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月當空,冰寒料峭,華光如水。
明亮的月光下照耀著這個城市。
到處都是層次不齊的各種樓盤,一扇窗戶微張,露出這個小伙子仿佛受驚一般清秀的臉。
房子干凈而整潔,沒有任何多余的修飾。
潔白的墻,潔白的地板,顯得簡單而又明亮,吊燈的光發(fā)出暗黃而又柔和,算是這個房子里最溫暖的光了。
似乎已經(jīng)很久沒有這般平靜過了,這個被稱作王老弟的小伙子遙望著天邊那輪明月,心中想起了富士上的月亮,那個時候可沒有這么多時間賞月,除了時時關(guān)注自己生活的動向,剩下的便是一身疲憊,大多時候倒頭就睡。
月本無異,人心不同。
身在國外各種繁雜瑣事集于一身,每天的工作量大的驚人,他有時候也佩服日本人的加班精神
要說把企業(yè)當家一樣看待,日本人說第二還真沒那個認第一。
大理石的桌上放著院長送與他的那本書,名為《漂泊》,出自日本著名的女作家之手。
因為留學(xué)勤工,小伙子一向?qū)δ切┰诒澈笾甘之嬆_的日企管理沒什么好感,而對于這個企業(yè)的老板,他更是厭惡至極。
這個企業(yè)并不大,做的產(chǎn)品倒是精工,,好色貪財,欺壓善良不算,對于公司里的女員工也是極盡揩油之嫌,常常以指導(dǎo)為名在臥室行事,可謂人見人恨。
但是日本的地方管理者對此沒有任何表示。
好像這個國家的文化都是出自于儒家文化,講究的都是民不舉官不究。
小伙子雖然看不慣,本是異國異族,來的目的也是賺錢勤學(xué),也不宜多事。今天看到一個女員工哭著從老板的辦公室跑了出來,全部員工居然默認了,這在一個號稱的民主國家真是異事。
攤開桌子上的書,想看看她臨終前送給自己的書究竟是什么樣的一本書,為何在彌留之際還要送自己這本書。
那么到底是怎樣的書,竟然要這個女孩如此推薦呢?
窗外的春風透過縫隙,吹了進來燈光輕搖,翻開了第一頁。
那是一首詩,用著蹩腳的漢字筆畫。
臨風杪秋樹,對酒長年人。
醉貌如霜葉,心已不是春。
自己不怎么懂詩,但是這首詩他還是能大概明白,大概是在抒發(fā)人生感慨,嘆韶華易逝,倏然白首,見著楓葉紅遍的熱鬧景象,但是卻已是秋天,自己的心里有春天卻已看不到春。
這只是愛情的可羨而不可得吧?
翻開扉頁,這書只是一個散碎的心事集,第二頁講的似乎是個小故事。
默默看了一遍,寫故事的文筆用詞很樸素,很通俗,甚至有些口語。
故事的名字叫做《海邊聽聞》。
說是在一個海邊的小村莊,村民歷代以打漁為生。但是由于漁民們不節(jié)制地捕撈,導(dǎo)致近岸的魚類越來越少,后來的人們想要捕魚,則要冒著很大的風險到更遠的海面,海無言,亦無情。不
少的漁民一去不返,葬身在大海之內(nèi),越來越多的漁民開始為生計發(fā)愁。就在某一天,一個金發(fā)碧眼的妖怪乘風而來,這妖怪生著人類的身體,但是卻說著誰也聽不懂的話,漁民們一開始很害怕他。
但是這妖怪似乎并沒有傷害人類的意思,相反,他開始幫助漁民們捕魚。準確來說,不是捕魚,而是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食材,那便是螃蟹。
在漁民們看來,螃蟹全身硬殼,還有鋒利的鉗子,沒有道理可以成為食物。這妖怪便親身為大家做示范,他將螃蟹用細繩捆緊,放入蒸籠,不長時間,竟然真的有淡淡香味飄出,妖怪將螃蟹取出,不知用了什么手法,將螃蟹的殼盡數(shù)去掉,漁民們才發(fā)現(xiàn)里面是鮮美的肉。
自此,漁民們發(fā)現(xiàn)螃蟹原來竟然也可以食用,而且味道遠勝海魚。妖怪的到來,順利地解決了漁民們的生計問題,并受到了大家的歡迎,但是妖怪似乎并不喜歡這里,他常常望著海面出神。
終于,妖怪開始收集木材,打造船只,他夜以繼日地加工打造,終于造成了一只巨大的帆船,在漁民們不舍的挽留中,妖怪揚帆出海,再也沒有回來。
這個故事簡單,日本的海邊食堂一類的故事,知道日本的吃的文化歷史也讀懂了,但是僅僅是讀懂,他并沒有看出其中的隱意,只是覺得這個故事有點奇怪。
那個妖怪,金發(fā)碧眼,又是人形,不說漢語,那應(yīng)該是個西方人吧?他駕帆遠去,自然是要回自己的家鄉(xiāng)。
看來,這個故事似乎更應(yīng)該叫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中國古代這應(yīng)該是胡人或者是波斯人。
從國內(nèi)到日本也已經(jīng)三年多了,從他來到這里開始,似乎這個世界的人本來就會吃螃蟹,女作家寫這個故事倒有些荒誕的意味,莫非日本人吃螃蟹還真的是西方人引領(lǐng)的?
還是這僅僅就是女作家編造的一個故事?
還是姑娘想對自己說些什么?
可是她將這個自己寫的詩寫在這本書上是什么意思?
除了這個詩,這個故事好像跟他并沒有什么關(guān)系吧?
忍住了再往下看得沖動,他又再次來到窗前,將窗推得更開了些,讓更多的冷風吹進來。
樓外的街道早已悄無人聲,樓下的商鋪也早已打了佯,只剩下最高的一座樓的霓虹到處閃著光,照著這個城市燈火輝煌。
百無聊賴地輕嘆一聲,都說月色照人歸,他卻不知道自己的心應(yīng)該歸向何處。
她已香消玉殞,自己還在這自怨自艾,也許這就是命運
……
富士山頂有個樓,當?shù)厝司徒凶龈皇坑^星樓,日本的許多苦行的和尚都能以在此悟道為榮,若能在此悟道,成佛可矣。
觀星樓的一個廂房卻常年住著一個姑娘,姑娘身體不好,高明的醫(yī)療也治不好父母只好帶著她來看僧人,僧人對父母說道,在廂房居住方可多活幾年。
她的父母無奈留下一大筆錢給寺廟,讓姑娘再次常住。
她在賞月,這輪月她看了十年,亦看了她幾十年。
她的神色很平靜,像是從來不會發(fā)怒,她也確實不知道什么是怒,更不知道人間尚有喜、哀、樂。
她的眉眼間總是那么清淡,清淡到世間似乎都是余光。
直到他來爬山,那瘦弱的身軀,那清秀的一瞥,恰如女作家的書,有個少年郎將姑娘比作翅膀,會飛翔的翅膀。
真是個有趣的比喻啊。
姑娘的手微微一緊,透亮的月光下,眼睛居然也還可以如此動人。
這個小伙子自然異常動心,匆匆寫了幾句塞給了她,這張紙讓她的心陷入了猶豫,也有些彷徨。
這張紙只有幾個字,卻是方正的文字,她也看不懂,問了許多人,才知道寫的就是簡單的幾個字:你好嗎?
彼時他還不會日文。
這姑娘看著那輪悄悄移動的明月,突然淡淡一笑,原來他是這么有意思的一個人啊。
所以在他發(fā)覺自己太過于后,做出了這個決定,他卻后悔了。
那日看著她平靜的坐在窗前,不喜也不樂,他的心竟說不出的不舍。
然后她起身走了進去。
那背影還是很婀娜纖細,他曾經(jīng)畫過每一個線條,熟悉的仿佛能勾勒出來。以至于午夜夢回,輾轉(zhuǎn)難眠時,第一個閃現(xiàn)的就是她的背影。
他竟會有種心痛的感覺。
等到了堅持不住,就告訴自己,去關(guān)心一下她,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再次在月明之夜爬到了山頂,她看見了他,居然能夠有禮且準確的的問了:“你好!”簡簡單單的兩個字,他這才發(fā)覺輕舟已過萬重山了,她居然為此在學(xué)習自己的文字和語言。
他竟慌亂了起來,說不清,道不明的慌亂。
仿佛整個世界都要有了他的這種感覺,竟然心亂到可以窒息!
他看著她進入了臥室,一分鐘的功夫,或者一分鐘也不到。
她搬了一個紙箱出來,放在地上。走到門口,拉開了門,看著他道:“這是幾張紙,一本中文的字典,一本日文的字典?!?p> 他看著她,一步一步走了過來。
那箱子居然是一沓練習過的漢語和漢字。
在那一段向往的日子里,她曾經(jīng)一遍一遍的寫過,冷靜過后,像處理自己以往心情般處理這些東西。將它們整整齊齊的,毫無表情的放進箱子里,推進床底下。
夜,很深了。
愈深愈靜,一如心情。
他們坐著,看著窗外那移動的明月,富士山的白雪照著他們歡喜的臉!
他看著她,不待她出聲,已低頭吻住了她。
他的氣息淡淡的,依稀雜著稚氣的味道,有一絲的嗆味。
唇齒之間的纏綿依熟悉的讓人發(fā)暈,仿佛就如同以往的時光,一剎那間的恍惚,他與她,從未見過。
風,帶著冰冷,從尖尖的富士山頂掃過,緊緊的擁著她。
她細細喘著氣,手腳竟無一點力氣。
她心中苦澀一片,連嘴里也好象吃了黃連一般,盡是苦味。指尖如此的冰冷,卻能感覺到他臉上發(fā)燙的溫度。
僧人告訴她,動情之日也是將亡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