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人幫著操心,這事就好說了,趙大娘走路帶風,跟王婆子打了一聲招呼,連家也沒回,掐著點直接去了村里領(lǐng)農(nóng)具的地方。
“娘,你要給四丫找個啥樣的???”問話的是王婆子小女兒,她比趙毓小兩歲,這會兒正在縣里上高中。
王婆子心里掐著事兒,隨口應(yīng)付一句:“小孩子家家,管這些干啥,飯吃完了讓你哥送你去學校。”
說完,她有想起什么,囑咐道:“鍋里我煮了五個雞蛋,你裝包里拿上。”
其實趙大娘看見王家桌上的飯流口水還真不是她沒出息,王婆子家過得是真好,就說這早飯,別人家家里雷打不動的大碴子粥,有那會算計的婦人,前年秋天地里大疙瘩下來,洗好了腌上一大缸,就這粥吃就是不錯的一個小菜,早上也不興炒菜,就兩樣就著一起吃。
可王家呢,人家過得好啊,光坐上的菜就有兩道,大白菜油擱的足足的,再放點辣椒,那香氣,霸道哦,更別說桌上還有一道油啦啦炒的金黃的炒雞蛋,那一盤子,少說沒四五個雞蛋可做不出來,這樣的菜,哪個不饞。
就是現(xiàn)在王婆子說給她閨女上學帶兩個雞蛋,王家的兩個媳婦也沒一個耷拉著臉子不愿意。
家里兩只雞雷打不動一天兩個蛋,可架不住婆婆有門道啊,說一回媒,這時候不興給錢,那咋的,可不就給點糧食,雞蛋,少的有像趙大娘這樣給個三五個,多的可是十來個都不帶少的,王婆子二兒子在公社是個小干事,一個月有工資也有各式各樣的票,他們也沒必要為了那幾個錢冒著風險把雞蛋換成錢,再者,這雞蛋放久了空了不劃算,還不如早兩天吃了。所以,他們家還真不缺雞蛋吃,幾個小的都比村里一般的孩子胖乎。
王家二媳婦看著小姑子不情不愿要去拿包,眼珠子轉(zhuǎn)了轉(zhuǎn),殷勤道:“我去吧,雞蛋在鍋里還熱著,我給你拿涼水拔拔?!?p> 王家大媳婦慢了一步,狠狠瞪了她一眼,顯擺什么顯擺,誰還不知道雞蛋在鍋里。
王婆子倒是滿意的點頭,她就喜歡老二媳婦會來事兒。
王婆子心里想著趙毓的事,地里上工的時候還不忘挲摸著哪家小伙子適齡,哪家小伙子合適,這么一想手里的動作就慢下來了,眼見記分員不在這邊,王婆子四處看了看,想著:
李家小伙子踏實能干,就是長的難看了點;何家老大倒是樣樣都好,可惜家里一溜弟妹要養(yǎng),爹娘又是兩個不著調(diào)的;蔣家那個,不行不行,他那幾個嫂子都不是省油的燈,四丫過去還不得讓人吃了……
王婆子想了一圈也沒找著適合的人選,這些人單開看都是村里頂頂好的了,可要是跟趙家那丫頭比起來就顯得寒酸了,就是她,也知道那丫頭嫁給村里是白瞎了,也不知道趙家婆娘是咋想的,四丫那相貌,沒了這個不還有別的,咋就想在村里給找了,王婆子頭疼的想,先前人家不來找她她可惜,這來找了她,她又愁的不行,這人啊,還真是不能想,她薅了把頭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