁之材,是個好辦法!”說話的是太子的老師安平候。
端王的舅父章子晏:“老臣附議,此法可行!”
重臣均表了態(tài),其他朝臣自然是不再多爭:“臣等附議!”
熱鬧了半晌的政宣殿又一次歸于平靜,群臣俯首等著高位上的人發(fā)出指示。
劉洵對這個結(jié)果還是很滿意的,點了點伏在龍椅座上的食指:“既然都通過了,那就依靖國公所言。入選的名單由吏部定,擬了折子盡快遞上來?!?p> 吏部尚書姜明遠:“微臣遵旨?!?p> 下朝后,公公福貴攔住了正要出宮的堯思安和林丹陽。
“兩位大人留步,圣上在御書房等著二位,請隨奴婢來?!?p> 兩人對視一眼,跟著福貴的腳步去了御書房。
已經(jīng)褪下朝服的太宗皇帝劉徹,手執(zhí)狼毫,在桌前揮灑墨筆,少了分嚴厲,看起來分外恣意悠閑。
待兩人入內(nèi),福貴退下,劉徹這才開口:“濟州前有洪澇,后有瘟疫,乃至之后的貪腐大案,你二人都辦得圓滿。指揮使許墨肖身體不太康健,錦衣衛(wèi)里能頂?shù)纳弦簿湍銈兌肆??!?p> 皇帝隨意翻著桌上的宣紙:“等吏部把候選的名單遞上來,你們二人就各領(lǐng)一隊人去暗地考察吧。無需忌憚任何勢力,我就是你們的靠山!”
兩人算是徹底明白了劉徹的用意。眾位大臣在朝堂上爭得面紅耳赤,都還不如他們今后書信里的一筆一劃。多些一句,少提一事,可能都會改變皇帝對候選人們的想法……
皇恩厚重,里面有幾分信任先且不論,光是這外面各方人馬的目光,就讓他們?nèi)缱槡帧?p> 說是暗地考察,但這京城里的一草一木,有心人都跟明鏡似的。他們自然是誰也不敢瞞報,誰也不敢多添一筆。只有鐵面無私這一條路,也只有全心全意為皇帝,才可以有所庇護。
“微臣自當竭盡全力,秉公查探,忠于陛下,絕不為外界所動!”
劉徹既然選定了這倆人,自然也是不怕他們有私心的。兩方勢力夾擊之下,他們自然是誰都不會選。
堯思安和林丹陽直至走出皇宮,依然如芒刺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