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秦律是紙糊的
那時的朝臣只聽秦始皇所說要給贏宇好處,但卻沒想到給嬴宇的這個好處竟然也打破了秦國歷來的習(xí)慣,這讓所有的朝臣都為之一驚。
這就是秦始皇一破一提的手法的精妙所在。
現(xiàn)在的蒙恬手底下有30萬的長城均更有大型排名第三的黑甲騎兵,在大秦軍中屬于青中派的代表人物。
此次封侯進爵決必然使他的實力再次得到充盈。
雖然他們比不上王王翦家族的一門二侯,但至少在軍中的地位已經(jīng)得到了提高。
與王家相比,蒙恬現(xiàn)在屬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王翦的兒子王賁雖然也是侯爵,但跟蒙恬現(xiàn)在相比,顯然略遜一籌,畢竟王賁所率領(lǐng)的這些部隊大部分都是一些郡兵。
這些郡兵的職責(zé)保護國內(nèi)安全,鎮(zhèn)壓地方叛亂倒是可以,但真正要拉上戰(zhàn)場跟匈奴這些外敵作作戰(zhàn),其戰(zhàn)力顯然不足。
所以這一次蒙恬得到侯爵顯然是一次強力突進,不過作為秦始皇要平衡各方勢力,首先要敲打的便是這些有功之臣。
比如這次剛剛封定西侯的蒙恬。
他的強勢,秦始皇也是清楚的。
蒙恬的眼前站的是什么人,秦始皇自然也了如指掌。
扶蘇對于蒙恬來說,性格上根本駕馭不了他,如果有一天蒙恬真的跳出來不服扶蘇,那么扶蘇能不能招架得住都是兩說。
如果有一天自己的皇位真的讓扶蘇繼承了那么還要給扶蘇加上一根保險。
而這根保險絲,王家顯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他的首選。
王翦雖然厲害,但是生命幾乎已經(jīng)走到了盡頭,更何況王翦的官位已經(jīng)到了秦朝的頂峰,單看王翦侯爵的名稱就已經(jīng)能說明一二。
沒錯,成武便是無力達到巔峰的一個表述。
而在大秦軍中總共有7個不同頂級侯爵的封號,不過現(xiàn)在唯一還活著的侯爵僅僅王翦一人。
王賁雖然也是侯爵,但沒有達到頂級侯爵之列。
再加上他本身過于保守,軍事能力也不如蒙恬,所以讓他來當(dāng)那根保險絲去跟蒙恬對抗,這顯然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蒙恬強勢,要壓制蒙恬的強勢,必然要培養(yǎng)一個比他更為強勢的強人,而眼前最佳的合適人選便是他的五皇子嬴宇。
嬴宇的手腕毒辣,為人霸道,擅長陽謀,拿它來對抗蒙恬是極為合適的人選,不過除了來壓制蒙恬的強勢之外,嬴宇還有另一個作用,那便是供他參考到底誰更適合繼承未來大秦的江山。
在秦始皇宣布自己御駕親征西域之后,所有人也依然保持著沉默。
現(xiàn)在的秦始皇已經(jīng)達到了權(quán)力的巔峰,誰敢說一不二。
蒙恬是想反對,但是他不具備反對的理由,也沒有反駁的勇氣。
首先,他剛剛被封了侯已經(jīng)吃了一個甜果,再加上之前蒙恬說自己不配被封侯還是嬴宇為為他保薦的。
更何況嬴宇擔(dān)得起這個榮譽,用三天時間滅掉六國余孽,而且他所率領(lǐng)的人員加起來滿攻不過2000多人。
這一仗的意義絲毫不比蒙恬干掉20萬匈奴的功勞小,別說是皇子,就算是一個臣子立下這等功勞被封爵領(lǐng)兵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今天朝他所發(fā)生的劇情格外精彩,不過故事的主角也不只有嬴宇和蒙恬這兩個受封賞之人還有一人似乎已被大家遺忘,這人便是長公子扶蘇。
扶蘇作為嬴政的長公子,自然受到他的看重。
而且贏政已經(jīng)三年多沒有見到自己的長子了。
此時他將目光鎖定在扶蘇身上。
然后嬴政朝著朝堂之上喊了一聲扶蘇的名字。
當(dāng)聽到自己的父親喊到自己名字時,扶蘇馬上整理衣衫,然后緩緩雙膝跪地。
此時的朝堂之上的贏政和扶蘇宛若家庭之中父子的寒暄,而并非朝堂上的君臣。
贏政對于扶蘇的感情確實深厚,畢竟扶蘇是嬴政的第1個孩子。
與嬴宇推遲及冠禮里不同,贏政對于扶蘇的及冠禮是十分看中甚至是興奮的。
扶蘇的出生日算起來便是秦始皇剛剛掌權(quán)之后,而且那時他已經(jīng)做好準(zhǔn)備迎接自己的實權(quán)時代。
在孩子出生自己掌權(quán)之后,贏政便干掉了他的假父嫪毐,并將自己的亞父呂不韋驅(qū)趕回老家,由此開啟了獨屬自己的時代。
他認(rèn)為這一切都是扶蘇的出生給他帶來的幸運。
不過贏政的興奮并沒有維持多久,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越發(fā)覺得扶蘇跟自己的性格以及秦人的性格相去甚遠。
在昌平君以及華陽太后的共同撫育之下,扶蘇已儼然變成了一個楚人。
那時贏政自己在寢宮之中,甚至暴怒。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孩子以后繼承秦王的繼承人會是楚人那般柔柔弱弱的性格。
而且他對楚人本身對沒有什么好感,畢竟他的曾祖父、他的祖父以及他的父親都無時無刻的不受著楚人的控制,想到這里贏政便怒發(fā)沖冠。
此后他也對華陽公主所代表的楚國勢力進行了一番清洗。
為的就是不讓楚人再去影響自己的長公子扶蘇,可見贏政在扶蘇身上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血。
之后,雖然贏政也多出了很多孩子,但是他看中的依然還是扶蘇,而扶蘇顯然也被秦始皇慣壞了。
秦始皇一統(tǒng)華夏之后,隨著年齡的增長,扶蘇受到的教育也開始逐漸影響他的行為。
朝中雖然沒有大臣敢當(dāng)面忤逆贏政,不過他們的代表人扶蘇敢。
他仗著贏政對自己的偏愛,敢當(dāng)眾反對自己的父親制定的政策。
究其原因便是贏政在統(tǒng)一華夏之后依然選擇窮兵黷武。
而打仗便會帶來死亡與饑餓,這顯然與扶蘇所理解的和平之世完全背道而馳。
所以在朝堂之上,一有戰(zhàn)事,扶蘇就站出來反對,氣的秦始皇打也不是,罵也不是。
不過也就是扶蘇敢這么說,但換了是別人,估計早死了100次了。
別說是大臣,其他的公子敢上書反對秦始皇的下場會好?
別以為秦始皇不敢殺,其下場跟其他反對者是一模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