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一門雙爵
扔下了一句讓馮氏兄弟沒頭沒腦的一句話,李世民直接就大步流星的離開了,只留下了正在面面相覷的馮智彧兄弟二人。
“看看吧?!弊詈筮€是馮智戴先開了口。
他多少猜到了些什么,從李世民來到現(xiàn)在那卷圣旨就從未打開過,想來這李世民最后一句話的原因就在這圣旨里了。
雖然來到這大唐已經(jīng)十七年了,但馮智彧卻并沒有真正經(jīng)歷過官場這些事情,之前他接觸的那些人都是對馮盎心有巴結(jié)之意的,所以根本就算不上。
但是經(jīng)過馮智戴這么一說他也是醒悟了過來,趕緊拿起桌上的圣旨打開了來。
圣旨這玩意兒馮智彧不是第一次見,但卻是實實在在的第一次接,上次那見過的那卷圣旨是給馮盎的,頂多能說有馮智戴一份兒,但是和他卻沒有什么關(guān)系。
眼下這卷圣旨雖說應該要有馮盎的一部分愿意,但最起碼名義上是給他個人的。
圣旨上密密麻麻的寫滿了之乎者也的話,不過好在來大唐的時間也不短了,馮智彧倒也不是看不懂,不過也正是因為他能看得懂,所以他看完之后整個人就呆滯了。
圣旨上洋洋灑灑的字并非都是通篇廢話,里面的份量很是很重的。
封爵開國縣子,授勛上騎都尉,授官中散大夫。
馮智戴有些著急,看著馮智彧呆滯的模樣他還以為出了什么事情,索性就一把抓過了馮智彧手中的圣旨仔細地看了起來。
不看還好,這一看馮智戴也呆滯了。
無論是開國縣子、上騎都尉還是中散大夫其實地位算不上是太高,因為真要論起來的話也就是個五品,如果非要凸顯一下重要性的話可以說是正五品,而且是正五品上。
但問題不在于這官職的大小。
四十余萬石的糧食,跨域近乎大半個中原從高州運到了長安,在加上現(xiàn)在的世家大族全然都是一副哭窮的樣子,所以嶺南的這份援助就顯得彌足珍貴。
照這么說來的話這個封賞多少是沾著有點兒低了。
但問題不在這里,因為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算是破例了。
大唐以武立國,不論是爵位的獲取還是提升基本上都是要靠戰(zhàn)功的,而且大唐不像西漢那樣就連平民百姓也有爵位等級,所以只要是沾上了爵這個字就是不一樣的。
而李世民給馮智彧的圣旨中還不止是只有爵位,還有勛。
授勛上騎都尉,雖然只是個正五品上的勛,但勛和爵位是不一樣的,勛是必須有功才能授勛的。
至于文散大夫就沒什么好說的了,相比于爵和勛來說只能算是個搭頭,因為這是個文散官,是沒有權(quán)利的,只是用來以示嘉獎的。
但是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
馮盎現(xiàn)在是大唐的耿國公,國公本就是一種爵位,而且是外姓之人在大唐能走到的頂峰了,但現(xiàn)在馮智彧也有爵位了,雖然僅僅是個最低的開國縣子,但意義卻是完全不同的。
馮家,一門雙爵了。
除了開國之初杜羅劉高胡那批人被封了異姓王之外唐朝就很少有異姓王了,后續(xù)即便是有異姓王那也是周遭小國或者是其他勢力歸降唐朝之后才被封為異姓王。
因此,外姓之人在唐朝的最高位置就是國公了,而馮家就有一位國公。
當然了,因為安史之亂而封王的郭子儀等人還不能算,因為那時很久以后的事情,而眼下論的是現(xiàn)在的事情。
在唐朝,或者應該說在封建的時代爵位這種東西是世襲的,也就是說馮盎死了之后馮智戣就會承襲他的爵位成為大唐的國公,但現(xiàn)在馮智彧也有爵位了。
一門雙爵,這種情況是很少見的。
一直以來爵位的封賞一直都是大事兒,歷代皇帝無不是慎之又慎,如果爵位的封賞很隨意的話東漢末年就是前車之鑒了。
最起碼在現(xiàn)在的大唐,馮氏現(xiàn)在算是唯一一個一門雙爵的。
這個封賞一下來,以后不管是誰看馮氏都要換一換眼光了,最起碼表面上要更恭敬一些,甚至即便是在背地里也不敢隨便亂叫南蠻子這種稱呼了。
在這種誰都憋著糧食想要賺錢的時候送來了四十萬石的糧食,這不是錦上添花而是真正意義上的雪中送炭,但凡是腦子沒有問題的人都知道以后馮氏在朝廷的地位了。
不過換個方向來說這也只是表面意義上的。
歷史上是魏徵的一策讓李世民派出了使者前往高州,破除了那高州馮盎意圖謀反的謠言,不然的話也就沒有之后馮盎帶兵平了羅竇各洞反叛的獠民一事了。
可在眼下,李唐皇室對馮盎這個耿國公還是持保留態(tài)度的。
主要是時間還是太短,距離李世民派出使者到現(xiàn)在也不過一年多點兒的時間而已,這一年的時間看不出來什么東西,畢竟如果想要謀求大事的話尋常人很難想象其中要有多少的隱忍。
但是,經(jīng)此一事,馮盎雖然還未完全得到李世民的信任,但最起碼要比五姓七望那些世家要強得多。
行走在世,要多做傻子,但是卻不能把別人也當傻子。
李世民算不算是明君暫且不做議論,但能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做到這個位置能力肯定是頂尖的,而且在馮智彧看來貞觀初期的李世民在各種天災的磨煉下當真不是常人能比較的。
五姓七望想要趁著蝗災大賺一筆的想法就連他馮智彧都能看得出來,他就不信李世民看不出來。
一個在遇到事情的時候龜縮起來,所想的全然都是自己的利益,而另一個則是在最困難的時候伸手援助,更是將僅有的三個嫡子中兩個都派到了長安來。
這一來一去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孰優(yōu)孰劣也就一目了然了。
這給了馮氏一門雙爵的封賞從側(cè)面也說明了李世民的態(tài)度,或許他并不是對馮盎有多重視多看好,但最起碼也是想要趁此機會向整個天下傳達他李世民的意思。
只要你好好跟著我干,即便是你損失了那么我最后也會給你補回來。
給了一個人人稱之為南蠻子的人家兩個爵位,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刺激。