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不破不立
過了而立之年的首年,我才真正體會到了什么叫“立”,“立”意味著從此你要獨自承擔起你的人生,不再讓渡你的人生主導權,不管你的選擇是什么,不管是錯是對,你都一力承擔,不容他人置喙。
很多時候,我們內心不夠強大,是因為我們害怕獨自負擔起自己的人生,而讓渡了自己人生的部分主導權給他人,希望由他人來替我們承擔部分責任,因此我們常常會依賴權威人士、領導上司、朋友、戀人的意見和看法,甚至會被他們的看法牽著走,為此常常不敢完全做自己、表達自己,因為一旦“開罪”了他們,就沒有人能夠“指點”我們的人生了,我們就需要完全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且不能畏懼犯錯和失敗,而不能夠推脫給任何人了,但實際上這個就是“立”的過程。
如果做不到,那自己的意志就得一直被他人掌控,追求他人標準里的人生,成為他人標準里的自己,內心力量越來越萎縮,直至消失,而內心力量越弱,我們就越不敢遵循自己的內心做出選擇,覺得自己沒有能力面對選擇所帶來的一切結果,于是就讓渡更多的主導權給他人,讓他人替我們選擇,替我們把控風險,如此,內心的力量就會被進一步蠶食……這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
除非我們在長期的無力和受控中覺得再也無法忍受,某一刻幡然醒悟:愛誰誰,老子就是要自己舒服,老子就這么選了,所有后果老子自己承擔,你們,還有你們,通通都給我閉嘴!然后果斷屏蔽掉一切外在的聲音,遵從內心做出選擇,勇敢面對和接受一切結果,不怨不艾,這時候的內心才是真正強大、百毒不侵。
從二十到三十,我們在不斷地自我探索和自我認知中,在明確了“我是誰”、“我想要什么”、“我不想要什么”、“我的底線是什么”之后,勇敢承擔起自己人生的全責,做出符合自己意愿的選擇,并為之承擔后果。缺乏勇氣的人會委屈求全地活在他人的建議里,甚至依賴他人的幫助/照顧,希望得到認可,希望每一個選擇都不會錯,希望永遠都不必獨自決策,因為相對于自己的決策能力,他會更相信他人的決策能力。
因此我們也會常??吹接行┤睈鄣娜?,或者自我認知不清晰的人,會被一些控制欲強的人操控,后者往往只需要不斷地提出批評和建議,就能獲得前者的信賴,并將之解讀為關心和愛。
這個時候雙方在關系里并非平等的,后者更像老鷹媽媽對小鷹的控制,不愿意小鷹自己去探索,只希望小鷹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一旦小鷹因為不聽話受傷了回來,老鷹媽媽就會幸災樂禍地說“讓你不聽我的吧”,從而進一步蠶食小鷹的個人意志,讓他不再敢去主動嘗試,只能乖乖聽老鷹的話。如果小鷹能夠更勇敢不怕死一點,就能夠脫離老鷹的控制,盡情去嘗試和體驗,然后活出自己想要的鷹生的,而非老鷹標準里的“鷹生”。
自我認知不清晰和缺愛的小伙伴一定要清醒一點,不要因為一些小恩小惠而放棄自己的主觀意志,忽視自己的感受,一味地接受和被拿捏,要記住,這樣不自重,他人也很難會尊重我們的。相信自己可以滿足自己,勇敢地選擇,以及坦然接受結果,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告訴自己:錯了就錯了唄,繞路就繞路了唄,都是自己選擇的,我樂意。又不只有一種人生,這個世界對于我們一定要做什么又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而我只服務于我自己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