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征兵
第31章征兵
濟州官員的候選名單,經(jīng)過了吏部的層層把關,最終擬成折子遞了上去?;实劭催^之后,扔給了堯思安和林丹陽。
“這些人,你們倆一人一列,去查查吧……”皇帝發(fā)了話,倆人便帶著密令自京城出發(fā),去往各地秘密考核。
皇帝依舊每日按時上朝,下朝后批注成摞的奏折,偶爾臨幸嬪妃,考考六皇子的學問,一副平和無波的景象。
七月底,一條征兵令毫無征兆得昭告天下。大周境內(nèi)的適齡百姓,均可參加應試,入選者暫時納入巡防營管轄。之后由朝廷派人統(tǒng)一操練,合格者編入軍隊常規(guī)人員,享相應等級軍餉俸祿。
大周上一次大范圍的征兵,還是太祖帝在位時。之后戰(zhàn)爭規(guī)模逐漸變小,朝廷財政方面也縮減了軍用開支,軍隊規(guī)模精簡,自然也不再大規(guī)模征兵了。
以前想要入伍,還要等到老兵退役。即使有了空缺,還需經(jīng)過層層考核才可。以老兵嫡系之子為先,旁系為后,再次是以軍中將領士兵推薦。
且每家每戶,只能選出一人成為“正卒”。若家中已有他人任職軍中,便只能補了預備役或者是后勤兵。預備役和后勤兵,并不算正規(guī)收編的主戰(zhàn)軍隊,只有在發(fā)生大規(guī)模戰(zhàn)爭的時候才會啟用。這部分人是沒有軍餉的,只會在季節(jié)交替之際得些物料補貼。
“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p> 這次征兵的告示發(fā)得突然,但全境之內(nèi)的適齡兒郎均是躍躍欲試。巡防營設立的征兵登記處排成長龍,不見隊尾。
雖然有年齡,身高,體力上的各種限制,但一經(jīng)入選便是正規(guī)軍。世家公子或許不太看得上,但寒門窮戶算是多了一條出人頭地的路子。
有人歡喜有人愁,不同于市井小民的喜氣洋洋,端王府卻是一片愁云慘淡。
“這告示發(fā)得突然,舅父之前竟然沒有一點察覺嗎?”劉徹面色如凍。
章子晏做為兵部尚書,也是被打得措手不及:“不止我啊,朝堂上陛下直接下的令。我還瞧了眾人皆是一臉茫然,誰都不像是提前知道一樣……”
“大周武將稀缺,這么多年全仰仗著李賦一人。他解甲歸田已近三年,父皇這是要徹底換天吶……”
章子晏:“現(xiàn)在軍中將士脫穎者不少,但大多都是李賦一手帶起來的?,F(xiàn)在大范圍征兵,屆時必定會有不少人要顯山露水了?!?p> 劉徹看向一直不說話的青松,那人開了口:“現(xiàn)在當務之急是要塞一些人去參選,到時候我們在軍中還能有些勢力?!?p> “殿下長策,這些人在軍中歷練,所需時間不短,但若真能有一兩個成為小將,也可為我們多拉攏一些其他將領?!?p> 青松看到劉徹點了頭,繼續(xù)說:“但定國公李賦的親信,還有許多在軍中委任要職,我們也不可大意。無需過分親近,但也要不斷示好?!?p> “這兩年來,拉攏定國公的人不在少數(shù)。他態(tài)度堅定,閉門羹給出去不少,得罪了很多權貴。多少人的目光都在盯著他,如此忠君之臣,或許這是皇帝在庇護他呢?”
青松作為謀士,一心輔佐端王。不同于其他人功利心切,急于表現(xiàn),更多時候是分析全局,權衡著為其趨利避害。因此,在端王府的眾多謀士中,劉徹最倚重青松,也最信任他。
劉徹默認了青松的建議,對著章子晏說道:“參加軍試的人選,還希望舅父慎重考慮。姜明遠這硬骨頭難啃的很!濟州換血,我與太子都沒得利,還希望這次能夠扳回一城。”
章子晏:“放心,我會挑些人去應試,這武將入軍,有實力就不怕有人攔著……”“你自己也挑些臉生的親信送去,危急時刻,能傳遞個消息也是能頂大用的?!?p> 端王自己肯用心,又有舅父扶持,太子這邊卻全憑皇后。
劉姑姑從宮外回來,見了皇后:“娘娘放心,奴婢將話已帶到?!?p> “他們怎么說?”
“自然是全力支持。這些人上次的差事沒辦成,這次能行嗎?”劉姑姑有些擔心。
“上次并不是他們不用力,是姜明遠難搞,遲早要把這個人逐出京城!不懂變通,迂腐至極!”
劉姑姑:“娘娘息怒,莫要氣壞了身子。太子可全仰仗你呢!”
皇后這才想起幾日都沒瞧見劉哲,問道:“他人呢?這幾日也不知道忙些什么,從來不擔心自己的前途?!?p> 劉哲確實是一點都不著急,現(xiàn)在正在御花園陪著劉渥下棋呢!
“六弟,你不能下這里,很容易被吃掉的!”劉哲擋著劉渥正要落子的手。
劉渥倒是執(zhí)著:“皇兄此言差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對弈不可執(zhí)著部分得失?!?p> “你倒是看得全面?!?p> “蘭莘姐姐說狹路相逢勇者勝,不想死者會先死!大局定,小卒就難翻風浪?!?p> 劉哲知道他說的是定國公府的李蘭莘,足智多謀,得父皇賞識被封了鄉(xiāng)君。
“你又溜出去玩了?”
劉渥對待劉哲向來是坦蕩得很:“對啊,宮里太沒意思了。去外面可以找沈文杰玩,還能去蘭莘姐姐家,皇兄可得替我瞞著他們,不然下次我就出不去了?!?p> 劉哲敲了一下劉渥的腦門:“你自己嘴上把門就行,出去記得多帶些侍衛(wèi)?!?p> 倆兄弟玩鬧著,全然沒察覺另一側(cè)路過的明黃色身影。
福貴:“陛下,您怎么又換方向了,不去貴妃那里了?”
“你也瞧見了,我要是從那亭子邊走過,倆小子肯定不自在。”劉洵換了個方向,走向御書房:“走吧,還是回去批折子吧。”
說是批折子,可御書房內(nèi)堆積的奏折一個都沒打開。劉洵想著御花園里那幕溫馨的畫面出神:少有成年皇子,會那樣真心對待兄弟。若是為一國主君,必是仁政愛民,也定不會對其他皇子趕盡殺絕。倒是難為他的母后那樣處心積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